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项目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代码:
if (logger.isDebugEnabled()) {
logger.debug(message);
}
有些人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写。有些人认为这样是为了能够控制日志的输出,对于下面这行代码,
logger.debug(message);
他们的看法是:如果这样写的话,就算你把日志级别调整为info, 这里也会输出日志。
其实,在debug()方法里面,就已经叛断了日志的级别。以下是isDebugEnabled()的源码:
public boolean isDebugEnabled() {
if(repository.isDisabled( Level.DEBUG_INT))
return false;
return Level.DEBUG.isGreaterOrEqual(this.getEffectiveLevel());
}
以下是debug()的源码:
public void debug(Object message) {
if(repository.isDisabled(Level.DEBUG_INT))
return;
if(Level.DEBUG.isGreaterOrEqual(this.getEffectiveLevel())) {
forcedLog(FQCN, Level.DEBUG, message, null);
}
}
我们可以看到,在debug()方法里做了跟isDebugEnabled()方法一样的判断。
在这里,我们不禁会想,那我们凡是要输日志的地方,都不判断isDebugEnabled,直接调debug方法,不更省事吗?
官方的说法是:出于效率考虑,看具体情况而定.
我们来看下面一行代码:
logger.debug("The money is " + getTotalMoney());
假设我们的日志级别设置为info,那这句话不会输出日志,但这个方法还是会调用。要调用这个方法,必须提供参数。getTotalMoney()方法返回的结果就是参数的一部分。假设getTotalMoney()要执行10秒钟,10秒钟后,进入到debug()方法里,碰到了第一个判断:
if(repository.isDisabled(Level.DEBUG_INT))
return;
在这里就返回了。结果是日志虽然没有输出,却花费了10秒钟来构造参数。很显然这里得不偿失的。尽管实际应用中几乎不可能有这种花10秒钟来构造这样一个参数的情况,但如果并发数大的话,这样写还是会影响系统的性能的。这个时候,就应该写成:
if(logger.isDebugEnabled()){
logger.debug("The money is " + getTotalMoney());
}
如果debug的参数很简单的话,也可以直接写 logger.debug(message)的。官方的说法,执行一次logger.isDebugEnabled()这样的判断花费的时间大概是写日志时间的万分之一.虽然这个比例很小,
但是,程序中的任何地方放到并发的环境下,我们就得重新考虑了。
所以,我觉得,我们开发的时候, 应该视具体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写法。
第一次在这里发文,虽然自己技术很菜,但丑媳妇总归是要见家娘,技术应是百花争呜,不应一家独大,否则全世界就只能是那几个大拿写技术文章了。在这写写自己心得,交流交流技术, 引引玉,总归是件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