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arion产品最初的基础架构基于SAP NetWeaver,随后迁移到更具社群基础、更加开放的开源Subversion、Eclipse这类平台。由于中国市场的巨大吸引力以及中国用户本土化的需求,Polarion公司开始逐步在中国传播他们对于敏捷的理解以及ALM(应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解决之道。
近日,Polarion公司R & D VP Nikolay Entin(以下简称Nick)第一次来到中国,也是他第一次来到亚洲。Polarion ALM是Polarion公司的核心产品,也是一款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软件工具包。Polarion ALM倾向于使用开源软件,目前Polarion ALM产品系列中使用了超过200个开源软件或组件,社群成员的用户也已经超过了10000个。由于中国巨大的市场以及中国用户本土化的需求,Polarion公司在中国寻找了一个独家代理公司,这家公司专为Polarion公司在中国的用户服务。
以下是InfoQ记者在近期采访Polarion公司Nick重要内容整理,其中重点谈了敏捷开发的实践指导以及对未来发展的预期,同时也介绍到了Polarion ALM的特点。
InfoQ: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Polarion公司。
Nick:Polarion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专注于ALM(应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提供的德国公司。Polarion的业务脱胎于SAP NetWeaver。但是后来,Polarion公司发现这一块业务很难赚钱,因此现在已经终止了跟SAP的合作,不再给NetWeaver提供服务了。但是,对于Polarion公司来说,通过一系列的合作,使得他们积累了经验,增长了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现在,Polarion的业务平台不再是基于SAP 的NetWeaver,而是基于开源的Subversion、Eclipse这类平台。
InfoQ:您在敏捷大会上所做演讲的主题是“Polarion的七年敏捷实践”。那么,请您谈谈敏捷在Polarion公司的发展情况,以及中国敏捷开发的发展情况?
Nick:ALM即应用生命周期管理,涵盖了软件、硬件制造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我们提供的商用ALM产品是Polarion ALM,作为Polarion公司研发部门的主管,我的一个主要职责就是提升公司整个研发团队的开发劳动效率。七年前我们转为采用敏捷开发,目的就是提升劳动效率。我们开发的工具是提供给开发商、开发人员使用的,而我们自己本身就是做软件开发的,所以我们一开始就是把敏捷开发的工具和理念贯穿于我们自己内部的开发流程之中,从中产生产品,帮助我们自己的用户、客户提升他们的工作体验。
我认为中国也在产生这样一个重要的转型,转向敏捷开发的方向,中国以前还是以任务为驱动的开发模式,被动地接受用户的指令进行开发,现在我们转向要建立更加全面的研发职能,提升劳动生产效率,以前一些传统的瀑布式的开发模式也在慢慢需要转向敏捷式开发。
我们可以提供相关的工具,例如支持XP或SCRUM方面的产品,以及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
InfoQ:传统开发是瀑布开发,现在以移动App为例,移动开发需要更快捷,从产品立项到开发实现甚至只需要几周的时间。当前的移动应用开发市场很火爆,请问这种移动应用开发对ALM的需求是什么情况?
Nick:实际上,恰恰在移动开发方面,ALM产品和解决方案可以帮助这些企业,能够把精力集中到移动应用开发上来。我们的一些工具可以帮助他们分析开发进度的情况。举个例子:比如您在做一个移动应用开发,一开始可能只是针对iOS、安卓这两个环境进行开发的,同时您使用跨平台的开发环境,确保它开发出来之后可以应用到其他平台上去。这时候您就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开发出来之后我们是否需要移植到Windows Mobile平台,当然从编程角度这是没有问题的,您已经放在跨平台上进行开发了,只需要点击一个按钮,它就自动编写成了Windows Mobile下的应用。
接着,要了解这样一个新平台对于工作有什么影响,比如说它的用户界面有什么样的调整,因为不同平台的清晰度、解析度是不同的;然后考虑测试需要多长时间,新的平台之下,是否所有的用例都需要再重新跑一遍。
所以如果开发者事先在iOS、安卓下面有相关经验,您可以预估一下,如果把软件或应用转到Windows Mobile下需要多长时间,做到心里有数,看看这样的转换到底能不能做到物有所值或得不偿失。
这些方面我们的工具就可以把更多的信息采集起来,进行分析,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比如说,您在安卓、iOS开发时,已经占到您开发周期的2/3时间,剩下您可以做一个选择,要么您就用1/3的时间,在iOS、安卓上推出新的特性,要么用1/3做Windows Mobile下的用例测试,这样通过我们的系统比较之后,开发者可以做出明智的选择。
InfoQ:对于敏捷来说,您怎么考虑它未来的发展情况?
Nick:我不了解中国这边的情况。但在德国以及其他很多国家,我和许多客户进行过交流,他们一说到敏捷开发都提到Scrum,但是当听到他们介绍的实际操作来看,还是跟Scrum有脱节的,他们当然会使用迭代方面的工具或方法,甚至有时涉及到游戏开发,但是跟真正的Scrum还是有出入的。
所以不知道中国可能是否有这样一个情况:以前它是一个热门词汇,大家都不熟悉,等大家熟悉以后,热度下降了,但真实的应用跟它的实际还是有出入的。
实际上另外一个有意思的发展趋势:一些工具和方法日益应用到了硬件制造领域,几年前,一说到Scrum都会想到软件,现在硬件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了,尤其是Scrum的应用,比如说三维打印这一块,三维打印使得生产周期越来越短,这是与Scrum的高效率开发不谋而合的。
InfoQ:在中国市场上,ALM产品有其他一些公司进入得要更早一点,他们抢占了一些先机。Polarion公司想在中国要撬动他们的市场,您有什么对应的策略?
