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求变:已历经多次成功转型

【转自】http://www.csdn.net/article/2011-04-08/295503
摘要:企业转型之路颇似F1的弯道大战,胜者获得弯道超越的机会,败者则可能淘汰出局。在“十二五”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期,IBM如何帮助中国的企业、城市弯道超越?

企业转型之路颇似F1的弯道大战,胜者获得弯道超越的机会,败者则可能淘汰出局。在“十二五”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期,IBM如何帮助中国的企业、城市弯道超越?

F1赛场上最精彩的,莫过于超车,而超车一般都在“弯道”上演。因为赛车在直道上都全速行驶,一般很难超越,而到弯道时,优秀的车手往往凭借丰富的经验、过人的胆识和高超的技术伺机超越。

在刚刚过去的20年中,不少企业经历了F1赛场上的一幕。曾被称为20世纪90年代最成功的欧洲企业的诺基亚,到了21世纪头10年备受争议,有人称其为最令人失望的公司;而20世纪90年初最令人失望的公司苹果,则在21世纪头10年成为最成功的美国公司。

“及时跟上演进换代的节奏的企业将获得弯道超越的机会,而对形势判断的失误可能影响10年。”中国工程院秘书长、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院士说。对一个企业而言,错过弯道加速的机会错过的可能不只是10年的发展良机,更可能从制人变成受制于人。而对一个城市而言,转型成败涉及经济,更关系民生。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再次被着重强调。在经济转型的“弯道”,企业如何成功地超越对手,保证自己不被超越?3月25日,在以“转型的智慧”为主题的2011年IBM论坛上,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指出,IBM将从协作创新、企业转型和支持民生三个方面着手,成为中国的企业和政府转型成功的合作伙伴。

克拉玛依:转型的缩影

“你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啊,克拉玛依,我不愿意走进你。你没有歌声,没有鲜花,没有人迹。啊,克拉玛依,你这荒凉的土地!”《克拉玛依之歌》这样唱。

实际上,现在的克拉玛依与歌词的描述大相径庭。在中国,克拉玛依是人均最富裕的城市之一,它的人均GDP在中国排前几名。

2010年,克拉玛依和IBM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实践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

“转型是克拉玛依必然的选择。”陈新发说。克拉玛依市市长、中石油新疆公司总经理——陈新发的双重身份体现了中国地方特有的一种管理模式,也体现出克拉玛依与石油的关系。

“克拉玛依是一个资源型城市,90%的GDP和财政收入来自油田和石油。油田总有一天要枯竭,产业单一的城市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比较弱,这样我们就考虑到要转型。”陈新发说。转型,不仅是出于城市发展的需要,从国家战略上也可以起到对新疆其他比较落后城市的带动作用。

事实上,从上世纪90年代,克拉玛依就开始实践转型,考虑过利用广阔的土地发展农业,也发展过养殖业,还做过林纸业。

“实践下来却并不是很理想。”陈新发说。

引入IBM作为转型的战略合作伙伴后,克拉玛依重新发现了自己的优势。除了资源优势,克拉玛依还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如果能够整合石油石化人才、技术、产品和管理模式,面向中亚、面向世界各油气产区提供服务,那么就可以摆脱单纯依赖本地石油资源的发展模式。即使油田枯竭,克拉玛依也有持续发展的后劲。克拉玛依因此确定了“打造世界石油城”的战略目标,规划建设六大基地、培育三大新兴产业和构建两个平台,并提出了世界石油城的建设到2020年初具规模,到2030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实现单一资源型城市向服务型城市的全面转型。

“信息化创新是油田实现转型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借助信息化创新推动油田和城市转型。” 正如陈新发所说,将单一资源型城市打造成世界石油城,是一个新的课题,没有成熟的案例可循,需要不断创新。这一过程是漫长的,但前途肯定是光明的。

克拉玛依只是中国企业、中国城市转型的一个缩影。实际上,在接下来的“十二五”期间,众多企业、行业和城市都将面临转型。

百年IBM:转型的范本

在转型方面,不得不说,IBM就是一个极佳的转型范本。

在百年历史中,IBM经历了多次转型:最初,它是一家生产打孔卡制表机、钟表、秤和奶酪切片机的制造企业;在“二战”后的美国经济繁荣时期,IBM转战大型计算机领域,System/360大型计算机的推出成为大型机时代的标志;1981年8月12日,IBM发布了第一台PC,从此又进入了个人电脑领域;此后,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IBM一度陷入了困境,在时任总裁郭士纳主导的转型变革方向之下,全面向服务转型,重振旗鼓;一直到现任总裁彭明盛,IBM又进行了第二轮转型,实现了全球整合企业,并向高价值业务转移。从2003年至2009年,IBM的每股盈利连续以两位数字成长。在2008年底,彭明盛代表IBM提出“智慧的地球”愿景,开启了新一轮转型之路。

