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李大学:技术、人与云生态

个人简介 京东商城副总裁李大学,主管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和客户执行。由于深感国产软件的缺乏和软件业的美好前景,1996年初,李大学创办了苦丁香软件工作室,并于当年年底由电脑报社与美国IDG合资成立了苦丁香软件公司。

   

1. 你曾经说过,京东已经从一家业务驱动型的公司转型为技术驱动型的公司,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有哪些体会?

李大学:京东是一家很神奇的公司,从2004年创业,当年销售额只有1000万,到2013年销售额突破了1000亿,这是一万倍的增长。我们的技术团队伴随公司的发展不断壮大。2008年我加盟京东,当时技术团队只有二、三十人,现在已经超过3000人,整个技术团队和业务一起成长。

京东的技术平台起初就决定采用自主研发,从前端的交易系统,到供应链系统、仓储、配送、售后服务和财务系统,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全渠道、全价值链的一套信息系统。这套系统非常复杂,有一千多个产品线。京东的技术已经变成公司的生命线,变成公司的一个核心竞争力。一般来说,技术创造三个价值:

第一,带来业务的创新。我们从最初的3C垂直的电商,发展到日本,做开放平台,变成综合产品类电商,在这一过程当中,面对技术上的很大的挑战,这些业务的创新都是通过技术来实现的。

第二,成本和效率。我们在流程优化方面,在效益方面的提升可以直接降低成本。

第三,用户体验。网站的体验,客户端的体验,通过信息系统优化提升物流配送的效率,送货速度更快,实现“211”,这些用户体验的提升都是通过信息技术和技术创新做到的。在京东,我们很早就把公司定位为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而且这个定位也获得了整个公司的认同。

   

2. 您曾经说过,您的责任是让京东的高管更加尊重技术,这个过程您是有没有一些故事可以跟我们分享?

李大学:尊重技术,敬畏技术,这是我们技术人员最愿意看到的,也是我愿意为我的团队去争取的。最初我们把自己看作一个在线零售的公司,后来又把自己看作一个物流公司,但是最后我们高管团队想明白了,其实我们是一个技术驱动的公司,这个认识的进步,本质上就意味着我们对技术的尊重,对技术的一种敬畏,但做到实际上是不太容易:

第一,技术要跟业务融合,要为业务做好服务和支持。我们在2013年三月份把研发部门组织结构做了调整,更容易与各个业务条线合作。比如公司的营销部门,他们由CMO负责,由市场、采销、开放平台组成一条业务线,我们有个研发部门专门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比如COO这条线,负责仓储、配送、服务、定单履约,我们就有一个运营研发部来负责提供研发的支持。这样,每一个业务条线,都有一个研发部对应,对这个业务条线的技术提升负责,对他们的产品体验提升负责,同时为他们做好支持和服务。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业务部门感觉到,我们跟他们是在一起的。

第二,我们通过和业务部门一起研发业务,建立虚拟团队,通过虚拟团队的方式来合作做项目。合作做项目的方式,首先沟通非常方便,同时,大家一起对技术驱动负责,而不是仅仅研发来驱动业务,也不是业务来驱动研发,而是合作。通过这样一种虚拟团队的方式,其实我们做了很多的技术创新,非常不错。

第三,我们努力的让公司各个部门都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让他们在思考流程优化或管理提升的时候,都用技术的手段去做,而不是通过人的方式去做,这样就把技术的效率发挥出来。一方面,我们研发团队会走出去跟业务团队讲这一技术的趋势,宣传一些技术的手段。另一方面,我们派出很多business partner,相当于产品经理,派到业务条线去实习、实践,在实践当中,他能够把业务的一些痛点找到,并通过技术的方法解决这些痛点,所以这些合作都给我们业务带来非常多的价值,慢慢的业务部门也认识到这些技术专家,他们是真正专业,同时也非常想解决他们的问题,并且真正解决了他们的问题。所以,慢慢的整个公司对研发团队非常重视,同样业务团队参与其中,这是我们建立尊重技术,敬畏技术最主要的三个方面工作。

   

3. 我了解到京东还定下一条规矩,因为创新而犯下错误,技术人员是不会受到一些惩罚的,公司立下这个规矩的这种勇气还是非常难得的,为什么会设定这么一条规矩呢?

