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桌上的书是乱的吗?——大脑中的知识更需要整理

你桌上的书是乱的吗?——大脑中的知识更需要整理

      《大道至简》第二章“是懒人造就了方法”中第3节“你桌上的书是乱的吗?”,我觉得很有意义,道理虽然简单,但是很多看起来让人迷茫的问题,读读这段文字,想想自己,或许豁然开朗。
      

原文

      几周之前,在一所电脑培训学校与学生座谈时,一个学员问我:“为什么我学了一年的编程,却还是不知道怎么写程序呢”。

      我想了想,问了这个学员一个问题:“你桌上的书是乱的吗?”

      他迟疑了一下,不过还是回答我道:“比较整齐。”

      我当时便反问他:“你既然知道如何把书分类、归整得整整齐齐地放在书桌,那怎么没想过如何把所学的知道分类一下,归纳一下,整整齐齐地放在脑子里呢?

      如果一个人学了一年的编程,他的脑袋里还是昏乎乎的,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也不知道如何做程序。那想来只有一个原因:他学了,也把知识学进去了,就是不知道这些知识是干什么的。或者说,他不知道各种知识都可以用来做什么。

      其实结构化编程的基本单位是“过程(Procedure) ”,而不是上一小节说到的“单元(Unit) ”。然而在我看来,过程及其调用是 CPU  指令集所提供的执行逻辑,而不是普通的开发人员在编程实践中所总结和创生的“方法”。

      这里要提及到CPU指令集的产生。产生最初的指令集的方式我已经不可考证,我所知道的是CISC 指令集与RISC指令集之争在 1979 年终于爆发。前者被称为复杂指令集,然而经过Patterson等科学家的研究,发现 80% 的CISC指令只有在 20% 的时间内才会用到;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最常用的 10 条指令中,包含的流程控制只有“条件分支(IF...THEN...)”、“跳转(JUMP) ”和“调用返回(CALL/RET) ”……

       于是 CISC 被 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替代了。动摇CISC 指令集地位的方法,就是分类统计。

       正如 CISC指令集搅乱了一代程序设计师的思路一 样大量的知识和资讯搅乱了上面给我提问的那位学员的思想。他应该尝试一下分类,把既有的知识象桌子上的书一样整理一下,最常用的放在手边,而最不常用的放在书柜里。如果这样的话,我想他已经在九个月前就开始写第一个软件产品了。

      你桌上的书还是乱的吗?

      
      每天,我们都会学一些知识,看到很多东西,经历很多事情,可是,为什么有些人就能一天比一天进步,思想一天比一天成熟;而相反的,还有一些同学,却总是发现自己没有什么长进,哪怕他在学习的时候也认真了,在思考的时候也用心了。
      这种现象反常吗?看起来很难以解释,只能归结到“智商”这个终极命题上。但是,后来,我发现,并非如此!!!

      正如原文中作者所提的问题一样:你会整理自己桌上的书,那有花时间和心思来整理自己每天的经历和想法吗?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经历大量的事情,获取大量的信息,虽然当时从中学到了一些知识、经验和教训,可是放在大脑里是杂乱无章的,由于这种杂乱无章,再下一次同样的情况出现时,导致你无法立即找到上次获得的解决该问题的方法,甚至可能连印象都没了!不相信,试试把你衣柜中的衣服打乱,然后在其中寻找那条印着Hellokitty的内裤,看看你用了多少时间,而且衣柜的衣服是不是更加乱糟糟的了,如果不想明天上班迟到,还有友情提醒你赶快把这些衣服整理好吧。
      大脑中的知识缺乏整理,杂乱无章,除了导致我们无法及时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以外,还有另一个问题是:人的记忆是非常容易遗忘的,尤其是杂乱的东西!所以,为什么错误一犯再犯,因为在事情之后,对所得的经验教训,没有及时梳理,没有总结回顾,没有将这个知识镶到自己大脑中的知识体系上去。他是孤零零的,然后睡一觉之后,也就孤零零的走了……

      所谓“温故而知新”,说明复习不仅能加强记忆,而且还能从中获取新的知识。因为当自己复习总结的时候,就相当于重新梳理大脑里的知识体系,当把那些零碎的信息嵌入到已有的网络中时,往往会有新的发现!

      所以,大脑中的知识更需要整理。每天把自己当天所学的、所看的、所想的、所经历的好好地总结一下,整理得井井有条,就像整理自己桌上的书,衣柜的衣服一样,这样,我想不要多久,我们可能都会惊讶于自己记忆的增加,能力的提升!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桌上的书是乱的吗?——大脑中的知识更需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