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上半年考试的特点是下午I试题计算题型明显偏多,而且把经济管理这种往年只出现在上午考试中的试题作为案例分析试题。
1、信息系统综合知识试题
2006年5月考试信息系统综合知识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分布如表1所示。
在本次考试中,上午试题中突出了对软件工程和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的考查。与执行新大纲的前几次考试相比,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分数稍有偏重。从这次试题来看,可谓是“万变不离其宗”,希赛软考学院的学员应该深有体会,除了英语试题外,大约有71%的试题可在模拟试题中找到原型,有46%的试题与模拟试题几乎完全一样或者是题型完全一样,只是具体数据不同而已。
在英语试题方面,所考查的2篇英语文章的原文都出自希赛网IT英语频道,第一篇的URL地址是http://ite.csai.cn/newit/no00020111.htm,第二篇的URL地址是http://ite.csai.cn/newit/no00020131.htm。这纯粹是一种偶然,但是,就是这种偶然的巧合让很多考生误解了命题组成员。作者也借这个机会替命题组“叫冤”。希赛软考学院在给高级资格学员做辅导计划时,就建议了学员必须每天阅读1~2篇希赛IT英语频道(原来是希赛软考学院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栏目)的文章。因此,我们就得多找一些文章放在该频道下,以便于学员阅读。这种阅读的目的是希望学员能熟能生巧,并非想命中英语试题,因为天下的英语文章太多了。因此,这种巧合只能说明“英雄所见略同”,请考生不要有任何的其他想法。
2、案例分析与设计试题
如前所述,本次考试案例分析与设计试题的计算题型偏多。
试题一
第一题仍然为必答题,涉及有关用例获取和分析的问题,试题共4个小问题。
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很简单,只要直接在试题描述中找出有关名词就可以了。例如确认函、拒绝函、激活通知等。
第三个问题要求考生简要说明用例获取的基本步骤,这与2004年上半年的论文试题“论用例的获取方法”类似,作者在《系统分析师考试论文试题分类分析与范文》(电子工业出版社)第58~63页中对用例的获取方法和步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考生只要提炼出相应的答案就可以了。
第四个问题是2005年上半年上午考试试题2~3的变种,考生可以在作者主编的《系统分析师考试信息系统综合知识试题分类精解》(电子工业出版社)第266页找到现成的答案。
试题二
第二题为一道关于工作流方面的试题,共3个小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计算机有关性能参数,题目中已经给出了系统遵循的模型是M/M/1排队模型。但是,试题已经给出了计算公式,因此,考生只要把具体的数值代入公式就可以了。
第二个问题要求考生回答设计工作流系统时应遵循哪三个基本原则,一般来说,工作流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够用、灵活和低成本。然而,考生要注意的是,这里并不需要回答纯粹的理论原则,而是要根据试题描述中的前提条件来回答,既核心问题是“若要在不改变资源利用率、任务的到达速率和平均处理时间(S-W)的情况下,降低平均完成时间”。
第三个问题要求考生在第一个问题计算性能参数的基础上,参考第二个问题给出的原则,完成对原来模型的修改。这种修改的目的是降低平均完成时间。考生只要把握这个要点,解答起来就比较轻松了。
有关工作流方面的详细介绍,考生可在作者主编的《系统分析师技术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中找到。
试题三
试题三是一道有关软件开发方法选择和比较的试题,这类试题似乎在每次考试中都会出现。试题共3个小问题。
第一个问题要求考生回答为什么要放弃传统的软件开发生存周期方法,而使用RAD开发方法。考生可能会列举出一大堆RAD的好处,但不要忽略了这是“案例”,要结合试题描述来解答问题。在本题中,具体的描述有“在开发过程中不仅要使用一种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户所给的开发时间也比较短”、“他们提出了许多要求,但是我不敢确定他们是否真正理解这个新系统的功能”、“系统可能会相当复杂,因为它要与多个已有的系统进行交互”。因此,考生只需要把这些描述变成“理由”就可以了。
第二个问题要求考生回答RAD方法的基本思想,这就是纯理论知识了。作者在《系统分析师考试论文试题分类分析与范文》(电子工业出版社)第30~32页中对RAD模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考生只要提炼出相应的答案就可以了。
第三个问题比较灵活,要求考生回答应如何解决对RAD工具不熟悉以及使用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问题?考生一般都会想到“不会?学习呗!”,但是试题已经告诉我们,“这个项目的时限不允许我们去学习运用RAD方法的工具以及即将要使用的新的RDBMS”。怎么办?这时候,考生就要想到自己单位平常碰到这种问题时是如何解决的了。这种试题的答案不一定要全面,但一定要有理由。例如,在本题的情况下,可以引进相关人才,可以使用构件复用的方法等。
试题四
