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化作为十二五期间的首要大事,国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在医疗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也因为有了更多的医疗信息技术人员,才能让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推进。本期嘉宾我们采访了航天中心医院高工高德全老师,来谈谈他对信息化的心得和从业经验。
记者:现在企业都在谈云计算,您觉得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对于云计算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发展到一个怎样的阶段?
高德全:现在云计算在公司里热炒。从认识上云计算是个新的计算模式,也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作为一项有望大幅降低成本的新兴技术,云计算正日益受到一系列众多公司的追捧。但从医院领导层面或信息处管理层面,对于此技术还只是停留在理解范围内。另外,如果采用云计算,一大堆的安全问题都会接踵而来,如病人的信息、病人的隐私、数据的安全、网络的时效、可用性以及灾难的恢复,提供商的存活能力、信用级别等,牵涉的问题和顾虑实在太多了。确切地说,医院在采用云计算时要睁大眼睛,完全明白相关风险,并且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来确保安全,或者说尽量确保安全,这是由于云计算具有“黑盒子”的性质,充满了未知因素。从应用层面上来说,从医院这一领域来说,领导更多考虑的是安全问题。因为医院有一些规定,病人情况的信息、包括一些隐私和信息的安全,如果这些信息从安全角度上来说,如果放在Web上,心里感觉不踏实,所以这一点也一直困扰领导,造成一种心理障碍。单纯从技术上来说,云计算技术是早晚要实现的。因为这种技术是挡不住的,它的减少管理成本、提高效率等优势则会随时间慢慢体现出来。但是,私有云一般能接受,它能把医院现有的设备进行一个融合,能减少投入成本,把资源都有效利用起来。这些数据,医院更多是喜欢放在自己能管辖的范围内,觉得更安全可靠。至于说做还是不做?怎么做,只能随着技术慢慢地发展和成熟,再慢慢来看,它有一个磨合的过程。就像虚拟化,虚拟化用起来的例如协和(医院)、友谊(医院)等比较大的医院,据我们了解,真正用虚拟化这项技术去做的也不多,他们也是从小范围去尝试。对于虚拟化领导牵头也会先做两个小系统尝试一下,暂时还不会涉及到医院最核心的这些方面。云计算技术不仅支持医院现有应用和新出现的数据密集型应用,可以简便、迅速的得到所需要的计算能力;可以通过虚拟化技术动态按需分配计算资源,提高计算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绿色计算;可以提供医疗卫生信息化新模式,有效降低管理成本。低成本共享平台采用集中的系统构建,较之传统的建设模式有着明显的优势。它可以托管多种不同的应用,根据需要动态地部署、配置及回收计算机资源,实时监控 资源使用情况,给医院终端用户提供共享的计算资源和服务,在需要时重新平衡资源分配。如果利用云计算这个技术手段可以解决医院业务上的问题,成本降低了,资源利用率提高了,对相关能力要求更低了,医院领导自然就会接受这个事情。
记者: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怎么去联接和沟通呢?数字化医院是怎么回事?