业界惊诧于IBM为何总能“先知先觉”,不仅在企业低谷时期能够力挽狂澜,在高速发展时期仍能坚持持续转型,那么IBM转型的智慧到底是什么? IBM全球高级副总裁兼销售、市场与战略部门总经理罗睿兰(Ginni Rometty)女士着重与中国用户分享了两点重要的经验:企业要将自身业务向更高的价值链攀升;企业还要有转型的胆量,也就是说需要有大胆的决策来推动转型。

纵观IBM转型历史,穷举案例将更为深入人心。比如,100年前IBM就告诉自己,制造打卡机、打字机的目的不是销售出更多的产品,而是帮助用户提高商务处理效率。正因为如此,当电子计算机出现的时候,IBM能够第一时间看到它的商业应用前景,引领行业进入计算机时代。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IBM困境中,IBM迅速发现要想在网络时代更好地发展,就要跨越出计算机硬件业务的范围,向软件和服务等高价值领域发展。

当然,这些转型都需要企业做出大胆的决策投资,否则由于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技术革命的出现,企业就会迅速被替代,在市场上彻底消失。

上个世纪60年代,当时IBM在电子管计算机、小型数据处理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方面已经有所建树,但IBM很快意识到可编程的计算是未来的方向,投入巨资50亿美元进行System/360大型计算机的研制,并开创了繁荣的大型机时代。“50亿美元的投资在当时意味着,如果这个决策失误,IBM就会因此而消失。”罗睿兰表示。除了自主研发,IBM在向服务转型的道路上以约40亿美元收购普华永道也是一次风险很高的重大投资,这是罗睿兰主导并亲历的一次决策投资。在她看来,这次收购对IBM来说,不仅意味着巨大的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是,它涉及到IBM的员工是否可以因此而创建更高的技能和价值,并融合到已有的行业经验和信息技术之中,改变当时的IBM,继续向服务转型。

而领导力建设则是IBM转型中企业内部管理上的重要智慧。在IBM第一次转型期间,针对当时面临的困境,时任董事长的郭士纳于1996年开发出领导力素质模型来支持他认为IBM应该形成的一种“高绩效文化”。他所强调的是,企业的领导团队不只要做好日常工作,更要具备“渴望成功的动力”,拥有对“事业的热情”;不只是要有计划,更要注重执行,注重实效;不只是要自己赢,更要整个团队赢。正是这样一种领导力文化,帮助IBM摆脱困境,重新走上正轨。

在IBM高速发展时期,彭明盛提出持续转型,建立全球整合的企业。这时,他进一步强调的是,仅仅自己的部门成功还不够,还需要与其他部门合作成功。因此,2004年在彭明盛的领导下,IBM开发出一组新的领导力素质体系,其中特别强调企业不同部门之间跨组织协作,要求企业具备一种横向的思维。2008年底,IBM提出智慧的地球愿景后,这个能力体系便从领导层扩展到每一个IBM员工。正如罗睿兰所总结,企业需要三种重要的文化去支撑的领导力建设:系统的思维文化、分析的文化、满足更高价值的目的的文化。这时的IBM要求每个企业人员都应当具备“拥抱挑战、做客户的成功伙伴、全球协作、大局观和系统化思维、建立互信、以理服人、持续转型、注重沟通实效、帮助同事取得成功”的九项特质,达到自己的最佳状态,从而达到整个企业的最佳状态。

IBM:企业转型的伙伴

如今,IBM正把自身转型的经验分享给客户,并利用物联网、业务分析、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帮助客户实现转型。

信息技术在企业转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不管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实现转型升级都需要一些基础产业的帮助,包括IT产业,包括电信,包括能源,包括金融。”钱大群说。

2010年,IBM就展示了800多个典型案例,涉及到6万多个智慧地球的项目。更重要的是,IBM也摸索出一套智慧地球在城市、行业、企业落地的模式。这使IBM成为城市、行业、企业实现转型的伙伴。