试题四也是一道带有计算性质的试题,试题本身不难,但计算起来比较烦琐。需要考生具有耐心,不要一读试题就觉得麻烦而放弃了。作者认为,本题是四道选择试题中最容易得分的一道。试题共4个小问题。
第一至第三个小问题是一些纯数字的四则运算,几乎不需要系统分析知识。虽然试题的背景似乎是网络和硬件,实际上,这几个计算与此没有什么关系。
第四个问题要求考生回答在这里是否适合采用UDP作为服务器与客户机的通信协议。答案既可以“是”,也可以是“否”。关键的是需要考生理解TCP和UDP协议的区别、应用场合。在不同的应用中,需要使用不同的协议。事实上,试题中的“可针对不同应用进行讨论”已经告诉我们,答案是什么了。
试题五
试题五也是一道计算题,涉及到成本/效益分析的问题,其实质是投资分析。往年这种题目一般出现在上午试题中,充其量也就是2分。但本次考试的上午试题中既没有项目管理的知识,也没有经济管理的知识,而是集中在这道试题中了,这是很多考生都未所料想到的。
试题共三个小问题。第一个问题考查净现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第二个问题考查投资回收期的计算方法,第三个问题考查投资回报率的计算方法。对于这种试题,考生如果知道有关计算公式,做起来就很快。但如果不知道计算公式,是怎么想都没有用的,因此,就要尽快放弃。
有关上述三个计算公式,请读者参考作者主编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辅导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其中有详细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3、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试题
对希赛软考学院的学员而言,最大的惊喜莫过于论文考试了。因为四道论文试题中,有二道试题与希赛的模拟试题几乎完全一样。
试题一 论需求获取技术
需求获取技术是软件工程领域的一个老话题了。在作者主编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第38~41页详细介绍了需求获取/捕获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题中,第2问可以照搬书籍中的理论,第3问需要把这些理论实例化,“用”到自己的主题项目中。在第3问中,不要把所有方法一一列举,只要讲2-3个自己认为做得最好的方法就可以了。
试题二 论XML语言在Internet平台上的应用
本题与希赛模拟试题二论文试题3几乎完全一样,在希赛远程教育平台中给出了2篇本题的范文。
试题三 论设计模式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本题与希赛模拟试题一论文试题1几乎完全一样,在希赛远程教育平台中给出了1篇本题的范文。
试题四 论控制系统的可视化技术
这是一道关于实时控制系统方面的试题。需要考生论述在控制系统可视化的设计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采用的技术、方法,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这种系统可以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开发出控制系统可视化软件,通过可视化界面对系统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并对采集的图像和数据进行实时处理,使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如果考生有这方面的开发经验,则选择本题,相对试题二和试题三言,要简单一些。
2、案例分析与设计试题
如前所述,本次考试案例分析与设计试题的计算题型偏多。
试题一
第一题仍然为必答题,涉及有关用例获取和分析的问题,试题共4个小问题。
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很简单,只要直接在试题描述中找出有关名词就可以了。例如确认函、拒绝函、激活通知等。
第三个问题要求考生简要说明用例获取的基本步骤,这与2004年上半年的论文试题“论用例的获取方法”类似,作者在《系统分析师考试论文试题分类分析与范文》(电子工业出版社)第58~63页中对用例的获取方法和步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考生只要提炼出相应的答案就可以了。
第四个问题是2005年上半年上午考试试题2~3的变种,考生可以在作者主编的《系统分析师考试综合知识试题分类精解》(电子工业出版社)第266页找到现成的答案。
试题二
第二题为一道关于工作流方面的试题,共3个小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计算机有关性能参数,题目中已经给出了系统遵循的模型是M/M/1排队模型。但是,试题已经给出了计算公式,因此,考生只要把具体的数值代入公式就可以了。
第二个问题要求考生回答设计工作流系统时应遵循哪三个基本原则,一般来说,工作流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够用、灵活和低成本。然而,考生要注意的是,这里并不需要回答纯粹的理论原则,而是要根据试题描述中的前提条件来回答,既核心问题是“若要在不改变资源利用率、任务的到达速率和平均处理时间(S-W)的情况下,降低平均完成时间”。
第三个问题要求考生在第一个问题计算性能参数的基础上,参考第二个问题给出的原则,完成对原来模型的修改。这种修改的目的是降低平均完成时间。考生只要把握这个要点,解答起来就比较轻松了。
