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渣逆袭回忆录:1

//前注:本文会出现很多“感恩幸运”,但筒子们不要以为这一切都是幸运,我会在本文最后补充讲究下我对“感恩幸运”的理解

实习期&逆袭第一转折点:

   (先要点燃你逆袭的心、找到自己的激情燃烧点<即使自信到有点自大也没关系>)

     因为大学是学渣中的学渣,所以临近毕业时担心找不到工作、愧对父母,肚子没墨水、害怕毕业只能去做网吧网管、游戏代练。

    那时学校给出4条实习路子“①自己去外面找、②去牛耳教育参加软件实习培训、③去蓝狐网络参加网络实习培训、④在学校机房实习”。

    那时候的自己感觉就是【空有一颗逆袭的心、就是找不到机会来点燃它】,幸运的是(感恩幸运)有个同学肖哥刚好从深圳回来,他来我们宿舍对我们说“我在深圳做技术支持,用到的就是蓝狐的知识,只要你们踏踏实实的学好了,到时候就可以去深圳拿3K一个月”。   当时3K一个月就是我的梦想(相比当网吧网管/游戏代练估计月入1K不到来说),当时就下定决心对自己说“好,一定要在蓝狐学好去深圳!”,就像是落水人想抓住救命稻草一般,花了100块钱课本费决定去蓝狐了。

    然而事实是残酷的。我们所在的S02实验班,说白了就是培训学校与大学学校的合作,1个半月的时间基本上只能预热下(用我后来的话说就实验班就是一群小白鼠、只是有幸的是我这只变异了),前面半个月我也表现平平,感觉跟在学校上课差不多呀,没有逆袭的感觉。  幸运的是(感恩幸运)某一天听到老师(熊哥)表扬一个同学(小黑)说“你们看,要多向他学学,他把数据流过程的都抓包分析了,所以他能对过程中每个细节都理解透了”, 当时我就想,那我也可以这样抓包分析做呀。  刚好赶上放假3天,我就在宿舍抓包了3天,把数据流过程细节都分析透了,并且总结了【逆袭第一转折点心得:书包上的理论知识永远是别人的,只有在实践过程中多做二次开发多总结,变成自己的东西,学得才扎实】,(用我今天的回顾来说就是,虽然不鼓励造轮子,但是用心造轮子的过程能把别人家的轮子变成自己的,收获能异常大)。    从那次3天抓包以后,我就是班上学得最好的了,并且在大约40天的时候发现按现有教学进度根本讲不完课本,于是各种提前自学,最终的结果就是我成了唯一变异了的小白鼠,其它的同学大多把这当做一次实习走过场、而我却有了些底气拿它当做我饭碗。

 

毕业&失业季:

    (坚持理想、适当妥协、感恩幸运)

     很快4月底实习完了,开始找工作,我给自己的目标是“坚持理想,一定要找专业相关性极强的,不要为了找工作而讲究”,在长沙找了约2周都没找到对口工作,准备去深圳了,家里人劝我先在长沙呆个半年过完年了再出去,但我还是坚持、偷偷把电脑卖了1000块当路费跑去深圳了。

     到深圳后,在肖哥那落脚,然后想去肖哥所在的公司T,但T公司几次招聘都没赶上。又耗了2周左右,就适当妥协了一小步,选了一家小公司做网络技术支持FAE,1K8一个月不包吃住。  6月拿到毕业证后,不久我还是辞职了,因为待遇太低。   后来还是去面试T公司的职位,先面产品储干、等了几天说不招了转推荐给FAE,再面FAE、说要我回去等,等了好几天还没结果,后来肖哥打电话说恭喜我有去研发面试的机会,后面T公司的HR说我电话留的旧号码打不通、让肖哥转通知我的、FAE也不招人了推荐我去研发试试,后来就去面研发测试储干,ok了。    后面在回忆进T公司的这段经历,都想说感恩幸运,一是电话留错了幸运的有HR通知肖哥,二是幸运的产品储干和FAE都满人才有机会去研发(一毕业能去研发,对学渣我来说是完全不敢想象的,而且研发的技术起点高多了、给新人的成长空间平台都大很多)

 

手工测试与转型&逆袭第二转折点:

    到T公司开始做研发测试,因为T公司就是做网络的、业务方面是完全对口,所以上手很快。2010年业界大部分都是手工测试,跟着导师做了半年就比较熟练了,2011年初我就基本上预见到今后的瓶颈了:①测试相对开发来说待遇低 ②手工测试成长很慢,大量的重复任务更多的是干活不是工作(我认为在过程中能得到成长的才算工作)   ③手工测试的可替代性太强,门槛低,新人、开发转测试都能来抢饭碗。     刚好那时候(再次感恩幸运-0-)公司有台设备SmartBits有脚本开发接口,项目组的开发人员曾工对我和导师说“你们把这个SmartBits的自动化测试搞出来了,身价起码翻倍”,然后我跟我导师就很有激情的在那捣鼓。。。