李大学:我们很多网友都技术出身的,大家知道技术没有一个系统是完美的,所有的系统都是不断成熟的过程,都是debug的过程,所以你会发现做的越多,团队犯的错误也越多。因此,为了创新,必须去试错,必须要做得多,所以我们为了鼓励创新,对错误就要包容、容忍。我们有两种错误:

第一种,你违背了流程,比如上线之前应该做测试,如果你没有做测试就上线,风险很高,他的错误是不能容忍的。

第二种,我们一般上线的时候,先切1%的流量,一段时间没有问题以后,再切更多的流量,那么切流量上线也是降低错误带来的损失,降低风险的一个办法。我们在上线流程里有一些规定,你如果遵守这个规定,我们再犯错是可以容忍的。所以第二个方面,因为你创新,同时你遵守了流程,但还是出现bug带来一些损失,我们是可以容忍的。

   

4. 京东每周都搞这种代码分享的活动,还有内部的GitHub,能不能介绍京东内部的代码的分享的活动?

李大学:我们内部有一个活动叫『Hack Day』,大家把自己认为写的好的代码秀出来给大家看,每次这个活动都是非常多的人来参加,很积极。这是一个办法,大家从最佳实践里学习,一定有一些同事,写代码方面有一些好的一些实践,他非常想表现出来。另外的同事想学习,模仿。其实,我们技术人员的很多好技术都是在模仿、启发式的学习中成长的,所以我们认为分享代码,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些最佳实践,就是互相激励,互相成长的一种方式,所以我们搞了这样一个活动。

当然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活动,比如说分享一些好的管理上的经验,经理他可以分享管理上的经验,还有一些架构师分享在架构方面的经验,还有一些产品经理通过脑力风暴的方式,分享他们在产品创新方面的一些奇思妙想,比如京东网站五年后会是什么样子。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激发研发人员,创新、参与、分享的意愿,同时也打造一个学习型的团队。这种学习型的团队,每个人能够互相启发,互相提升,这是我们想打造的一种文化。

   

5. 像京东为代表这个互联网公司有非常强的创新能力,但同时我们又是一个以业务为核心的公司,我们必须按照周期要把代码提交,让产品上线,那这两者之间可能就会有一个矛盾,如何能够保证业务不受影响,按期上线,同时又能够对大家的创新很好的鼓励?

李大学:我们有一句话,叫产品为题,项目为用。我们认为产品是主线,所有的创新都是围绕着产品来进行的,因为每一个产品有明确定位的用户,有自己的规划,然后我们把产品的规划最后变成项目,通过项目的管理方式和手段,通过项目的时间控制、质量控制、资源整合,一起完成产品的里程碑,所以我们提出了产品为题,项目为用的这样一个思路。

我们产品人员和项目经理是两个不同的岗位。产品人员负责产品的规划,规划到一定的时候,产品就进入到项目阶段。项目由项目经理来主导,项目经理按照PMT项目管理方法来立项,并把资源包括人、财、物整合进去,按照项目计划去做,最后按时、保质的把项目上线。在项目管理方面,我们也在做非常多的探索。我们认为,项目是产品的一个过程,但产品非常复杂,它从规划到产品变成项目落地、运营,可能通过运营改进产品规划。只要有用户在用,一个产品可能是无限期生命周期。但是项目的周期相对短,在京东我们提倡一到三个月的项目,快速做,快速迭代,也提倡敏捷开发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的项目可以快速的迭代,快速的试错,整个团队也能够在一些里程碑上快速取得胜利,团队也容易被鼓舞。

同时,我们实现了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有很大的权利,人一旦进入这个项目,就听他指挥,那个人绩效由他去打分。项目的整个过程当中的协调和控制,他说了算,项目奖金他负责分配。这样项目就能够按照最初的规划进行,同时保证项目的进度和质量/项目经理负责制,在我们内部也是非常好的一个方法。通过项目经理负责制,把整个研发体系的人效量化了。因为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到项目里去,一个人在一个月当中,70-80%的时间应该在项目里,剩下的时间可能在学习、开会、请假,但你要保证你个人效能可能在这个项目里要达到70%以上,同时团队里的人也应该在项目里面。所以在项目里的人占公司人员的比例要达到70%以上,通过这样一个量化的管理,就把所有人的效能通过量化的方法看清楚。我们一直在做项目管理的一套理论的实践,同时通过项目经理负责制,我们项目也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6. 在加入京东之前,您曾经在天极网任技术的负责人,是技术人员走管理路线是非常成功的一个代表,对此你有什么体会?

