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之巅读书笔记(五)

第二十一章 金融风暴

1.金融危机将直接影响到科技行业。金融风暴优胜劣汰,会发现很多商机,传统的价值回归,世界格局改变,并且让一些有潜力的公司有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发展,例如facebook在金融危机阶段就没有什么对手,因为对手都拿不到投资。 

2.现金越多越能抗风险,还能及时收购股价低的公司。 

3.六年一壤,六年一饥,今后的44年里我们的经济和社会都将获得长足的发展 ,在过去的40多年,人类的生活质量翻了6番(增长30倍),在近两年,智能手机已经在全球开始普及,facebook2012年上市,随之而来的很多新兴小公司开始活跃 ,让我们准备,拥抱明天。

4.作为互联网业务无其不有的雅虎将在这一次金融危机后消失,当然雅虎这个品牌还会存在。

5.金融危机的直接和表层原因是“次贷Subprime Loan”及与之相关的金融衍生物CDS,而间接和深层的原因则是违反经济规律地只消费不创造,从而坐吃山空。

6.在美国,中等家庭的收入为每年4万多美元。目前美国独立房屋中间价在20万美元左右。克林顿看成是第一个要为这次金融危机负责的人。他实际是用一个更大的房市泡沫解决了相对小得多的互联网泡沫的问题。没有房子的人开始买房子,有房子的人开始换更大的房子,一个方式泡沫就开始形成。

7.真正要了银行命的还不是次贷本身,而是它的衍生物Credit Default Swap简称CDS。金融公司就将这种担保业务打了包,以证券的形式一样在市场上交易。从克林顿时代开始的美国所谓经济繁荣是建立在寅吃卯粮的基础上的,或者说是过度投资堆起来的,而不是靠提高竞争力带来的。金融危机更致命的是破坏了全球经济的循环系统,会导致全球经济瘫痪。恢复经济靠什么,短期靠基础建设,因为它在创造工作机会上见效快。长期靠科技产业(IT),因此每一次经济危机,就导致我们队科技的依赖越来越强。而所有的科技公司都必须经历这次金融危机的洗礼。

8.金融危机使我们社会的冰河期,为新的公司挪出成长空间。金融危机使得以前一些不可能的兼并成为可能,并因此打造出一些竞争力更强的大公司。2009年IBM和甲骨文公司提出收购昔日的明显公司太阳公司,甲骨文捡了个大便宜。

9.风险投资家通常的做法是迅速关闭成活可能性小的公司,把资金集中注入给可以生存下去的公司中,保住一些重点投资。首先,由于风险投资公司的重点扶植,它们在资金上比它们的竞争对手更加充裕。其次,他们可以雇到以前根本请不来的优秀人才。第三,经济衰退为生存下来的公司扫清了大部分竞争对手,给它们创造了宽阔的生存空间。

10.一家新公司的技术是决定其成败的主要因素。金融危机无疑对创业者的个人影响是巨大的。首先,创业者很难融到资。其次,创业的设想可能需要推翻重来。但是从积极方面考虑,正是在危机中提出的项目和创新,可能是将经济带出低谷的技术革命。

11.每一次经济危机就会导致一些产业的变迁和行业的内部调整。日本汽车就是从1975年的石油危机那时起在世界上逐步取代了美国汽车的市场和地位的。1973~1975年的经济危机造就了廉价PC机发展的大环境。新产业发展的时间足够长,涉及面足够广,只要有心,并不难抓住机遇。

12.一次大的危机必定带来整个社会的变革:变迁一,传统价值的回归。首先从事制造性生产(包括农业在内)的劳动力比例越来越少。第二,经济发展的额瓶颈从原来的生产量不足变成了消费量不足。在全世界,目前经济增长必须依靠消费带动。第一个变化的直接结果就是资本从实体经济想虚拟经济转移。第二个变化带来的结果是超前消费。这种超前消费的现象最终改变了日本和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消费观。至今,除了Facebook,没有一家独立的互联网2.0的公司盈利,就说明这个领域从投资到创业整体失败了。风险投资家们对那些真正有技术含量的产品和服务将格外亲来。哪家公司现金储备多,在金融危机中就能赚到大便宜。变迁二:世界格局的变迁。美国政府的债务=私人债权+外国人债权。买美国国债原因:美元是最稳定的储蓄方式,而美国国债是所有美元储蓄中最安全的;美国国债是不错的存钱方式;经济全球化使得中国、日本和德国三大出口国已经和美国绑到了一条船上;中国和日本与美国的经济有很大的互补性。

