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JavaWeb项目开发的深入调研



1. Web技术的发展;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广泛使用,Web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Internet上,但早期的Web应用全部是静态的HTML页面,用于将一些文本信息呈现给浏览者,但这些信息是固定写在HTML页面里的,该页面不具备与用户交互的能力,没有动态显示的功能。
很自然地,人们希望Web应用里应该包含一些能动态执行的页面,最早的CGI(通用网关接口)技术满足了该要求,CGI技术使得Web应用可以与客户端浏览器交互,不再需要使用静态的HTML页面。CGI技术可以从数据库读取信息,将这些信息呈现给用户;还可以获取用户的请求参数,并将这些参数保存到数据库里。
CGI技术开启了动态Web应用的时代,给了这种技术无限的可能性。但CGI技术存在很多缺点,其中最大的缺点就是开发动态Web应用难度非常大,而且在性能等各方面也存在限制。到1997年时,随着Java语言的广泛使用,Servlet技术迅速成为动态Web应用的主要开发技术。

相比传统的CGI应用而言,Servlet具有大量的优势:
1.1 Servlet是基于Java语言创建的,而Java语言则内建了多线程支持,这一点大大提高了动态Web应用的性能;
1.2 Servlet应用可以充分利用Java语言的优势,例如JDBC(Java DataBase Connection)同时,Java语言提供了丰富的类库,这些都简化了Servlet的开发;
1.3 除此之外,Servlet运行在Web服务器中,由Web服务器去负责管理Servlet的实例化,并对客户端提供多线程、网络通信等功能,这都保证Servlet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性能。

Servlet在Web应用中被映射成一个URL(统一资源定位),该URL可以被
客户端浏览器请求,当用户向指定URL对应的Servlet发送请求时,该请求被Web服务器接收到,该Web服务器负责处理多线程、网络通信等功能,而Servlet的内容则决定了服务器对客户端的响应内容。

Servlet的运行机理如图所示。




到了1998年,微软发布了ASP 2.0。它是Windows NT 4 Option Pack的一部分,作为IIS 4.0的外接式附件。它与ASP 1.0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外部组件是可以初始化的,这样,在ASP程序内部的所有组件都有了独立的内存空间,并可以进行事务处理。标志着ASP技术开始真正作为动态Web编程技术。
当ASP技术在世界上广泛流行时,人们很快感受到这种简单的技术的魅力:ASP使用VBScript作为脚本语言,它的语法简单、开发效率非常高。而且,世界上已经有了非常多的VB程序员,这些VB程序员可以很轻易地过渡成ASP程序员——因此,ASP技术马上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动态Web开发技术。


随后,由Sun带领的Java阵营,立即发布了JSP标准,从某种程度上来看,JSP是Java阵营为了对抗ASP推出的一种动态Web编程技术。
ASP和JSP从名称上如此相似,但它们的运行机制存在一些差别,这主要是因为VBScript是一种脚本语言,无需编译,而JSP使用Java作为脚本语句——但Java从来就不是解释型的脚本语言,因此JSP页面并不能立即执行。因此,JSP必须编译成Servlet,这就是说:JSP的实质还是Servlet。不过,书写JSP比书写Servlet简单得多。

JSP的运行机理如图所示。


随着实际Web应用的使用越来越广泛,Web应用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开发人员发现动态Web应用的维护成本越来越大,即使只需要修改该页面的一个简单按钮文本,或者一段静态的文本内容,也不得不打开混杂的动态脚本的页面源文件进行修改——这是一种很大的风险,完全有可能引入新的错误。
这个时候,人们意识到:使用单纯的ASP,或者JSP页面充当过多角色是相当失败的选择,这对于后期的维护相当不利。慢慢地开发人员开始在Web开发中使用MVC模式。
随后就是Java阵营发布了一套完整的企业开发规范:J2EE(现在已经更名为Java EE),紧跟着微软也发布了ASP.NET技术,它们都采用一种优秀的分层思想,力图解决Web应用维护困难的问题。