李大学:我也是一直在技术这条路上走,最初也是一个程序员,后来慢慢学着做管理,其实团队最初也很小,几十个人,比较好管,带着他们以身作则,他们就跟着你。同时,我参与过很多项目,项目的核心代码可能都是我一个人写出来的,其他人写写函数或者打打配合。但慢慢人就多了以后,你就要开始学会授权,让更多的人能像你一样,带领程序员来做,然后把团队通过合适的组织方式,通过授权,把软件大的系统分模块,让更多的团队可以参与其中,在这个过程当中,慢慢就学会一些管理的知识。对我来说进步最大的是去读了MBA,学了一些管理的一些方法,发现管理和搞技术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首先,一个好的管理者,特别是一个好的领导人,他更关注的是人,但是我们一些架构师,技术牛人,他更关心的是技术。技术和人就像社会和技术这两个系统的差别,他们是不一样的。关心人的这些领导人,我发现他有一些特点,比如他首先喜欢跟人打交道,一天不跟人在一起就不开心。但是搞技术的人喜欢跟计算机在一起,他喜欢去钻研。

第二,领导人一般不是自己成功,而是让别人去成功,帮助别人成功,然后自己达到成功。所以他看到别人成功就很高兴,他不认为自己要亲自去做那件事情。所以很多时候他情愿给别人做支持和服务,就像我们在学校里面当班长一样,你知道,当班长其实是很辛苦的,你要组织一些活动,而这些是没有回报的,但是你愿意去做。所以我们有很多搞技术的人,其实他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是班干部的那些人更容易来做技术的管理者,更容易来做CIO或CTO,因为他喜欢跟人打交道,召集大家做一些事情,他很高兴。

第三,管理者天生对人是非常爱护的,非常有善心,非常在乎别人,非常希望帮助到别人,这样的人,他更倾向于去做一个好的管理者,做一个领导人。

那么技术牛人的发展道路呢,我们发现他可以做的很深入,以前我们认为做技术都是吃青春饭的,可能年轻的时候干一干,老了是不行的,是必须转管理的。但是我们发现并不是这样,从国外的情况来看,比如说美国就有很多到五、六十岁以后还在做技术,在某一个领域他可以做的很深入,变成那个领域的专家。京东也在改变,我们把管理体系和技术专家体系分开,管理体系就做好人的工作,做好战略的工作,而专家体系就在某一个技术方向上做的很深入,很有影响力。

我们从2013年开始,吸引了很多牛人加入到研发体系,这些牛人他们的待遇比我的还高,他们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发挥他们的作用。比如,我们成立了一个架构委员会,由架构师选举出来的牛人组成了架构委员会的常委,指导架构委员会的工作。架构委员会负责京东整个架构的战略、落地方案以及架构方面评审,推动京东研发和京东信息系统架构的提升,这些专家也能发挥作用。而我们的产品经理也有自己的产品委员会,由产品经理自己选出来的,产品委员会里没有管理者。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同时我们内部形成了产品上产品经理说了算,架构让架构师说了算的文化。怎么说了算呢?就是由架构委员会定架构的事,由产品委员会定产品的事,而不是管理者去指挥他们,也不是管理者主观上去影响他们。这样就让管理者专心做管理的事,专家们做专家的事。

所以我们认为,对于一个技术人员有两个选择的:如果你更愿意做技术,而且对技术有很深的兴趣,你可以在某一个方向上做的很深入,坚持做,可以做到老没有问题,你就成为这方面的牛人,成为这方面的有影响力的专家。做管理,你可以更多的来思考战略的方向,考虑如何组建团队,如何把大家凝聚在一起,打造公司的战略和目标。

   

7. 京东提出了四大战略,包括技术驱动、电商、物流和互联网金融,请问技术研发在京东的战略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李大学:就像我们把公司定位为技术驱动的公司一样,所以现在我们定义了四架马车,我们的电商,我们的金融,我们的开放物流,当然还有我们的云计算,就是我们的技术。这四架马车背后都是靠技术来驱动的,电商那部分不用说了,刚才已经谈到。

