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乌镇举行,大咖云集,口水纷飞,某一方面简直象娱乐圈,只是颜值差距较大,IT出身的大咖牛逼吹得不是很好,各种自由后通常会很有情怀地去养猪种果,非IT出身的大咖牛皮吹上天了,语不惊人死不休,感觉世界将在他们吹牛皮之后得到巨大的改变,但小弟认为世界是很难被几家搞社交和电商的公司所改变的,中国暂时是可以的,我们太需要怪异的沟通方式和消费模式了,而且容易被诱惑和感动,更多的是一种冲动和感性。
又扯远了,本届大会的主题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是一个梦想,是世界梦也是中国梦,互联网+的本质是在线化和数据化,最终目的是互联互通,将人与物、事、组织连接起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标。
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三农互联网风云已起,首先,从上层政策来讲,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2年聚焦三农,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信息化是核心题材。其次,2015年11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指导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农业电商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两个重大的意见足以说明中央对三农的重视以及全面实现农村智慧化的决心。其次,从产业发展来讲,近些年来中国出现了许许多多新兴的涉农品牌,比如褚橙、柳桃、丁家猪、三只小松鼠,新农哥,村村乐,有种网,一亩田,新农人等等,据统计,2014年我国涉农类电商企业达到3.1万家,其中涉农交易类电商有4000家,一些新兴农产品电商也在近年来获得注资后,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特色发展模式。
但键者(敲键盘输入文字的人,简称键者,雷同笔者)认为,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的涉农品牌均以电商为主,更多是想赚农民的钱,而不是首先帮助农民致富,一定程度上是缺乏诚意和情怀的,缺乏全方位的为农服务理念和模式,尽管目前是春风得意春光满面,但未来可能很难做大做深,我个人认为下面三种模式的涉农企业最终都有可能挂掉:
第一:只是想做农村电商,赚农民的钱,不先帮农民赚钱的,迟早会死掉。
第二:没有政府的背书与支持,只是单纯的企业行为,想吃透三农市场,这种情况也容易死。
第三:没有情怀,没有大量的信息服务形式,没有强大的落地服务能力,还是不要碰农村市场。
农村市场一定是具有光明前景的,城里人是很会玩的,但都被玩得差不多了,而农村还是那样的宁静,农民还是那样的纯朴,农业还是那样的落后,一部分农村靠着自已的体制改革和整合资源先富起来了,一部分农村看上去是富了,但实际上都是到城里打工赚钱然后再回来建设农村,还有绝大部分农村依然是贫穷落后的,那么如何来做好做深三农市场呢?
在模式上我个人推荐PPP,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与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在三农市场,我们要求政府对互联网+三农平台中后期的建设、管理和推广宣传过程参与得更多更深,至少在政策上和宣传上给予大力的支持和推进,而要求企业对平台前期调研、方案、设计、研发、立项、运营落地等阶段参与得更多更深,政府和企业都是全程参与,双方合作的时间更长,也有利于互联网+三农平台。
在具体建设思维和运营操作上,我有几点建议:
1、升级农村信息服务模式:
农村信息服务是未来农民和政府、企业以及外界的连接和互通,主要包括材务公开、政策推送、供求信息以及各项便民服务,解决农村信息不对称。城里人现在用的和玩的,未来农村也要跟上,就比如作为村里人,我真想知道我所养的所种的,现在是什么样的一种供求和价格,再比如我今儿高兴,要到省城去潇洒一下,我能不能也通过某一设备快速简单地订车票、酒店和景点,手机APP和互联网平台我并一定熟悉啊,而且这种玩意太软件化了,农民一下子也很难接受和使用。因此,现在无论是有线网络还是无线网络,都号称覆盖得很好了,那么用什么东东作为农民获取信息和享受服务的入口?这相当地关键。
2、改造农业生产模式:
我所了解的农业生产模式是这样的,小时候基本上都是人和牛的劳动,从耕地、种植到收成,真的都是人和牛在干,长大后,开始慢慢有机械,但由于一户人家的耕地相当地分散,比如我家有十亩田地,可能分散在十个不同的地方,种着好几种不同的农作物,机械化也是非常折腾的,一年到头累死累活干一亩地,收成还不如城里人的一次花天酒地,这种生产模式是辛苦的而且收益不好的,搞得后来年轻人都跑到城里去打工了。
面对这样的生产模式,我们需要应用新思维新模式新平台去改造升级,甚至是倒逼农业生产模式的创新,首先是要规模化生产,中国的农业未来应该也是遵循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模式,形成大规模承包式的生产,上千亩土地应该就几个人的团队就可以搞定,那样的话无论是效果还是收成就可以相当地可观,你的土地你相应地得到比例收成;其次是全面机械化,靠人和牛的效率是很慢的,一定要全面机械化;第三是科技化,要学会把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使农业生产科学化、合理化和数据化;第四是特色化,避免同质化,甚至打造一村一品,强调特色,容易出品牌。
3、改变农产品流通模式
小时候,我妈妈经常将收成的玉米花生或养殖的土鸡土鸭在赶集日挑着担子拿到街上去卖,有时候等很久的时间都卖不出去,无奈之下在夜幕降临之时只好低价卖掉,想想真是艰苦,这种流通模式是非常地落后的,后来慢慢有了很多的中间商,中间商一层一层的,把农民的出售价压得很低很低,感觉上很不尊重农业和农民,到最后很多户人家都不愿意多种了。
如今,有了号称可以去掉中介的电商,出发点确确实实是为民服务,农村电商是未来最大的金矿,无数宾家竞折腰,但个人认为要做好农村电商,第一点一定要先帮农民致富,只有农产品卖得好价格,卖得快了,农民变富裕了,那么将越来越有干劲,在城里打工的农家子弟就会往回流,因为做农业比打工赚多了,而且是创业,是老板呢。第二点一定要有情怀,实实在在地落地为农民服务,全面的信息服务和便民服务,三农平台关键在于运营,农村是很纯朴的,只要我们诚实、服务好,生意是可以做得越来越大的。
4、创新农民消费模式
农民的消费和城里人是一样的,通常包括衣、食、住、行、文化、娱乐、教育、卫生等方面,但从前是因为贫穷,所以不敢消费。我老家很多时候就住着我妈妈爸爸两位老人家,经常一个月的电费就两块多钱,那个上门来收电费的人每次都欲哭无泪,老人家穷惯了,即使现在生活变得好一点了,都不舍得花钱,平时摸黑都不愿开灯。当然,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就不一样了,和城里人的消费模式差不多,但大部分的农村对信用卡、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等应该还是比较陌生的,另外也有一定的办理和使用难度,如何创新农村的消费模式?让农民简单、方便、快速和安全地消费,也是重中之重。
我个人认为,首先要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保护农民消费权益,避免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满足消费需要,证农村产品市场的有效供给;其次,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农民都富裕了,存钱理财办信用卡也是理所当然的,那么未来每一个村都应该有银行的,就在身边的服务,不象现在号称是农业银行,但服务对象大部分都是城里人, 但农村的互联金融应该是不能操之过急的。
以上这些内容是我周末时思考的,可能过于片面,举的例子也只能是我所在的村,对全局性的判断和预测不一定正确,但无论如何,在互联网+热潮冲击下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未来,互联网技术和模式一定是深入到三农的各个环节,给农业生产带来标准化和数据化,给农产品流通带来扁平化,最终让农业丰收、农民富裕、农村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