2. Web动态技术基于MVC的发展;
动态Web的发展历史图:


对于Java阵营的动态Web编程技术而言,则经历了所谓的Model 1和Mode
2时代。

Model 1模式的实现比较简单,适用于快速开发小规模项目。但从工程化的角度看,它的局限性非常明显:JSP页面身兼View和Controller两种角色,将控制逻辑和表现逻辑混杂在一起,从而导致代码的重用性非常低,增加了应用的扩展性和维护的难度。
早期有大量ASP和JSP技术开发出来的Web应用,这些Web应用都采用了Model 1架构。

Model 1运行流程图:


Model 2已经是基于MVC架构的设计模式。在Model 2架构中,Servlet作为前端控制器,负责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请求,在Servlet中只包含控制逻辑和简单的前端处理;然后,调用后端JavaBean来完成实际的逻辑处理;最后,转发到相应的JSP页面处理显示逻辑。

Model 2具体的实现方式如图所示



MVC思想及其优势:
MVC并不是Java语言所特有的设计思想,也并不是Web应用所特有的思想,它是所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都应该遵守的规范。
MVC思想将一个应用分成三个基本部分:Model(模型)、View(视图)和Controller(控制器),这三个部分以最少的耦合协同工作,从而提高应用的可扩展性及可维护性。
起初,MVC模式是针对相同的数据需要不同显示的应用而设计的,其整体的效果如图所示。


概括起来,MVC有如下特点:

2.1多个视图可以对应一个模型。按MVC设计模式,一个模型对应多个视图,可以减少代码的
复制及代码的维护量,一旦模型发生改变,也易于维护;
2.2 模型返回的数据与显示逻辑分离。模型数据可以应用任何的显示技术,例如,使用JSP页面、
Velocity模板或者直接产生Excel文档等;
2.3 应用被分隔为三层,降低了各层之间的耦合,提供了应用的可扩展性;
2.4 控制层的概念也很有效,由于它把不同的模型和不同的视图组合在一起,完成不同的请求。因此,控制层可以说是包含了用户请求权限的概念;
2.5 MVC更符合软件工程化管理的精神。不同的层各司其职,每一层的组件具有相同的特征,有利于通过工程化和工具化产生管理程序代码。

3. 基于MVC的优良实现产品;
1.JSF
准确地说,JSF是一个标准,而不是一个产品。目前,JSF已经有两个实现产品可供选择,包含Sun的参考实现和Apache的MyFaces。大部分的时候,我们所说的JSF都是指Sun的参考实现。目前,JSF是作为JEE 5.0的一个组成部分,与JEE 5.0一起发布。
JSF的行为方法在POJO中实现,JSF的Managed Bean无需继承任何特别的类。因此,无需在表单和模型对象之间实现多余的控制器层。JSF中没有控制器对象,控制器行为通过模型对象实现。
当然,JSF也允许生成独立的控制器对象。在Struts 1中,Form Bean包含数据,Action Bean包含业务逻辑,二者无法融合在一起。在JSF中,既可以将二者分开,也可以合并在一个对象中,提供更多灵活的选择。
JSF的事件框架可以细化到表单中每个字段。JSF依然是基于JSP/Servlet的,仍然是JSP/Servlet架构,因而学习曲线相对简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JSF也会存在一些不足:
— 作为新兴的MVC框架,用户相对较少,相关资源也不是非常丰富。
—  JSF并不是一个完全组件化的框架,它依然是基于JSP/Servlet架构的。
— JSF的成熟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Spring MVC
Spring提供了一个细致完整的MVC框架。该框架为模型、视图、控制器之间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划分,各部分耦合极低。Spring的MVC是非常灵活的,它完全基于接口编程,真正实现了视图无关。视图不再强制要求使用JSP,可以使用Velocity、XSLT或其他视图技术。甚至可以使用自定义的视图机制——只需要简单地实现View接口,并且把对应视图技术集成进来。Spring的Controllers由IoC容器管理。因此,单元测试更加方便。
Spring MVC框架以DispatcherServlet为核心控制器,该控制器负责拦截用户的所有请求,将请求分发到对应的业务控制器。
Spring MVC还包括处理器映射、视图解析、信息国际化、主题解析、文件上传等。所有控制器都必须实现Controller接口,该接口仅定义ModelAndView handleRequest(request,response)方法。通过实现该接口来实现用户的业务逻辑控制器。
Spring MVC框架有一个极好的优势,就是它的视图解析策略:它的控制器返回一个ModelAndView对象,该对象包含视图名字和Model,Model提供了Bean的名字及其对象的对应关系。视图名解析的配置非常灵活,抽象的Model完全独立于表现层技术,不会与任何表现层耦合:JSP、Velocity或者其他的技术——都可以和Spring整合。
但相对于Tapestry框架而言,Spring MVC依然是基于JSP/Servlet API的。
总体上来看,Spring MVC框架致力于一种完美的解决方案,并与Web应用紧紧耦合在一起。这都导致了Spring MVC框架的一些缺点:
—  Spring的MVC与Servlet API耦合,难以脱离Servlet容器独立运行,降低了Spring MVC框架的可扩展性。
— 太过细化的角色划分,太过烦琐,降低了应用的开发效率。
— 过分追求架构的完美,有过度设计的危险。
3.Struts 1
Struts 1是全世界第一个发布的MVC框架,它由Craig McClanahan在2001年发布,该框架一经推出,就得到了世界上Java Web开发者的拥护,经过长达6年时间的锤炼,Struts 1框架更加成熟、稳定,性能也有了很好的保证。因此,到目前为止,Struts 1依然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MVC框架。

