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ing in Java 学习笔记——类型信息

因为毕业季,很多烦心的事,间断这么久都没有更新。本周学习进入类型信息、泛型、数组的学习。继续学习笔记。不再按照之前的编号,分章节贴出。


 

————————————————————————分割线———————————————————————————

 

RTTI(Run-Time Type Identification)可以在运行时获得一个对象的信息(这样机制的产生原因,应该在于java的对象存储都是Oject,是伪多态,类型识别需要额外的信息 Java中,对于类型的确保:在编译时通过泛型系统来确保,在运行时通过类型转换来确保。对于具体的调用,则是通过多态的处理。对于List<Shape>这样的list,当向上转型之后,CircleSquare的类型信息会丢失,那么还是不是可以通过RTTI在运行时得到?

 

       类与对象,类就是类,但是也是对象,为了让jvm使用,每个类都会拥有一个特殊的对象:Class对象,准确的说,是编译出一个与类同名的class文件。

       Class.forName(String s)这个方法就是class这个对象类(所有class的对象都属于这个类)的static变量,方法的作用为按照传入的String寻找对应的class文件,加载(如果还没有),然后返回这个class对象引用(如类加载器),然后可以进行操作。

       Class类型引用的获取除了使用forName方法,如果已经有了一个现成的对象,调用getClass()也可以得到class引用,从而得到运行时的类型信息,这个是一个Object的方法。获得引用后,可以使用getNamegetSuperClassnewInstance(这个方法涉及到反射,不然在创建Object后没有类型转化)这样的方法。

       class的获取还有A.class这样的获取引用的方法,与forName之类的差别就是,这种引用的获取并不会触发类的加载(链接、static初始化等),直至使用才进行(惰性加载)。复习:对于static final这样的编译器常量的引用,并不会触发加载。

       对于泛型,最为主要的一点作用就是编译时确保类型安全。通过使用泛型语法,可以让编译器强制执行额外的类型检查。对于Class<?>Class,他们虽是等价的,但是前者却更优,因为它代表了你做了一个非具体的版本,而非什么都没有选。泛型不会对超类或者子类有任何的松懈。

       RTTI确保类型转换,另外可以提供Class对像的运行时信息查询,最后还提供了instanceof的查询(通常在使用cast之前检查)C++中并不使用RTTI,对于运行时的新的类型(多态),只是将其作为新的类型对待。

       对于类型转换而言,直接使用(BA这样转换与使用A.castB),后一种会执行更多的额外操作。

       Instanceof 与 isinstance()完全等价,它指的是“你是这个类吗,或者你是这个类的子类?”直接的对class对象的比较就是确切的类型,无关继承。

       在运行时,不知道一个对象的类型,可以通过RTTI获知,但是有一个前提,这个类型在编译时必须已知,这样才能通过RTTI识别。就是说,如果在运行时获得了一个编译时期没有获知的类型的对象,无法通过RTTI获知类型。如在运行时在网络上截取一段字节码,怎么知道它是那个类型?答案在在于反射。(IDE的实现,如语法提示,是通过什么呢?如eclipse,是不是通过class?反射?

 

       反射一般使用的不多,用于创建更为动态的代码。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eclipse,jvm,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