有关工作流方面的详细介绍,考生可在作者主编的《系统分析师技术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中找到。
试题三
试题三是一道有关软件开发方法选择和比较的试题,这类试题似乎在每次考试中都会出现。试题共3个小问题。
第一个问题要求考生回答为什么要放弃传统的软件开发生存周期方法,而使用RAD开发方法。考生可能会列举出一大堆RAD的好处,但不要忽略了这是“案例”,要结合试题描述来解答问题。在本题中,具体的描述有“在开发过程中不仅要使用一种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户所给的开发时间也比较短”、“他们提出了许多要求,但是我不敢确定他们是否真正理解这个新系统的功能”、“系统可能会相当复杂,因为它要与多个已有的系统进行交互”。因此,考生只需要把这些描述变成“理由”就可以了。
第二个问题要求考生回答RAD方法的基本思想,这就是纯理论知识了。作者在《系统分析师考试论文试题分类分析与范文》(电子工业出版社)第30~32页中对RAD模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考生只要提炼出相应的答案就可以了。
第三个问题比较灵活,要求考生回答应如何解决对RAD工具不熟悉以及使用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问题?考生一般都会想到“不会?学习呗!”,但是试题已经告诉我们,“这个项目的时限不允许我们去学习运用RAD方法的工具以及即将要使用的新的RDBMS”。怎么办?这时候,考生就要想到自己单位平常碰到这种问题时是如何解决的了。这种试题的答案不一定要全面,但一定要有理由。例如,在本题的情况下,可以引进相关人才,可以使用构件复用的方法等。
试题四
试题四也是一道带有计算性质的试题,试题本身不难,但计算起来比较烦琐。需要考生具有耐心,不要一读试题就觉得麻烦而放弃了。作者认为,本题是四道选择试题中最容易得分的一道。试题共4个小问题。
第一至第三个小问题是一些纯数字的四则运算,几乎不需要系统分析知识。虽然试题的背景似乎是网络和硬件,实际上,这几个计算与此没有什么关系。
第四个问题要求考生回答在这里是否适合采用UDP作为服务器与客户机的通信协议。答案既可以“是”,也可以是“否”。关键的是需要考生理解TCP和UDP协议的区别、应用场合。在不同的应用中,需要使用不同的协议。事实上,试题中的“可针对不同应用进行讨论”已经告诉我们,答案是什么了。
试题五
试题五也是一道计算题,涉及到成本/效益分析的问题,其实质是投资分析。往年这种题目一般出现在上午试题中,充其量也就是2分。但本次考试的上午试题中既没有项目管理的知识,也没有经济管理的知识,而是集中在这道试题中了,这是很多考生都未所料想到的。
试题共三个小问题。第一个问题考查净现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第二个问题考查投资回收期的计算方法,第三个问题考查投资回报率的计算方法。对于这种试题,考生如果知道有关计算公式,做起来就很快。但如果不知道计算公式,是怎么想都没有用的,因此,就要尽快放弃。
有关上述三个计算公式,请读者参考作者主编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辅导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其中有详细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3、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试题
对希赛软考学院的学员而言,最大的惊喜莫过于论文考试了。因为四道论文试题中,有二道试题与希赛的模拟试题几乎完全一样。
试题一 论需求获取技术
需求获取技术是软件工程领域的一个老话题了。在作者主编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第38~41页详细介绍了需求获取/捕获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题中,第2问可以照搬书籍中的理论,第3问需要把这些理论实例化,“用”到自己的主题项目中。在第3问中,不要把所有方法一一列举,只要讲2-3个自己认为做得最好的方法就可以了。
试题二 论XML语言在Internet平台上的应用
本题与希赛模拟试题二论文试题3几乎完全一样,在希赛远程教育平台中给出了2篇本题的范文。
试题三 论设计模式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本题与希赛模拟试题一论文试题1几乎完全一样,在希赛远程教育平台中给出了1篇本题的范文。
试题四 论控制系统的可视化技术
这是一道关于实时控制系统方面的试题。需要考生论述在控制系统可视化的设计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采用的技术、方法,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这种系统可以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开发出控制系统可视化软件,通过可视化界面对系统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并对采集的图像和数据进行实时处理,使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如果考生有这方面的开发经验,则选择本题,相对试题二和试题三言,要简单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