13.上世纪70年代因石油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客观上促成了日本的崛起。而上世纪90年代源于信息产业的新经济,帮助美国重新确立了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经济和财富决定政治地位的规律依然没有改变,任何强权都拗不过它。全球必须依靠新兴的力量才能走出经济困境。

14.2010年资金充裕的J.P.摩根、伯克希尔-哈撒韦及富国银行和高盛成为金融危机中的赢家。

 

 

第二十二章 云计算

1.IBM对云计算的理解:卖云计算的服务器 。IBM服务的对象依然是企业级用户,它的商业模式是卖云计算的服务器。这是IBM对云计算的理解。它不具有对外使用的数据中心,因此至少目前无法提供对外的服务。

2.亚马逊对云计算的理解: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租出计算资源即可。 

3.谷歌对云计算的理解:强调对用户的服务,例如在线文档编辑。 最初目的是为了其大计算量的搜素服务。Google逐渐将原本运行在用户自己本地计算机上的各种应用软件搬到了服务器端。Google通过统一的账号系统(云计算的关键技术之一)将它的电子邮件和日历打通。接下来Google做的几件事让人渐渐看清楚了它的云计算思路。首先,它把本运行在客户端的许多应用软件的主要功能搬到了服务器端,或者说云端。它的发展和普及速度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其次,也是非常重要的,Google的这些在线的应用软件分享数据和信息的功能要比原来基于个人电脑上的同类产品强得多。这个分享功能成为了Google基于云端应用和服务的卖点。由于文档本身存在服务器端,因此从哪怕是公共计算机上访问它也是安全的。Google强调的是对用户的服务。

4.云计算的本质:随时访问和处理信息,并且可以非常方便地与人共享信息;云计算保证用户可以使用大量在云端的计算资源,包括处理器CPU和存储器(内存和磁盘),而不需自己购置设备。 

5.让全社会的计算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同时让使用计算资源的成本尽可能低。 

6.目前中国的中小型互联网公司的平均运营成本比大公司(腾讯百度)多,然大公司又比google的多。很多大型公司都直接使用亚马逊提供的hosting服务。 

7.GFS是google的文件系统,最早由Google的两个创始人佩奇和布林在斯坦福大学做博士时提出的。目标是再分布式的多台服务器上存储海量数据,所有的操作就和在一台计算机上操作一个小文件一样简单。保证文件不丢,有三个备份。 Google推出了第二代云计算文件系统CFS。GFC不是为了随机读写设计的。

8.还有实际利用中的大量数据都结构化存储,开发了针对这些应用的大型结构化数据的BigTable。Google为此开发了两个计算机任务和资源管理的工具。第一个是被称为google MapReduce 。它比开源的hadoop好,但是类似,hadoop因为开源所以使用的比较多。hadoop在开始设计的时候运算和存储没分清楚,因此它的扩展和资源管理的灵活性不好。 云计算资源管理的另一个重要工具是Borg。

9.云计算能否得到普及要靠信息安全技术。 要保证信息安全,还必须有相应的政策和法规的配合。

10.云计算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普及首先离不开巨型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全球高速光纤主干网的铺设。这些工程成为全球基础架构。计算机要想得到充分的发展,不是单凭任何一家公司的力量就能做到,最好的发展模式就是开放。云计算的服务提供商必须遵循统一开放的标准。中国一直在致力于统一中国云计算的标准。 