Struts 1的运行机制:
Struts 1框架以ActionServlet作为核心控制器,整个应用由客户端请求驱动。当客户端向Web应用发送请求时,请求将被Struts 1的核心控制器ActionServlet拦截,ActionServlet根据请求决定是否需要调用业务逻辑控制器处理用户请求(实际上,业务逻辑控制器还是控制器,它只是负责调用模型来处理用户请求),当用户请求处理完成后,其处理结果通过JSP呈现给用户。
对于整个Struts 1框架而言,控制器就是它的核心,Struts 1的控制器由两个部分组成:核心控制器和业务逻辑控制器。其中核心控制器就是ActionServlet,由Struts 1框架提供;业务逻辑控制就是用户自定义的Action,由应用开发者提供。
对于大部分用户请求而言,都需要得到服务器的处理。当用户发送一个需要得到服务器处理的请求时,该请求被ActionServlet拦截到,ActionServlet将该请求转发给对应的业务逻辑控制器,业务逻辑控制器调用模型来处理用户请求;如果用户请求只是希望得到某个URL资源,则由ActionServlet将被请求的资源转发给用户。
Struts 1的程序运行流程如图所:


Struts 1程序流程具体分析MVC中的三个角色:
(1)Model部分
Struts 1的Model部分主要由底层的业务逻辑组件充当,这些业务逻辑组件封装了底层数据库访问、业务逻辑方法实现。实际上,对于一个成熟的企业应用而言,Model部分也不是一个简单的JavaBean所能完成的,它可能是一个或多个EJB组件,可能是一个WebService服务。总之,Model部分封装了整个应用的所有业务逻辑,但整个部分并不是由Struts 1提供的,Struts 1也没有为实现Model组件提供任何支持。
(2)View部分
Struts 1的View部分采用JSP实现。Struts 1提供了丰富的标签库,通过这些标签库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脚本的使用。这些自定义的标签库可以输出控制器的处理结果。
虽然Struts 1提供了与Ties框架的整合,但Struts 1所支持的表现层技术非常单一:既不支持FreeMarker、Velocity等模板技术,也不支持JasperReports等报表技术。
(3)Controller部分
Struts 1的Controller由两个部分组成。
— 系统核心控制器:由Struts 1框架提供,就是系统中的ActionServlet。
— 业务逻辑控制器:由Struts 1框架提供,就是用户自己实现的Action实例。
Struts 1的核心控制器对应图1.7中的核心控制器(ActionServlet)。该控制器由Struts 1框架提供,继承HttpServlet类,因此可以配置成一个标准的Servlet,该控制器负责拦截所有HTTP请求,然后根据用户请求决定是否需要调用业务逻辑控制器,如果需要调用业务逻辑控制器,则将请求转发给Action处理,否则直接转向请求的JSP页面。
业务逻辑控制器负责处理用户请求,但业务逻辑控制器本身并不具有处理能力,而是调用Model来完成处理。
Struts 1提供了系统所需要的核心控制器,也为实现业务逻辑控制器提供了许多支持。因此,控制器部分就是Struts 1框架的核心。有时候,我们直接将MVC层称为控制器层。