高德全:医院以前都是以病人为中心,现在都是以电子病历为中心,这个从管理层来讲,是卫生局为了集中化管理来做的管理措施。数字化医院我们航天医院也开发了一年多了,陆陆续续得技术也都在上马。电子病历也使用快一年了,目前来看还可以,但是医生对信息化的接触面和应用能力还有所欠缺,今后在这方面的培训还要进一步去做。电子病历,即电子化的病历,是记录医疗诊治对象健康状况及相关医疗服务活动记录的信息资源库,该信息资源库以计算机可处理的形式存在,并且能够安全的存储和传输,医院内授权用户可对其进行访问。健康档案是居民健康管理(疾病防治、健康保护、健康促进等)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信息资源(文件记录)。电子健康档案,也称为电子健康记录,即电子化的健康档案,是关于医疗保健对象健康状况的信息资源库。卫生部正在制定“十二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其中医疗卫生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是“十二五”规划重要内容和目标。实施电子病历,建立和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是实现现代化医院管理目标的重要措施,对促进医疗服务均等化,推动医疗服务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发展,改善医疗服务,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完善医院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在建立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中,电子病历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鉴于以上,加速医院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定的后台基础,为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的建立及使用提供强大的网络平台。健康档案相当于资料库,通过卫生局主导,和底下的医院来协调去做,这是一个公共的事情,不是每个单位各自的事情。
“数字化医院”是指将先进的网络及数字技术应用于医院及相关医疗工作,实现医院内部医疗和管理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存储、传输及后处理,以及各项业务流程数字化运作的医院信息体系,是由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和医院业务软件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数字化医院的建设核心是以病人为中心,整合并提供社会化的医疗资源和保健服务资源,如区域病人病历中心、病人案例知识库、医院专家知识库、数字医疗设备供应、社会卫生医疗机构、远程会诊服务、医疗物资及药品供应以及各种社会团体保险资源,整合为一个系统资源,提高整个社会医疗保健服务的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更好地为民众健康服务。我们医院从去年开始到现在,基本上都是无纸化办公就医。以前,我们医院的系统都是不同厂商的,各自为政。现在不管你这个科室以前用的是哪个系统、哪套标准,现在必须要和医院的总系统统一接口,所有的东西都要融合到一套系统里。统一标准是非常难的,各个科室配合、人员的调动、程序的协调都是非常难的。
记者:数字医院建设中最大的困难的不是硬件,也不是软件,是人的因素。那么面对人的因素,怎样看待并解决这个问题呢?
高德全:要实现医院信息化, 医院信息管理人员不仅精通计算机科学, 还要了解一些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 这就需要培养出一些交叉学科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只有具备了医学、 管理以及计算机知识才能胜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任
1、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是医院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干什么事情没有领导支持是做不下去的,以制度、物力、财力的方式进行配合。医院信息管理刚刚起步, 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对现代数据处理、 信息处理等缺乏深入的了解。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医院临床医务人员缺乏对医疗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导致与医疗相关的各种设备、 器材的使用效率明显低下; 另外,在医院组织管理方面, 缺乏信息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期规划, 无法对信息技术人员提供从业和晋升的良好环境, 导致相当数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外流或者转行, 致使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缓慢。所以医院领导在有效解决人才、 技术、 资金等问题方面上, 必须统一医院各部门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思想认识。医院领导也应该将信息管理部门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科室加以支持, 同时注重对信息管理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系统不是为信息处的人服务的,是为医生、护士服务的,他们的使用能决定系统的好坏,所以要对他们进行技术方面的培养。我们要定期不定期的请人来或者送他们出去培训,来更好的使用系统。当然医院信息化建设也必须医院全员的参与,医院应向全体员工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术, 医院领导还应对人才培训上提供支持,为了适应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满足广大医护人员对诸如电子病历系统等专业软件操作知识,以及计算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基础知识的学习, 医院成立各种培训班, 并以讲座等形式提高医务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更应该以电子病历系统的应用作为契机, 努力加强电子病历系统的使用, 提高对电子病案的管理, 真正让医院信息管理从每个医护人员开始参与。