11.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的产业链将形成。个人pc可能会消失,不同的上网终端会普及,各大电脑公司都在开发自己的智能手机,他将在某种程度替代原来的操作系统。目前有百万工程师在为facebook开发应用。 

12.在今后两年,由于所有的用户终端都要和云端的服务器通信,那么浏览器的重要性就变得非常突出。客户端软件的竞争将集中在浏览器上。 

13.云计算将导致一个产业链的式微和另一个产业链的兴起。云计算在全社会的普及将从根本上垫付IT的产业链。云计算是彻头彻尾的革命 ,一次大的发展浪潮,如果一次浪潮还没有结束,任何人为的力量都很难和科技发展的浪潮向抗衡。伴随着云计算兴起过程的另一个趋势是3G互联网和网络移动化的兴起。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兴起和普及,这个WinTel体系居然自己摇摇欲坠了。云计算和WinTel体系的基因相差很大,使得传统的软硬件公司无法转基因,这就是技术浪潮。不过,云计算还需要完善,在法律上要有完全的保障。但是这个浪潮是不可阻挡的。

 14.甲骨文拥有服务器端最重要的软件——数据库。埃利森放弃在客户端和微软的竞争,提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Network Computer,试图干脆将用户对客户端的需求降到最少。这种对微软釜底抽薪的做法在战略上确实是一部非常好的棋,而埃利森本人又是IT行业仅次于盖茨的强将。但是甲骨文这件事却没有做成功。其根本原因是这个思路过于超前。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快速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应用将来自互联网,而不是脱机的本地客户端,这是毫无疑问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当时却失败了,原因有四点:第一,Network Computer实际上就是低端PC,除了它的概念外,没有什么新发明。第二,由于摩尔定律的作用,Network Computer的价格优势就越来越不明显。第三,当时用户上网的费用较高。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当时PC客户端的大部分软件在互联网上没有相应的服务。

15.Google开始提供替代各种客户端应用和服务的在线服务。Wi-Fi普及,随时随地访问、处理和共享信息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云计算概念也因此诞生。

16.由于微机的性价比要比大型机好很多,他反过来侵蚀大型机的企业级市场。随着主导个人计算机的微软-英特热体系(WinTel)的出现,IBM退到了二线。 

17.云计算的普及要过技术、工程和法律多道关卡。关键技术:包括存储、资源管理和信息安全几个大的领域。

18.任何一个应用软件开发商首先要考虑的是选择用户数最多的操作系统,否则它的应用软件没有人用。

19.英特尔如果今后想在用户的电脑处理器市场上保持目前的份额,需要靠技术进步和价格优势,而不是靠垄断。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处理工作会从客户端回到服务器端。个人用户的PC销量,尤其是台式机的销量会急剧下降。由于新的终端的便携性越来越突出,因此,一个很重、怕颠簸、耗电多的硬盘就显得不合适了。基于半导体闪存的硬盘(Solid State Drive,简称SSD)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第二十三章 下一个google

1.下一个谷歌,首先要是全球性的跨国公司,并在自己的领域处于主导地位。 其次它们代表着或代表过一个时代,形成并且带动了一个产业链。再次,它们不能仅仅是“以后前途无量”,而必须有非常强的盈利能力,并且能有十年以上的持续增长后劲。全球性独立的互联网2.0公司也就剩下了Facebook一家。这些盈利不能是靠政府补贴带来的盈利,而是靠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带来更强的竞争力产生的。

2.如果执行力不足,他依然会昙花一现。 

3.够用了这条很消极而枯燥的原则,让所有想通过做一个操作系统取代微软的努力变得无效,所以下一个微软不是出现在微软所擅长的领域。 

4.下一个google不可能是搜索公司,原因是Google的搜索引擎够用了,大家对新的引擎的欲望不强烈。而且不大可能是靠广告挣钱的互联网,因为这个互联网产业不够再养活一个想google这样的大公司,商业模式一定不是以广告为主而是别的。 也不可能是软件领域,在微软的竞争下,有幸活下来的像样的软件公司只有两家,做财务软件的Intuit和做Photoshop的Adobe。因为如果存在一个足够大的应用软件市场,微软就一定能依靠它的垄断地位、财力(甚至主要不是靠技术)来抢的这个市场。所以所有风险投资公司要问软件公司创业者的第一句话就是“微软会不会做?”