我们在金融方面的创新,它是依赖于我们的大数据,它也依赖于我们电商的发展,如果没有电商的发展,我们在金融上的创新既缺乏资金流支持,也缺乏数据的来源,因为我们的主要数据来自于电商。

我们在物流方面有大量的创新,像亚洲一号这样的仓库我们自己建了几个,单体仓库的定单生产能力能做到最大。在配送方面,我们开始接外单,让我们的卖家也可以使用我们的仓库,也可以使用我们的配送,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开放我们的物流服务。这背后也是靠技术,包括这些基于卖家的系统跟我们的系统对接的时候,我们要通过技术去实现,通过开放平台的方法去实现。

技术这架马车更希望通过大数据,通过我们的云计算,我们能开放一些计算能力,能够为开发商提供一个平台,他们在这个京东这个平台上来淘金,在京东平台上建立开发者生态。我们今年发布了O2O的战略,O2O战略的背后是很多线下零售店,他们需要信息化,也要和京东的信息系统去对接,所以我们为这些独立软件开发商提供一些机会,他们去做行业信息化的事情,让这些连锁店、夫妻店、零售店能够和京东的系统对接起来,他们就可以挣信息化服务的钱,京东就能建立一个统一的、开放的平台。我们认为技术驱动是我们战略的一个重心,技术驱动是我们四架马车能够成功的关键。

   

8. 您刚才也提到了,京东开放了从物流到计算资源,包括开放一些接口。对于移动开发者和传统的PC端的开发者,他和京东怎么合作,有哪些机会呢?

李大学:我是开发者出身,我也参与了很多次的创业,我能非常理解京东想做的事情。京东需要强大的云计算平台,因为我们面对这么大的一个用户量,这么大的流量,特别是6.18和双十一这样大并发的挑战,所以我们在弹性计算方面,在这个应对大流量、大并发方面没有技术积累肯定是不行的。京东在云计算方面有巨大的投入,但是我们不希望这些投入仅仅为京东所用,我们想把我们这些好的技术开放给开发者,开放给第三方的独立软件开发商。

通过开放,我们能够让这些ISV和开发者开发丰富的应用。这些丰富的应用,可能解决各行各业的信息化的问题,这也是京东做不到的。因为我们实际上有三千多名开发人员,但是我们依然无法满足这么多的卖家和行业对ERP、信息化的巨大需求。特别是现在电商是一个多渠道的定单管理,如果京东去做,我们的很多友商就可能掐断我们这个渠道,所以我们欢迎第三方去做,第三方做多渠道的定单管理比我们做更合适。京东就专心做好底层的云平台的事情,专心做好中间的开放API的事情,通过开放平台吸引这些开发者,大家在上面来创业,结合京东的开放物流。这样给我们卖家带来好处,他们的系统也可以跟京东来对接,跟我们的友商来对接,我就为我们的开发者和开发商提供了新的机会。

在这个机会背后,我们通过云平台来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开发者和开发商写出这些应用,可以直接运行在我们的云平台上面,不用再去布服务器,不用考虑中国南北网络不通的问题,我们一并来解决。我们的开发者就可以专注把产品的体验做好,把产品的创新做好。包括客户,我们都帮开发者解决了,因为京东有供应商,有这些卖家,我们也开放了一个叫京东帮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卖家可以自由的选择软件。当开发商开发了一个软件后,只要放到我们的平台上,就有企业在上面去试用、购买。

我们也看到2013年有五百多款的软件已经在京东帮平台上发布,有三百多家ISV已经在京东的生态里掘金。最近,他们还给我发了一些祝福,非常感谢京东提供的这样一个平台,提供这样的支持。我们认为,随着京东的发展,在开放平台、O2O我们有更大的战略,卖家的数量还会上一个台阶,将给我们的第三方软件开发商提供了更多的客户,也更多的解决各行各业信息化的这样的需求,我们愿意跟这些第三方的软件开发商,我们开发者多一些沟通,让他们了解我们在建立开发者生态方面的努力,一起来把京东的开发者生态建立起来,也让ISV有更多的机会掘金,创业成功。

   

9. 谢谢大学接受Infoq采访,谢谢您。

李大学:祝各位网友新年快乐,祝大家都到京东购物开心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京东李大学:技术、人与云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