对于Struts 1框架而言,因为它与JSP/Servlet耦合非常紧密,因而导致了许多不可避免的缺陷,随着Web应用的逐渐扩大,这些缺陷逐渐变成制约Struts 1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也是Struts 2出现的原因。下面具体分析Struts 1中存在的种种缺陷:

Struts 1的缺陷 :

(1)支持的表现层技术单一
Struts 1只支持JSP作为表现层技术,不提供与其他表现层技术,例如Velocity、FreeMarker等技术的整合。这一点严重制约了Struts 1框架的使用,对于目前的很多Java EE应用而言,并不一定使用JSP作为表现层技术。
虽然Struts 1处理完用户请求后,并没有直接转到特定的视图资源,而是返回一个ActionForward对象(可以理解ActionForward是一个逻辑视图名),在struts-config.xml文件中定义了逻辑视图名和视图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当ActionServlet得到处理器返回的ActionForword对象后,可以根据逻辑视图名和视图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将视图资源呈现给用户。
从上面的设计来看,不得不佩服Struts 1的设计者高度解耦的设计:控制器并没有直接执行转发请求,而仅仅返回一个逻辑视图名——实际的转发放在配置文件中进行管理。但因为Struts 1框架出现的年代太早了,那时候还没有FreeMarker、Velocity等技术,因而没有考虑与这些FreeMarker、Velocity等视图技术的整合。
虽然Struts 1有非常优秀的设计,但由于历史原因,它没有提供与更多视图技术的整合,这严重限制了Struts 1的使用。
(2)与Servlet API严重耦合,难于测试
因为Struts 1框架是在Model 2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完全是基于Servlet API的,所以在Struts 1的业务逻辑控制器内,充满了大量的Servlet API。
当我们需要测试上面Action类的execute方法时,该方法有4个参数:ActionMapping、ActionForm、HttpServletRequest和HttpServletResponse,初始化这4个参数比较困难,尤其是HttpServletRequest和HttpServletResponse两个参数,通常由Web容器负责实例化。
因为HttpServletRequest和HttpServletResponse两个参数是Servlet API,严重依赖于Web服务器。因此,一旦脱离了Web服务器,Action的测试非常困难。
(3)代码严重依赖于Struts 1 API,属于侵入式设计
正如从上面代码片段中所看到的,Struts 1的Action类必须继承Struts 1的Action基类,实现处理方法时,又包含了大量Struts 1 API:如ActionMapping、ActionForm和ActionForward类。这种侵入式设计的最大弱点在于,一旦系统需要重构时,这些Action类将完全没有利用价值,成为一堆废品。
可见,Struts 1的Action类这种侵入式设计导致了较低的代码复用。

4.WebWork
WebWork虽然没有Struts 1那样赫赫有名,但也是出身名门,WebWork来自另外一个优秀的开源组织:opensymphony,这个优秀的开源组织同样开发了大量优秀的开源项目,如Qutarz、OSWorkFlow等。实际上,WebWork的创始人则是另一个Java领域的名人:Rickard Oberg(他就是JBoss和XDoclet的作者)。

Webwork的运行机制:
当用户向Web应用发送请求时,该请求经过ActionContextCleanUp、SiteMesh等过滤器过滤,由WebWork的核心控制器拦截,如果用户请求需要WebWork的业务逻辑控制器处理,该控制器则调用Action映射器,该映射器将用户请求转发到对应的业务逻辑控制器。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业务逻辑控制器并不是开发者实现的控制器,而是WebWork创建的控制器代理。
创建控制器代理时,WebWork需要得到开发者定义的xwork.xml配置文件,控制器代理以用户实现的控制器作为目标,以拦截器链中的拦截器作为处理(Advice)。
开发者自己实现的业务逻辑控制器只是WebWork业务控制器的目标——这就是为什么开发者自己实现的Action可以与Servlet API分离的原因。当开发者自己的Action处理完HTTP请求后,该结果只是一个普通字符串,该字符串将对应到指定的视图资源。
指定的试图资源经过拦截器链的处理后,生成对客户端的响应输出。