Nick:据我了解,我们产品与HP公司的产品是有竞争关系的。在ALM领域,HP有一款对应的产品HP ALM,它的前身叫HP Quanlity Center,后来改名叫ALM。
实际上,我们非常善于跟大企业进行竞争,因为这些大企业一方面他们的开发速度比较慢,我们相对来说开发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而且我们的产品有更多的使用特性,另外对于大企业来说,比如微软、IBM、HP,他们在维护方面需要占用很多资源,我们就没有这样一个历史负担,所以就走得快一些。
另外一方面,我们的产品与大企业的产品之间有互补性的关系,比如在质量保证这方面,我们产品的相关特性和产品的插件和HP ALM也是互补的。
您可能没有想到,HP公司本身也是我们的一个客户,它们内部软件开发还有使用我们的产品,而且我们本来就是正式的合作伙伴关系。
总的来说,我们优势在于我们的产品是开放式的平台,所有的用户都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情况对我们的产品进行相应的扩展;而对于HP来说,它们的优势在测试自动化方面,我们并没有提供类似的功能,所以我们之间还是有很多合作的。用户可以在Polarion平台上面提出需求,然后进行测试,但是在测试用例方面调用HP的相关产品,在它们下面跑,测试执行完以后相关测试结果还是要返回到Polarion平台上。
InfoQ:在ALM市场,Polarion公司与其他巨头的PK在所难免。那么,Polarion公司的ALM具有哪些特点来参与竞争?
Nick:首先,我们提供一站式服务。我们的产品是完全一体化的,能够满足ALM全方位的需求,但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大部分只提供其中的一部分需求的解决方案,最终还要靠用户把这些需求或产品做一个集成。
第二点,就是基于开源的产品有一个非常庞大的用户基础,包括刚才说的Subversion用户就非常广泛,我也相信Subversion在中国用户应该也是非常广泛。
另一个优势,我们所有的工具都是基于浏览器的用户界面,也就是所有信息的创建、管理、修改都可以在这个界面内完成,终端用户不需要其他任何安装,可以利用台式机、移动设备、笔记本电脑等就可以读取这些信息。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我们产品的可追溯性特别强,因为我们使用Subversion作为数据存储的基础,同时公司的其他信息也保存在那里,这样就可以在各个工件之间建立关联,实现跨项目的基线管理,使得对工件的任意修改都是可追溯的。您可以随时回答类似这样的问题:谁提出需求的、怎么去落实的、为什么提出需求、当时是什么情况。
最后,我觉得最大的优势是我们有最先进的需求管理功能,Polarion遵循所谓的“Live Information”这样的一个方法,我们有很多功能特性有着Live这样的称谓:我们有LiveDoc特性,意味着您可以在线使用文档;我们有LivePlan特性, 意味着您可以通过这个规划工具实时了解整个项目开发的进程情况。
InfoQ:请谈谈Polarion公司在中国的团队建设情况。
Nick:Polarion在2012年3月份进入中国市场,但我们在前期花了大量的时间在本地化方面,并没有开展实质性的销售和市场活动。实际上我们把中国视为一个战略性的重要市场,我们也一直在试图找到一个最合适的合作伙伴来代表我们在中国开展业务。在Michael之前,我们也曾经有过一个合作伙伴,但我们发现Michael团队(即北京融工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官方网址www.teamlive.com.cn)能力更强,能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所以我们转而将独家代理权交给了Michael。
比如说,我们从研发这边出来的都是英文版,但针对不同的市场肯定会有本地化的需求,所以当时在和Michael谈合作伙伴关系的时候,我们也提出这样的一个要求,他们团队能很好满足产品本地化和服务方面的要求。实际上,我们现在除了英文版以外,只有两个外语版本,一个是中文版,另外一个是日文版。
现在,这个中国团队完全为Polarion工作。我们目前在大陆有14个人员,分布在大陆的各个区域来支持整个大陆的客户。另外,对于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我们也有相应的合作伙伴来提供支持。
InfoQ:国内很多大企业都强调在中国的本地化要求,您给中国的团队有多大的权力来支持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本地化?
Nick:Polarion产品是非常开放、灵活的平台,我们也是希望根据中国本地用户的需求,对产品做进一步的扩展。本地化、特性扩展、改写都是通过本地团队来做,不会外包的,都是由Polarion在中国的团队内部来做。
另外,本地化不仅仅是对相关的产品特性、用户界面进行翻译工作,更重要的是把我们的专业知识能够传达到中国来,跟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比如说,我们有一款产品,内置了软件开发流程模板,那么对于中国的特定情况,我们这个开发模板也会做相应的调整,一方面需要整个行业的专业知识,另外也需要专业团队、本地团队的支持。
比如说中国客户有新特性方面的需求,不需要将这个需求提交到德国总部,由德国总部进行判断要不要做,要不要实施和部署,很大情况下就是由中国团队、由我们本地的专家进行分析,然后加以部署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