5.寻找下一个这样的机会,永远是和所有现代生活相关的人追求和谈论的主题

 

A.可能兴起的领域:

1.新能源。一些太阳能公司会成为股市上的明星,但是它们无非又是另一个泡沫,而不可能是全面带动经济的成长点。现在太阳能发电主要靠政府补贴维持。任何一个不能自己盈利的商业都不能引导潮流。真正的新能源其实 是让有几十年历史的核能获得新生。但是和能源相关的产业还是大有前途的。全世界的能源产业必定要有一次大的革命。

2.电池的电量和充电,纳米电池是传统电池的蓄电几十倍。但这个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电池和充电技术的突破,将彻底改变整个汽车工业的产业结构。电动汽车会遇到很多障碍:第一个障碍不是来自技术,而是来自石油公司;第二个障碍来自各国政府和各级政府;第三个障碍来自民间,也就是全民对核能的认可。

3.核能和太阳能。

4.生物和制药技术。诞生一两个革命性的生物制药和医疗(包括治疗方法和器械)用品公司时非常正常的。阻碍生物技术从研究到临床应用的最大阻力反而来自医学界本身。在美国,医疗行业是一个非常具有保护性同时排外的行业,它的从业者,从制药公司到医院和医生的收入都非常高。所有上市的新药必须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比现有的药物有效,同时是“安全的”。Kefauver-Harris修正案和FDA监管在使得美国药品的使用变得安全的同事,也大大限制了美国制药业的革新和发展。中国在这个领域实现突破性发展的希望基本是零。阻碍生物技术应用的另一大障碍来自于伦理的考虑

5.新绿色农业。在历史上农业确确实实促成了一个重要的工业领域的诞生——化工工业,并且这支撑着另一个领域——生物技术。农业的研究和制药业一样,是周期很长的。

6.电子商业。电子商务的历史比Google更长。在美国电子商务已经走向成熟,这方面的大机会其实已经不存在了。而在中国和一些亚洲国家,电子商务的潜力却可以造就出Google这样的大型新型公司。中国可能永远不会出现沃尔玛,但是会出现一个和沃尔玛一样大的电子商务公司。

7.无线业务.到目前为止,3G革命的格局完完全全重复了30年前PC革命的模式。苹果在商业上是通吃整个PC生态链的各个环节,尤其是软件价值通过硬件实现这个商业模式。好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坏处是成本高、价格高,于是苹果的产品成为有钱人而不是大众的产品。苹果无法依靠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力量将它的产品做成主流产品。这和乔布斯其人及苹果的基因是分不开的。好的历史不是简单的重复。虽然目前在手机上最容易挣钱的应用还是搜索,而且手机搜索的商业转换率甚至好于传统互联网上的搜索,但是,从长远看,基于手机的支付和社区(包括游戏)商业前景非常乐观。因为Google在这两个领域并不是很领先。

建立基于手机社区的关键在于通过手机建立起巨大的用户群。这一点上,到目前为止Twitter最有王者相。微博对字数限制的属性很容易在输入不太方便的手机上推广,会毫无疑问成为手机上最重要的服务。手机支付是利用智能手机的加密蓝牙和身份验证功能,取代信用卡在任何零售商店完成支付交易。手机支付相比信用卡支付更方便的地方在于,他可以进行个人之间的交易。之后就是建立起相应的商业网络和结算系统。

基于手机支付和社区(包括游戏)商业前景非常乐观。微博这种很容易输入的特性,所以微博会毫无以为成为手机上最重要的服务.