    然而事实是同样是残酷的。对于我和我导师,都是0编程基础的测试人员来说,要从0开始搞小众自动化(我自定义的名词,WEB这里网上一大把资料的自动化成为大众,反之则为小众<百度下SmartBits就知道了>),于是我很快就放弃了,只剩下我导师还在那时不时的捣腾一下。    幸运的是(再再次感恩幸运-0-)我导师后来在开发人员的帮助下调通了第一个tcl脚本,然后我又回来继续捣腾、不久后我导师她又放弃了就剩下我一个人。

    后面重点来了,可能有很多手工测试的同志,都尝试过转自动化,但大部分很难坚持下去(就像毕业后学英语一样)。我当初能坚持下去的一很大原因,绩效牵引。 ①很幸运的是(感恩幸运+3) HR刚好出了个助工激励政策<每季度答辩1次、按答辩成绩ABC给不同的加薪幅度>  ②测试老大灰常支持自动化研究(2011年上半年只有我一个人),这种支持表现在每次季度答辩我都能拿A(现在我回忆起来,我个人努力占60%、老大鼓励性占40%吧) 。       这种HR+上司的配套绩效牵引,给我的作用就是:给了我A,我看到加薪了就更努力的干,下季度的进展就更好;下季度的进展更好了,又能给我A;又给我A我又更努力。。。    这样滚雪球的绩效牵引,使得我在2011年完成了【逆袭第二转折点,手工测试-自动化测试的转型,核心竞争力有了】,上半年在手工测试之余研究SmartBits自动化写了个小小的二次开发库(可以理解为Selenium2Library对Selenium2的二次开发那种),然后下半年测试老大成立了自动化测试部把我调过去专职做自动化,下半年更多是摸索一些用例翻译成脚本、框架雏形的东西。

    【逆袭第二转折点心得:发现并抓住转则点,在牵引力的激励下(有绩效牵引最好、没有绩效牵引只能靠内心强大了),培养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公司内的竞争力强>】

自动化测试框架&逆袭第三转折点:

     2012年开始,我们自动化组有2个团队,SW团队(我+MB同事),RT团队(CH同事+WCQ同事)。

     其实在2011年下半年,就是完善自动化组成员的过程,其中除了MB同事是外招的之外(中途还外招了个很快就离开了),我是T公司的1年新人, CH同事和WCQ同事更是刚毕业的新人。  MB同事之前在外面有2年tcl脚本开发工作经验,他的一些工作经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深刻的是f_tx与f_rx两个函数的封装思想)。

    2012年初,测试老大看自动化组团队人差不多了、技术积累也有了半年了,于是大手一挥道“搞平台!”,于是就分两个团队搞SW、RT两个自动化平台。 我在做SW自动化平台之初,就去网站上先看了各种自动化框架的理论资料(那时候流行的还是QTP,各种胃疼的VBS框架),了解了“数据驱动、关键字驱动”这些概念,然后才开始边做边完善。

    2012年后面的一些事就简写下,7月份平台v1版本双双发布,下半年都是完善加模块,期间由于RT团队对应的产品线多,又加了(MJW+GYY同事)。

    2013年年后开始,测试老大让我尝试带整个自动化组,也就是技术往技术管理转型(转型过程也很痛苦后续有空了专门介绍下)。2013年下半年开始,我把一些框架性的思想尝试融入到RT平台中,在CH做技术主导、我做理论主导的合作下,RT平台v2版本完成。  再到2014年,测试老大走了,很多管理上的压力要我自己扛了,2014年也是成长极大的一年。  2014年7月份开始,尝试将SW于RT两个平台融合ATOP(因为公司产品线越来越多、不可能每个产品线搞一套平台了),这次是理论我主导、框架技术方面我和CH共同主导、关键工具CH主导合作完成。   再后来2014下半年CH离开、外招了自动化测试高工WF同事,2014年底至2015年初推了自动化+TestLink的整合, 2015年7月我离开T公司、WF接我的位置代练团队(自此T公司的第一代自动化骨干全部流失)。     2015年7月底去新的Y公司带团队,8月开始从0开始做自动化,将T公司的ATOP平台移植过来做一些修改,半年不到已经开始大规模应用。

    【逆袭第三转折点心得:自动化测试框架+技术管理,即通用核心竞争力<在职业相关行业内的竞争力强>】

 //感恩与幸运的说明:

    要感恩幸运的原因在于:如果没有出现那样的幸运机会点,职业生涯会走一些弯路、甚至可能差别很大;但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自身的内功练好才是根本。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渣逆袭回忆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