2、重视医院计算机管理人员的作用, 提高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医院的信息管理部门是建设医院信息化的关键部门, 计算机技术人才在医院信息建设过程中担负着重大责任, 要全面负责医院的信息化系统, 他们的重要优势在于熟悉医院的整个工作流程, 了解医院的人员结构, 同时较为熟悉现代计算机的关键技术。医院计算机管理人员担负着全院网络的日常维护管理, 是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质量保证。当然, 进行医院信息化建设仅有医学人才和计算机信息人才是不够的, 对信息处的人员来说,他们对医疗那一块不懂,他们要把医生的需求和想法转换过来,所以我们也需要把各科室的流程给他们进行单方面的培训。有问题的话,两个系统的人共同讨论,把系统进行编程和调试,等好了再用,因为我们的系统是自己开发的“HIS”系统,它是医院的信息系统,它里面集成了医院的管理、财务的收费等各种模块。还必须具有跨学科的医学信息化人才, 只有如此才能够提高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率。但目前这类人才非常缺乏, 所以, 医院尤其要引进一大批专门从事计算机专业的人员服务现代化医院建设,并且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医学继续教育, 以提高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 或者从自己的队伍中选拔有志于从事信息管理工作的青年力量进行培训学习, 让计算机信息管理人员精通信息技术和卫生业务, 了解卫生信息的发展方向, 并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在保证医院信息系统正确运行的同时,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逐步达到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的目标。
3、重视医院信息管理人才的引进。为了能胜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任, 从事信息化的人员队伍应该有一定的医学、 管理背景, 并且熟悉计算机知识。所以引进培养跨学科医学信息人才, 加强医院信息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关键。面对这种情况, 尤其像我院这样的北京大学临床医院应该开设医学信息专业, 培养专业人才, 同时提供必要的见习、实习机会, 让他们较早的投入到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当中来, 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心应手, 尽早熟悉工作, 医院可以从这些医学信息管理毕业生中择优录取。同时应当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 对传统的人才引进体制进行改革, 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医院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上做一些新的尝试, 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些有资历的信息管理人员, 另外吸引一大批交叉学科的复合型人才为建设现代化医院服务, 进而满足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记者:“信息孤岛”现象在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各个系统不能有效的打通就成了难题。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有哪些解决办法和长期的规划?以后都用电子病历,老病历怎么办?
高德全:下面乡镇的医院这种情况可能比较多,现在北京三甲的医院已经很少了。以前各个系统都各自为政,各自保存资料,这个资料是很宝贵的。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性信息化有一个从初级阶段到中级阶段 ,再到高级阶段的发展过程。在医院计算机应用的初级阶段 ,大多从事文字处理、报表打印等 ,随后围绕着医疗收费、病案管理、医技科室图文报告等业务工作 ,开发或引进一个个应用系统 ,这些分散开发或引进的应用系统 ,一般不考虑信息共享和数据标准问题 ,常常追求实用快上而导致信息孤岛现象不断产生。认识误区由于信息化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在医院中普遍存在着“重硬轻软 ,重网络轻数据”的认识误区。挂号的、体检的等各个系统有各自的数据。由于标准不统一、需求不到位等使用的数据库不一样,接口不一样,协议也不一样,形成“信息孤岛”,导致信息的多口采集、重复输入以及信息孤岛多头使用和维护,信息更新的同步性差,从而影响了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信息使用和管理效率低下,且失去了统一的、准确的依据。
为解决此问题,首先理顺医院的数据流;信息系统的实施是建立在完善的基础数据之上的,而信息系统的成功运行则是基于对基础数据的科学管理。医院信息化作为一个严密的信息系统,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是以各业务环节数据的完整和准确为基础的。理顺医院的数据流是医院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之一。当数据流理顺后,相应的业务管理流程也就一目了然,管理流程也就顺了。其二统一进行信息资源规划,建立信息资源建设统筹协调部门,对信息资源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及统一部署,建立各部门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改变各机构各科室自行其事现象;再次通过HIS系统为平台实现系统应用的集成,集成平台是可以适应于不同系统之间信息共享的通用工具,就是通过HIS应用集成技术将医院的业务流程、公共数据、应用软件、硬件和各种标准联合起来,在不同应用系统之间实现无缝集成,使它们像一个整体一样进行业务处理和信息共享。以后不管买谁的设备,或者是买了哪些设备,接口都是固定的,都得符合航天医院设计的这个标准。只能以我为主,厂商要来适应我。从我们上这个系统都现在,快十一年了,都是在不断的更新的。
关于老病历,前两天我们医院的档案室还在哭穷,因为病历少则十几页,多则上百页,现在要变成无纸化的就只能进行扫描。最便宜的一张也是两毛钱,一份病历就需要二三十块,现在医院有十四万多份纸质病历,这个费用还是比较大,现在还没有开始做,领导还在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