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印象里的一些 IT 大公司

    -- 网眼看 IT 之乱弹国际大公司

    从事 IT 工作很久了,接触了很多公司。从 DOS 开始就同时接触了 Microsoft 和 IBM,因为 DOS 很早曾经有一段时间是它们 2 家公司合作开发的,微软的称“MS-DOS”,IBM 的称为“PC-DOS”。2 家的 DOS 系统后来是不兼容的,就是说即使是同一个版本,同一个命令文件,拷贝到对方的环境下都不是不能运行的,报告版本错误。

    后来的微软就向苹果学习了,追求界面友好和良好的用户体验一直是微软追求的目标,微软好像一直都不太说自己的软件多么多么好,但是用户在使用的时候完全能感觉得到,用户交互界面是很人性化的,甚至有时让人感到做的有点过了。比如我访问一个网站的名字是 ftp.why100000.com,键入 IE 地址栏,回车,本来 IE 对网址会自动补全前面的 http:// 协议头的,但是对于以 ftp 开头的网址 ftp.why100000.com,IE 不是自动补全成  http://ftp.why100000.com,而是  ftp://ftp.why100000.com。IE 你为什么就自作多情的认为我就要访问 ftp 站点呢?!

    但是 IBM 就不同了。我用 IBM 的软件,除过 DOS,较早的就是它那个一直不温不火的 DB2 数据库和 Unix 的 IBM 版 - AIX。我们必须承认 AIX 是个好东西,加上 IBM 高大威猛的“黑金刚”小型机,那计算能力一定非常了得。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AIX 的字符界面是非常差劲的,用惯了 DOS 的人是很不适应的:不支持人们习惯的行编辑操作,按 Del 键就出现一串怪字符,删一个字符必须把光标移动到字符的后边按“BackSpace”退格键;最难受的是,一长串命令,一旦敲错,按回车执行后,下一遍必须从头再来!这导致操作员必须像打字员一样,不停的打字。而这在 MS-DOS 下运行一个内存驻留程序 DOSKEY 就能完美解决,按上箭头键,就能调出上次键入的命令,再次编辑即可。VI 编辑器倒是能好一点,但因为还是基于字符命令设计的,需要记忆一大推的按键组合命令,刚开始用的人,要么根本进入不了编辑状态,要么键入文本后,不知道怎么退出软件。

    因为有之前使用 IBM 软件留下的心理阴影,我后来一直惧怕 IBM 的东西。IBM 的 Lotus Notes(其实也是收购的技术)风光的那些年,我一直没有敢尝试一下的想法。后来 IBM 一直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但是它的 Websphere 等等 Java 技术我也接触很少。

    IBM 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它的 PC 机,电脑原来的名字就是“IBM PC”,虽然后来 Apple、Campaq、HP、Dell 都生产电脑,但是 IBM在我的印象里,一直就是 PC 的鼻祖。实际上,这个“蓝色巨人”的大、中、小型机做的更好,其利润来源可能主要来自这一部分,因为几乎是垄断,“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价格自然不菲。所谓“最大的软件公司”,不知道当时的依据是啥,是软件品种多呢,还是卖的钱多?--那时候,比尔.盖茨还在致力于“让世界上每个家庭都拥有一台电脑”。

    可能是因为 IBM 本身做硬件出身,它们的办事作风一直像钢板一样僵硬而呆板。直到现在依然如此。不信我们可以去看看 IBM的技术文档,文档前后穿靴戴帽,一丝不苟、有条不紊,总像一份法律文件。不知道文档是机器翻译的,还是像机器一样的人翻译的。我把这看做 IBM 风格。可能有人正好喜欢 IBM 的这种严谨和规范,而我不喜欢。其实微软、SUN、HP、Dell等其他一些大公司的文档也有这种毛病,我同样不喜欢。

    但是我倒是喜欢它们写的法律文件,比如它们的产品里面附的免责协议,逻辑分明,无懈可击,形式规整,“看上去很美”,怎么弄都是用户的错,把自己洗的干干净净。它们的律师都像程序员出身一样。这些都是国际“大公司病”,还是西方国家公司的通病?(注:中国人的那些“道可道非常道”、“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的太极逻辑我也不是完全认同。)

    西方逻辑和东方思维碰撞,总是有点别扭。但愿融合和互补不是产生一些怪胎,而是变异出更优秀的文化和逻辑。看看我们一些汉语里时不时蹦出几个e文单词的人,不知道这算东施效颦呢,还是真正抓到了精华?

    张庆(网眼)
    2008-5-1

你可能感兴趣的:(dos,Microsoft,IBM,文档,AIX,websp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