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命名规则
数据库对象 |
前缀 |
举例 |
表(Table) | 无 | Student |
字段(Column) | 无 | Title |
视图(View) | v | vActivity |
存储过程(Stored procedure) | pr | prDelOrder |
触发器(Trigger) | tr | trOrder_D |
索引(Index) | ix_ | ix_CustomerID |
主键(Primary key) | pk_ | pk_Admin |
外键(Foreign key) | fk_ | fk_Order_OrderType |
Check约束(Check Constraint) | ck | ck_TableColumnName |
Unique约束 | uq_ | uq_TableColumnName |
用户定义数据类型(User-defined data type) | udt | udtPhone |
用户定义函数(User-defined function) | fn | fnDueDate |
关于命名的约定
变量(T-SQL编程中声明的变量)、过程(存储过程或触发器等)、实体(表、字段)应该根据他们所代表的实体意义和进程作用来命名:
好的命名 | 不好的命名 |
@CurrentDate | @D |
@ActivityCount | @ActNum |
@EquipmentType | @ET |
prCalculateTotalPrice | @prRunCalc |
还有一个常见的错误就是只使用面向计算机的术语,而不是面向公司业务的术语,比如 ProcessRecord 就是一个含糊不清的命名,应该使用一个进程业务描述来替换它,比如 CompleteOrder。
如果完全根据上一条的要求,那么根据业务描述的过程名可能会变得很冗长,比如下面:
prCountTotalAmountOfMonthlyPayments (计算每月付费的总金额)
prGetParentOrganizationalUnitName (获取上级单位名称)
此时则应该考虑使用缩写:
可能大家很少会考虑到给表名起单数还是复数,比如,对存储客人信息的表,我们应该起Customer,还是Customers?
我主张起单数表名,下面是来自《SQL Server 2000 宝典》的一段引用:
主张用复数表名的阵营认为:表是由一组记录构成的,所以应当使用复数名词来命名它。他们经常使用的理由是:客户表是客户们的集合,而集合意味着多个,因此应当称他们为Customers表。除非你只有一个客户,但这种情况你根本用不着数据库(很搞的一句话)。
据非正式调查,有3/4的SQL Server开发人员支持使用单数命名。这些开发人员认为,客户表是客户的集合,而不是客户们的集合。一组行不应当也不会被成为rows set(行们的集合),而会被称为row set(行集)。并且,通常在讨论时人们会使用单数名称来称呼表,说Customer表比说Customers表听起来更为清晰。
这两点我想大家都知道:1、表是用来存储数据信息的。2、表是行的集合。
那么如果表名已经能够很好地说明其包含的数据信息,就不需要再添加体现上面两点的后缀了。
实际工作中,我看到有的同事对表这样命名:GuestInfo,用于存储客户信息。这个命名与上面所说的第1点重复,谁都知道表本来就是存储信息(information)的,再加个Info无异于画蛇添足,个人认为直接用Guest做表名就可以了。
对于存储航班信息的表,他又命名为FlightList。这个命名又与之前说的第2点相重复,表是行的集合,那么自然是列表(List),加上List后缀显得很多余,命名为 Flight 不是很好么?可见,他自己都没有订立一个明确的命名规则,不然这两个表一定是要么命名为:GuestList、FlightList 要么命名为 GuestInfo、FlightInfo,而不会是两者的混合。
大家知道,如果要实现两个实体间的多对多关系,需要三张表,其中一张是解析表。考虑下面这样一个多对多关系,这是一个经典的学生选课问题:一个学生可以选很多门课,一门课可以有很多学生。此时为了实现上面的关系,就需要一张解析表(这张表只存储学生ID和课程ID,而学生的信息和课程信息分别存在各自的表中),这个表的起名,建议的写法是将两个表的表名合并(如果表名比较长可做简化),此处如 StudentCourse。这个表中字段分别命名为StudentID、CourseID(既是此表的复合主键,同时分别为连接Student表和Course表的外键,等下到主键和外键的命名处再说),这样就实现了学生和课程之间的多对多关系,当然,这个关系还可以加点额外的东西,比如给StudentCourse表中加AccessLevel字段,值域D{只读,完全,禁止},就可以实现访问级别。
数据库开发的时间久了,慢慢就会摸索出一个规律来:就是很多的字段都有些共同的特性。比如说,有的字段是代表时间的(例如发帖时间,评论时间),有的是代表数量的(例如浏览数,评论数),有的是代表真假类型的(例如是否将博客随笔显示在首页)。对于这种同一类型的字段,应该使用统一的 前缀 或者 后缀去标识它。
我们来举几个例子看得更明白一点。
以大家都熟悉的论坛来说,需要记录会员最后一次登录的时间,这时候一般人都会把这个字段命名为LoginTime 或者 LoginDate。这时候,已经产生了一个歧义:对于另一名开发者来说,如果仅看表的字段名称,不去看表的内容,很容易将LoginTime理解成登录的次数,因为,Time还有一个很常用的意思,就是次数。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应该明确的规定:所有表示时间的字段,统一以 Date 来作为结尾。
我们经常需要统计发帖数、回帖数信息,这时候,开发人员通常会这样去命名字段:PostAmount、PostTime、PostCount,同样,由于Time的歧义,我们首先排除掉不使用PostTime作为字段名。接下来,Amount 和 Count 都可以表示计数的意思,用哪个合适呢?这里,我推荐使用Count。为什么呢?如果你做过Asp开发,相信一定知道 RecordCount 这个属性,命名的时候有一个原则:就是使用约定俗成的名称,而不要去自创名称。既然微软都用Count后缀来表示数目,我们为什么不呢?
于是,所有表示数目的字段,都应该以Count作为结尾。将这一概念做以推广,很容易得出,浏览次数为 ViewCount,登录次数为LoginCount 等等。
再举一个例子,我们很少在数据库里直接保存图片等二进制数据,通常是仅保存图片的URL路径;在文章管理系统中,如果是转载文章,也会用到记录文章出处的字段。个人建议所有代表链接的字段,均为Url结尾。于是,图片路径的字段命名为 ImageUrl,文章出处字段的命名为SourceUrl。
最后一个例子,我们经常需要用到布尔值,比方说,这篇随笔要不要显示到首页,这篇随笔是不是保存到草稿箱等等。同样,按照微软的建议,布尔类型的值均以 Is、Has 或者 Can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