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第五篇:冒泡算法、系统标准模块、自定义模块

一:算法回顾:

冒泡算法,也叫冒泡排序,其特点如下:

1.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他们两个。

2.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在这一点,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

3.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4.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

使用python的冒泡排序完成一组无序队列的排序:

data = [10,4,33,21,54,3,8,11,5,22,2,2,2,1,17,13,6]
print(data,"原队列")
for j in range(1,len(data)-2): #大循环,列表队列总长度减2,因为下面比较的是根据元素的下标就向后推移了两个下标位
    for i in  range(len(data)-j): #每次小循环的次数减去大循环已经循环过的次数,因为大循环每循环一次就将将一个最大的元素放在了最右侧,次元素就不需要循环了
        if data[i] > data[i+1]: #假入第一个元素大于第二个元素
            tmp = data[i+1] #第一步先把第二个元素保存至一个临时变量
            data[i+1] = data[i] #第二步把第二个元素的值等于前面一个较大的元素的值
            data[i] = tmp #第三步把前一个元素等于后面较小元素的的临时变量,这样就完成了位置的替换
print(data,"冒泡排序后的队列")
执行结果: 
[10, 4, 33, 21, 54, 3, 8, 11, 5, 22, 2, 2, 2, 1, 17, 13, 6] 原队列
[1, 2, 2, 2, 3, 4, 5, 6, 8, 10, 11, 13, 17, 21, 22, 33, 54] 冒泡排序后的队列

二分查找,使用递归函数完成:

def search(data,n): #定义函数传递两个参数,data是要查找的列表,n是首要查找的值
    mid = int(len(data)/2) #取中间值
    if len(data) >=  1 : #假如队列的长度大于等于1
        if data[mid] > n: #大于等于之后判断中间值是否大于要查找的值,如果大于要查找的值
            print("要查找的%s 在左侧" % data[mid]) #
            search(data[:mid],n) #调用函数本身并将中间的值和要查找的值传递给函数,取队列的左半部分的元素
            #print(mid)
        elif data[mid] < n: #如果小于n
            print("要查找的 %s在右侧" % data[mid])
            search(data[mid:],n) #取队列的右半部分的元素值和要查找的值传递给函数
            #print(mid)
        else: #如果既不大于等于n也不小于n,就是找到了要查找的值
            print("找到了%s" % n)
    else: #如果没有找到
        print("找不到了%s " % n)

if __name__ == "__main__": #主程序执行
    data = list(range(100000)) #生成列表
    search(data,13560) #调用函数并将列表和要查找的值传递给函数

执行结果:
要查找的50000 在左侧
要查找的25000 在左侧
要查找的 12500在右侧
要查找的18750 在左侧
要查找的15625 在左侧
要查找的14062 在左侧
要查找的 13281在右侧
要查找的13671 在左侧
要查找的 13476在右侧
要查找的13573 在左侧
要查找的 13524在右侧
要查找的 13548在右侧
找到了13560

 

你可能感兴趣的:(Python 第五篇:冒泡算法、系统标准模块、自定义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