Webwork的程序运行流程如图所:


Webwork相比Struts1的优点:
(1)Action无需与Servlet API耦合,更容易测试
相对于Struts 1框架中的Action出现了大量Servlet API而言,WebWork的Action更像一个普通Java对象,该控制器代码中没有耦合任何Servlet API。
(2)Action无需与WebWork耦合,代码重用率高
在上面的Action代码中,不难发现WebWork中的Action其实就是一个POJO,该Action仅仅实现了WebWork的Action接口,包含了一个execute方法。
Struts 1中的Action类需要继承Struts 1的Action类。我们知道,实现一个接口和继承一个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实现一个接口对类的污染要小得多,该类也可以实现其他任意接口,还可以继承一个父类;但一旦已经继承一个父类,则意味着该类不能再继承其他父类。
除此之外,Struts 1中Action也包含了一个execute方法,但该方法需要4个参数,类型分别是ActionMapping、ActionForm、HttpServletRequest和HttpServletResponse,一个包含了这4个参数的方法,除了在Struts 1框架下有用外,笔者难以想象出该代码还有任何复用价值。但WebWork的execute方法则完全不同,该方法中没有出现任何Servlet API,也没有出现任何WebWork API,这个方法在任何环境下都有重用的价值。
得益于WebWork灵巧的设计,WebWork中的Action无需与任何Servlet API、WebWork API耦合,从而具有更好的代码重用率。
(3)支持更多的表现层技术,有更好的适应性
正如从图1.8所见到的,WebWork对多种表现层技术:JSP、Velocity和FreeMarker等都有很好的支持,从而给开发更多的选择,提供了更好的适应性。

4.Struts 2
经过五年多的发展,Struts 1已经成为一个高度成熟的框架,不管是稳定性还是可靠性,都得到了广泛的证明。但由于它太“老”了,一些设计上的缺陷成为它的硬伤。面对大量新的MVC框架蓬勃兴起,Struts 1也开始了血液的更新。
目前,Struts已经分化成两个框架:第一个框架就是传统Struts 1和WebWork结合后的Struts 2框架。Struts 2虽然是在Struts 1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实质上是以WebWork为核心,Struts 2为传统Struts 1注入了WebWork的设计理念,统一了Struts 1和WebWork两个框架,允许Struts 1和WebWork开发者同时使用Struts 2框架。
Struts 2的体系与Struts 1体系的差别非常大,因为Struts 2使用了WebWork的设计核心,而不是使用Struts 1的设计核心。Struts 2大量使用拦截器来处理用户请求,从而允许用户的业务逻辑控制器与Servlet API分离。

Struts 2运行原理:
浏览器发送请求,例如请求/mypage.action、/reports/myreport.pdf等;
核心控制器FilterDispatcher根据请求决定调用合适的Action;
WebWork的拦截器链自动对请求应用通用功能,例如workflow、validation或文件上传等功能;
回调Action的execute方法,该execute方法先获取用户请求参数,然后执行某种数据库操作,既可以是将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也可以从数据库中检索信息。实际上,因为Action只是一个控制器,它会调用业务逻辑组件来处理用户的请求;
Action的execute方法处理结果信息将被输出到浏览器中,可以是HTML页面、图像,也可以是PDF文档或者其他文档。此时支持的视图技术非常多,既支持JSP,也支持Velocity、FreeMarker等模板技术。

Webwork的程序运行流程如图所:


Struts 2与Struts 1的对比:
1. 在Action实现类方面的对比:Struts 1要求Action类继承一个抽象基类;Struts 1的一个具体问题是使用抽象类编程而不是接口。Struts 2 Action类可以实现一个Action接口,也可以实现其他接口,使可选和定制的服务成为可能。Struts 2提供一个ActionSupport基类去实现常用的接口。即使Action接口不是必须实现的,只有一个包含execute方法的POJO类都可以用作Struts 2的Action。
2. 线程模式方面的对比:Struts 1 Action是单例模式并且必须是线程安全的,因为仅有Action的一个实例来处理所有的请求。单例策略限制了Struts 1 Action能做的事,并且要在开发时特别小心。Action资源必须是线程安全的或同步的;Struts 2 Action对象为每一个请求产生一个实例,因此没有线程安全问题。
3. Servlet依赖方面的对比:Struts 1 Action依赖于Servlet API,因为Struts 1 Action的execute方法中有HttpServletRequest和HttpServletResponse方法。Struts 2 Action不再依赖于Servlet API,从而允许Action脱离Web容器运行,从而降低了测试Action的难度。 当然,如果Action需要直接访问HttpServletRequest和HttpServletResponse参数,Struts 2 Action仍然可以访问它们。但是,大部分时候,Action都无需直接访问HttpServetRequest和HttpServletResponse,从而给开发者更多灵活的选择。
4. 可测性方面的对比:测试Struts 1 Action的一个主要问题是execute方法依赖于Servlet API,这使得Action的测试要依赖于Web容器。为了脱离Web容器测试Struts 1的Action,必须借助于第三方扩展:Struts TestCase,该扩展下包含了系列的Mock对象(模拟了HttpServetRequest和HttpServletResponse对象),从而可以脱离Web容器测试Struts 1的Action类。Struts 2 Action可以通过初始化、设置属性、调用方法来测试。
5. 封装请求参数的对比:Struts 1使用ActionForm对象封装用户的请求参数,所有的ActionForm必须继承一个基类:ActionForm。普通的JavaBean不能用作ActionForm,因此,开发者必须创建大量的ActionForm类封装用户请求参数。虽然Struts 1提供了动态ActionForm来简化ActionForm的开发,但依然需要在配置文件中定义ActionForm;Struts 2直接使用Action属性来封装用户请求属性,避免了开发者需要大量开发ActionForm类的烦琐,实际上,这些属性还可以是包含子属性的Rich对象类型。如果开发者依然怀念Struts 1 ActionForm的模式,Struts 2提供了ModelDriven模式,可以让开发者使用单独的Model对象来封装用户请求参数,但该Model对象无需继承任何Struts 2基类,是一个POJO,从而降低了代码污染。
6. 表达式语言方面的对比:Struts 1整合了JSTL,因此可以使用JSTL表达式语言。这种表达式语言有基本对象图遍历,但在对集合和索引属性的支持上则功能不强;Struts 2可以使用JSTL,但它整合了一种更强大和灵活的表达式语言:OGNL(Object Graph Notation Language),因此,Struts 2下的表达式语言功能更加强大。
7. 绑定值到视图的对比:Struts 1使用标准JSP机制把对象绑定到视图页面;Struts 2使用“ValueStack”技术,使标签库能够访问值,而不需要把对象和视图页面绑定在一起。
8. 类型转换的对比:Struts 1 ActionForm 属性通常都是String类型。Struts 1使用Commons-Beanutils进行类型转换,每个类一个转换器,转换器是不可配置的;Struts 2使用OGNL进行类型转换,支持基本数据类型和常用对象之间的转换。
9. 数据校验的对比:Struts 1支持在ActionForm重写validate方法中手动校验,或者通过整合Commons alidator框架来完成数据校验。Struts 2支持通过重写validate方法进行校验,也支持整合XWork校验框架进行校验。
10. Action执行控制的对比:Struts 1支持每一个模块对应一个请求处理(即生命周期的概念),但是模块中的所有Action必须共享相同的生命周期。Struts 2支持通过拦截器堆栈(Interceptor Stacks)为每一个Action创建不同的生命周期。开发者可以根据需要创建相应堆栈,从而和不同的Action一起使用。


Struts 2 范例截图 :
包结构:


Web.xml配置:


Login.jsp页面:

LoginAction.java处理类:


Struts.xml配置:


Success.jsp页面(error.jsp、failure.jsp内容相似):












你可能感兴趣的:(mvc,应用服务器,struts,项目管理,Web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