20年中国资本市场变迁

 20年会带来怎样的变化?弱小的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呱呱坠地的婴儿成长为风华正茂的青年……当我们将目光投向中国资本市场,禁不住要为20年里所发生的耀眼巨变而感叹!

数字标刻出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疾速发展的步伐。至今年11月底,沪深股市总市值26.43万亿元,是5年前的8.2倍。2006年以来,新上市期货品种18个,去年我国商品期货市场成交量已跃居世界第一。投资者有效账户数超过1.3亿户,资本市场成为广大百姓主要理财渠道。 
  沪深股市总市值26.43万亿元,资本市场实现了在更高层面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服务  。
  如果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作一座大厦,资本市场无疑是其中不可替代的一块基石。资本市场的每一步发展,都源自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的不断深化。 
  改革开放伊始,股份制开始慢慢复苏。一批股份有限公司相继成立,并向社会发行股票。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与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新中国资本市场迈出的第一步显得有些稚嫩。上交所开业当日,只有30种证券上市,其中股票8只。深交所试开业的当天显得更冷清,全天只有1单成交。对于资本市场这一新生事物,人们不免打出种种问号。 
  “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掷地有声,拨开了人们心头迷雾。当年秋天,中共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拉开了资本市场大跨越的序幕。 
  “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此后10年,从国务院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的设立,到《公司法》、《证券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颁布,资本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也与日俱增。更重要的是,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中国的经济体制能否从计划经济全面走向市场经济,经济发展能否从外延式扩张走向内涵式提升,资源配置机制能否从简单组合走向要素整合,与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息息相关。 
  5年时间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全面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和治理水平,深入开展证券公司综合治理,扩大机构投资者队伍,完善市场法制建设,解决了长期影响市场发展的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同时,深化股票发行体制改革,推出创业板、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业务,有效提升了资本市场运行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深有感触地说,过去5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通过调整资本市场政策,强化了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大力加强市场监管,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市场功能发挥和创新发展有了体制机制的保障。“十一五”期间,我国资本市场规模显著扩大,层次结构日趋完善,市场透明度明显提高,整体承载能力大幅提升,实现了在更高层面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服务。 
  两千余家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相当于同期全国GDP的46%。资本市场已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原本是一家典型的国企。1998年上市后,通过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获得了巨大的资金支持,公司发展步入快车道,去年不锈钢产量全球第一,一跃而成行业“世界冠军”。公司负责人表示,资本市场带给太钢不锈的不仅是资金,更有对市场经济理解的加深。完善公司治理、集团整体上市等为公司竞争力的提高带来了制度保障。 
  资本市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20年来,资本市场在自身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促动众多上市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太钢不锈只是其中一例。截至今年11月底,上市公司已达2026家,前三季度上市公司资产总规模达83.2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2.3万亿元,相当于同期全国GDP的46%。我国各行业的骨干企业基本都已上市,上市公司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脊梁。 
  新世纪之初,中国银行业的安全性成为全世界聚焦的话题,一些西方人士甚至认为中国商业银行濒临“破产”。然而,此后几年里,中国主要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逐渐实现上市,不仅充实了资本,也提高了公司治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此外,资本市场发展带来直接融资比重的提高,也减轻了银行系统的压力和风险。正因为此,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很多国际知名银行爆发系统性风险,而中国商业银行却增长势头不减,成功抵御了金融危机的冲击。资本市场对提升我国金融业抗风险能力的作用无可争议。 
