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的边角料人才

         我曾去过两家软件公司做顾问,一家比较有规模的公司(简称A),另外一家是20人不到的小公司(B公司)。在这期间我见识到了他们对于“人才”使用(或者称利用、发挥、储备、what ever)的一个有趣现象。

        A和B其实做的软件业务类型是差不多的,只不过A实力雄厚、人脉广阔、老板高富美白靓。B公司刚起步,老板矮穷土肥圆,业务远不及A公司的规模,不过在团队的努力下公司也处于不断上升期。

        不管怎么说,这两家公司有个共同点:人才的储备和招聘。

        A公司由于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所以它每个季度都有个招募人才的计划,也就是不管有没有需求都会固定招一些技术人员或产品人员,然后进行内部培养、改造(不要认为人才“生”的就可以用,必须炒熟了才能用的顺手)。

        一旦有项目或者大的业务升级,这些人才就会立马派上用场。当然,通过项目和实战的洗礼(也可能是因为人才使用方法不当),一些“废弃”人才也会产生,这时公司一般要么不再重用要么调离岗位要么直接辞退。A公司把这些人才称为“边角料人才”。

        同时,如果存储过量,某个季度是淡季(软件公司也有淡季,不光是传统行业哦),这些人才大部分是在公司以“静坐”的状态存在着。

        总的来说,A公司很少为“人手”这件事头疼。只是时间久了他们发现人才的成本老高老高了,一直迷惑不解

        B 公司由于资金和业务规模的限制,往往员工数只能保持一定的规模(人数)。当有新的、大的项目事件产生时就会匆匆忙忙的招人,火急火燎的就地培训。

        不过据B公司老板说,虽然每次都急得火烧眉毛,但是他们发现每次招的人都恰到好处,不会出现人才浪费。过程是痛苦,全局貌似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差.

        所以,B公司老板的口号是:宁可临时抱佛脚,也不多招一个人。

        我们常说的人才储备,是否“储备”就一定有利,或者说临时抱佛脚就一定有用呢?

        其实我们看待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分析其当时的背景和社会发展程度,尤其是软件行业,更不可忽视的是各种信息的对接率。

 

一、关于人才储备

        过去。互联网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人才的流动也远没有现在这么高。当企业突然因为业务等原因急需人手时往往就会出现问题,而且那时的企业主需要一种”战略的目光“去思考问题,以软件公司为列。

        1、要有一定的人手进行现有产品的维护、二次开发和实施,并且分工要明确,每个岗位实现精细化,各种考核就不说了

        2、另外,还要有一个研发团队,闷头搞产品升级、研发。为将来产品的市场深入做好一切准备。

        3、当时的技术还没有发展到一种“同质化”水平,也就是说大家在技术层面上各自的差距很大,而且技术不透明。往往北上广IT软件的技术水平远远高于三线城市的技术水平(大家想一下,现在还是吗?至少在沿海三线城市的软件公司技术水平是绝对不输于一线城市的),所以公司要做大,必须有节操的进行人才储备,否则公司永远只能承受这么大的业务规模

        以上两点是以前软件公司“如果想做大”必须要走的几步。不得不承认,在过去,确实是这样。B公司在过去根本做不了“多大”也别提有啥发展。

 

二、为什么不储备

        自从互联网高速发展,很多互联网公司瞬间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刨除其他不说,说到人才这个角度:

        1、机构精简,我甚至见到过一个互联网公司全公司就一张大会议桌,所有人都在这个会议桌山办公

        2、人才精简。由于互联网公司的短平快特征,同时它的烧钱模式也不允许公司老板坐下来泡杯茶静静的思考”未来几年的人才储备“,只能是需要的时候招一个,一旦招到恨不得这厮永远不离开公司。

        3、制度精简。一切扁平,员工不坐班、带狗上班那是很正常的事。

        最重要的一点,很多互联网公司在拿到风投前几乎一个员工当5个人在使用。当然,你可以说这一切源于“没钱”。而事实上,很多不差钱的互联网公司也这样,绝对不养那么一堆“储备”人才在那学习或等待时机。

 

究其原因:

        1、互联网高速发展,人才流动加快,信息沟通加快。在传统行业中大家会发现在以前计划经济时,一袋水泥比现在贵很多。因为市场闭塞。同样,在IT行业中,人才流通已经没有什么障碍,大家相帮谁干就帮谁干(这也许要感谢高速哦~~~),这也导致了人才在一定程度上的“廉价化”

        2、其实很多“有必要”的东西变成“非必需品”就是因为组成元件的廉价化,这好比以前家里买米总要买个50斤到100斤在家里,因为家附近的粮站说不定哪天就断货了。而现在,足不出户在网上就可以买。同样,米也变的越来越便宜

        3、插件式的手艺人越来越多。在过去,很少有以个人或者少数几个人形成的“手艺或技术”单位在市场中存在,而现在,大家看一下自媒体发展的劲爆程度就知道, 你只要有门特别的手艺,甚至发展的比一个多你10倍规模的企业还要好。同样的,很多企业在一些“零部件”的生成过程,完全可以借助这些手艺人。譬如软件公司,我就看到很多软件公司除了一些核心、机密的功能自己开发外,很多边缘业务都由第三方来完成。

 

        也许,B公司在过去会发展的很吃力,甚至项目做成一坨翔,从而倒闭。而在今天,B公司很有可能发展的比A公司更加有性价比和滋润。最终很有可能B公司几年后直接赶超A公司。(当然,赶超的因素不仅仅是人才)

 

        这两天在网上看到了关于3D打印机的一个视频。3D打印机为啥据说是未来的趋势呢?有个道理我很认同

         譬如做一个生日蛋糕,传统的做法是弄一坨蛋糕和一坨奶油,然后噼里啪啦的转,过程中会产生很多边角料(蛋糕和奶油的都有)。

        假设用3D打印机打一个生日蛋糕,那么只要计算出一共需要多少蛋糕和奶油,然后按照电脑计算的值去买对应重量的蛋糕和奶油,用电脑很精确的打出来即可。完全不会产生边角料。

        人才同理,今后的信息化行业很有可能会在“工艺上”精确到人头数。当一个业务产生了,通过“一定的手法”去计算需要多少人、什么样的人,然后直接去市场上招人即可,不要以为招不到,将来一定是随处可招到你想要的人才。

        那么未来,你要考虑的也许仅仅是成为一个蛋糕或奶油还是成为3D打印机。而现在,我们很有可能在一些公司里成为“边角料”。这对于你来说也是浪费,对公司来说也是一种浪费。

      这也许也回答了某些网友问的,到底我们要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的问题。也许你在大公司只是一个边角料,但去小公司很有可能是核心。那么你情愿成为边角料还是核心原材料呢?自行选择吧

        当然,你再过几年要创业,那么请考虑成为一个3D打印机,这也许是一种趋势

 

--------------------------------------------------

【你如果不爱读书、不爱看新闻、不爱学习,没关系。我来做你的"陪读郎"】

奴隶我的方式:请关注微信订阅号:程序员在囧途。

每天讲故事、讲商业模式、讲技术给你听。

大公司的边角料人才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公司的边角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