8.云计算.云计算不仅是今后最有希望的产业,而且是上面很多产业,比如3G移动通信的支柱。但成功的会是google自己,其次是控制开发平台的facebook。

9.五家半主要的主营业务在互联网或电子商务的公司有:Google,控制着全世界的信息源;亚马逊,电子商务中的沃尔玛;Facebook,控制着互联网的社区;Twitter,控制着手机的社区,但是毕竟它目前还太小,只能算半家;阿里巴巴,拥有全球最完整的电子商务的生态链和最大的营业额;腾讯,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注册用户群,并控制着中国互联网和手机网的虚拟社区。

10.百度只是一个区域性互联网公司。Google更多地是一个科技公司,而百度仅仅是一个互联网公司,靠运营壮大起来的互联网公司在主营业务成熟后,成长就会成为很大的问题。事实上,如果把阿里巴巴的淘宝看做一种商品搜索,它的广告收入已经和百度处在同一个量级。百度难以成为国际化公司的原因是它在所有的非中国大陆市场上的努力都是失败的。相比之下,阿里巴巴在海外的扩展至今是成功的。

11.阿里巴巴实际上不是一个以科技驱动的公司,它和戴尔有相似处,是一个靠着非常好的商业模式在科技领域经营地非常成功的商业驱动的公司。阿里巴巴已经完全占领中国电子市场的制高点,而且只要它不犯大错误,现在找不出一家公司可以挑战它的商业地位。马云是当今中国互联网行业最有头脑、远见和执行力的人。中国非常糟糕的批发和零售商业环境,要求必须出现一家阿里巴巴这样让商业变得容易的公司。

12.同样中国制造的商品在美国的价格要比在中国便宜得多。这不是因为美国的东西便宜,而是中国大多数商品的零售价太高。导致这种荒谬现实的原因是中国的流通环节太多、服务也太恶劣。中国有可能跳过建立大的零售商,直接建立在线电子商城。

13.阿里巴巴的过人之处就是在于它以积极的态度,解决了大多数人认为无解的难题。没有信用系统,阿里巴巴就自己建立了一个;没有支付手段,它就利用此契机开发了支付宝。在全世界没有哪家公司,包括eBay和亚马逊,像阿里巴巴那样做到了控制住整个电子商务产业链中的所有关键性环节。如果中国政府对它不加限制,它可以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公司

14.腾讯的做法和Google非常类似,通过一款产品抓住终端用户,然后通过一些服务从每一个用户身上挣钱。腾讯其实比百度大三倍,而且比阿里巴巴大,是当今全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腾讯同时是中国最大的无线增值服务商和中国最大的网络游戏公司。QQ币看成是一类似PayPal的支付手段。腾讯公司的营收最终取决于它能提供的付费服务的多少,而非在其中流通的QQ币的数量。腾讯公司盈利的关键之处在于它不断地推出新的收费服务,而非浮在表面的虚拟货币。腾讯正在通过互联网,把整个现实社会虚拟化。如果腾讯能够坚持走技术路线,在一到两个领域做到世界领先,那么它将是中国第一个进入千亿俱乐部的科技公司。

15.中国需要在法律和商业道德、国际化和创新性上得到根本的提升。法律上的问题这里就不多讲了,实际上由于没有对版权的保护,毁掉了整个中国的软件业。由于没有对奸商予以极刑处罚制度,中国至今很难有高质量的世界品牌。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至今主要靠勤劳而年轻的劳动大军,而不是靠创新力。中国在四大发明后,除了杂交水稻,对全球科学和技术革命性的贡献几乎为零。科技的进步,不可能通过房地产泡沫,或者股市泡沫来实现。当人们不再把房市、股市作为最快的挣钱手段时,就是中国可以诞生下一个Google的时候了。

16.从经济的发展来看,中国诞生许多世界品牌和跨国公司时历史的必然,这个任务将落到年轻人身上。但是,目前最大的障碍是全中国非常缺乏各种顶级的技术人员,因为几乎所有的年轻人工作不了几年就去做管理了。这种社会风气不是短期可以扭转的。最快的解决方法就是从世界各地引进顶级技术和管理人才。关键要像日本那样有真正开放的心态,积极吸收世界各国文明的精髓。

你可能感兴趣的:(智能手机,手机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