  资本市场成为企业兼并重组的舞台。目前,我国企业的兼并重组40%以上是通过资本市场实现的,2006至2009年,共有141家上市公司进行了产业整合重组,交易金额累计达到8866亿元,是前4年的40倍。其中,完成并购重组企业的平均总资产、总收入和净利润比并购重组前分别增长3倍、2倍和1倍。通过积极推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制度创新和方式创新,资本市场已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平台。 
  资本市场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股票、基金、债券已经成为老百姓不可或缺的投资品种,公众对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关注不断升温;农民在田间地头说着期货价格,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种植和卖出小麦、大豆、棉花…… 
  股权分置改革让中小股东真正有了话语权,从根本上推动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 
  持续的创新与变革,为资本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始于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直到今天仍然被公认为是资本市场最重大的制度改革之一。 
  改革要取得成功,就必须有思路的突破。这次股改的最大突破,在于明确了非流通股东支付对价的法律基础。这一看似简单的创新,不仅成功化解了股权分置的难题,还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深远影响。在股改过程中,中小股东真正有了话语权,对于大股东提出的股改方案,小股东如果不满就可以行使否决权,有些上市公司的股改方案连续两次被流通股东否决。这次改革还使上市公司大股东真正走进了市场,所有股东的利益与价值标准趋向一致,从根本上推动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运作机制不断完善。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资本市场应当发挥怎样的作用?从国际经验看,一国经济能否成功转型往往与金融市场的结构密切相关,资本市场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4年5月,中小企业板开板,目前,在中小板挂牌上市的企业达500余家,直接融资和再融资额达数千亿元,以苏宁电器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小企业以上市为契机,获得“脱胎换骨”式的发展。2009年10月,创业板问世,更是将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推进了一大步。一批代表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创新型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促进创新、鼓励创业、择优汰劣的机制效应逐步体现。迄今,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达140余家,首发融资近千亿元。 
  其他领域的制度创新也在有序展开。国际金融危机一度让人们对金融衍生品产生种种误解,然而,中国资本市场的创新并未因此停步。今年3月,融资融券进入正式运作,投资者借此可进行多空双向交易,结束资本市场“单边市”的历史。4月,股指期货推出,投资者可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进行多空双向套保。两个创新产品推出至今平稳运行,将资本市场的制度设计和交易框架带入新的阶段。 
  《公司法》、《证券法》为资本市场提供法制保障。三年综合治理让券商平稳渡过市场波动 
  法治是资本市场立市之基。 
  1993年,《公司法》颁布,股份公司的设立、合并、分立和发行股票的条件等内容被写入法律。1999年7月1日起实施的《证券法》,在规范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了法律的规范。“两法”问世,为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根本的法制保障。 
  时移而法易。资本市场发展日新月异,2005年,在全面总结以往市场发展、规范、监管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两法”进行了全面修订。不仅如此,近几年来,并购重组法律制度、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制度、风险防范和处置法律制度、发行融资法律制度等都得到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的法律基石愈加稳固。 
  好的法律离不开执行。在新两法颁布之后的2006年,证监会就开展了大规模的上市公司清欠工作,坚决制止大股东侵犯中小股东的行为,有效保护了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利益。实际上,在过去的20年里,净化资本市场环境的脚步从未歇止。从查处银广夏、大庆联谊、德隆系,到向涉及内幕交易的“老鼠仓”宣战,从对数百起违规上市公司公开谴责,到给违法经营者开出巨额罚单甚至责以刑罚……今年1至10月,证监会共受理内幕交易线索114件,立案调查内幕交易案件42起,因内幕交易对16名个人、2家机构做出行政处罚,将15起涉嫌内幕交易犯罪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打击内幕交易的力度前所未有。 
  在资本市场规范发展的历程中,券商综合治理是一场值得铭记的战役。2003年下半年起,整个券商业进入风险集中爆发期。行业连续亏损,资金缺口巨大,挪用客户资产等问题相继出现。最艰难的时候,全部130多家券商的净资产仅为386亿元,违规负债却以千亿计。三年综合治理让整个证券行业化险为夷,证券行业共处置了30多家高风险券商,指导重组了近20家风险券商,正常经营的证券公司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均达到规定标准。 
  “搞活一批、看住一批、关闭一批”。过程虽然痛苦,却为证券行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2007年前后,股市出现巨大波动,证券行业却安然无恙,没有一家券商出现财务危机或严重违法违规。与此同时,一批券商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断做优做强,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平添了又一抹亮色。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休闲,20年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