华为就是企业转型的一个经典案例。正在实施全球化策略的华为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的转型。第一个阶段,21世纪初,中国进入WTO的激烈竞争环境时,华为与IBM合作优化研发能力;第二个阶段,打造有竞争力的供应链,使成本更低;第三个阶段,当分公司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华为需要全球一致的财务管理能力,IBM帮助华为实现全球整合。

宁波正在IBM的帮助下向现代物流城市转型。2009年宁波被确定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并建设以上海、南京、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区域。为了充分依托港口资源优势,发挥港口在综合物流体系中的枢纽作用,宁波市正在着力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并从公共信息平台、物流枢纽信息系统、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等不同层面推进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2010年,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IBM签署合作备忘录,借助IBM的力量打造现代物流业。

克拉玛依、宁波、昆明、南京、沈阳、营口……近几年,在中国诸多城市的转型过程中,IBM作为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活跃其中。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面临各种挑战,智慧城市能够帮助城市实现智慧的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对的问题。面对经济发展制约,智慧的城市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帮助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国的智慧城市之旅起步不久,因而还没有一个中国城市能够成为真正意义的“智慧城市”。但新型经济城市由于历史包袱较少,经济实力强,可以快速实施智慧城市战略并建成智慧城市。

在民生领域,IBM帮助诸多医疗机构实现了转型。马鞍山是卫生部公立医院改革的16个试点城市之一。马鞍山市市立医疗集团与IBM基于集团的信息化现状,借鉴全球先进经验,利用IBM的方法论和知识库的大量积累,制定了《马鞍山市市立医疗集团信息化战略》。

“我们迫切地需要寻找一个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合作伙伴。而IBM在医疗信息化领域的主要理念非常符合医疗集团的发展方向,于是,经过多次交流,双方决定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马鞍山市市立医疗集团总院长何少锋表示。

智慧运算:转型的工具

吉姆·柯林斯在其畅销著作《从优秀到卓越》中指出,各企业从来不以首创技术作为转型起点,但是当使用正确时,技术可以加速转变的势头。

在IBM帮助企业、行业、城市转型的背后,除了IBM自身转型的经验,突破性的技术也是转型的支撑。

不久前, IBM超级电脑沃森赢得《危险边缘》竞赛而名声大噪。如果你深入地分析沃森所长,你就会发现,你身边的很多决策过程,完全可以从沃森的技术中获得好处。

利用组成沃森的、针对工作负载优化的系统在海量计算与实时分析方面的优势,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发现新的机会,并做出正确的决策,是一种智慧。在高速发展的时代,这种智慧能够帮助企业在遇到瓶颈时及时转型,以保持高速发展。

根据IDC统计,未来几年数字信息将呈现出惊人的增长,预计数字信息总量到2020年将增长44倍。与此同时,这些数据与从前的数据不同,由于数据的来源各不相同,它们具有三个特点:非结构、实时、并发。这就需要数据分析的方式发生变化。

很多企业都面临这样的难题:在做出一项决策之前,需要分析大量的用户数据,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或法规。这一过程不但旷日持久,而且需要多人协作,还必须防止在协作过程中的因彼此不同理解而造成误读。不难想象,当人们看到沃森可以在几秒钟内查阅相当于上亿页书籍的资料,并据此做出决策时,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这样的能力。

“沃森能够赢得比赛,在于三个条件:首先,沃森存储了超过2亿页的资料,这是它能够完成竞赛的基础;其次,沃森的数据库内拥有历年来节目的问答过程,使得它能够了解如何从竞争中胜出;第三,沃森系统中具备大概100多种推理、学习、检索的技术,这100多种不同的技术相互补充,使它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另外,Power7的强大计算能力,将沃森分析的过程从之前的两个小时缩短到3秒之内。” IBM中国研究院信息分析首席科学家、沃森研发团队的重要成员潘越介绍说。

沃森的这种能力,可以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现在,决策者要做出决策,需要提出问题,并就这一问题的关键词进行搜索,之后阅读返回的资料,进一步搜索并对证据进行评估和分析,最终做出决策。或者,决策者也可以雇佣一位专家完成这一过程。实际上,提出问题和最终对答案进行分析的过程是最重要的,而中间的过程却是最耗时的。那么,用沃森的技术完成中间过程,就能大大加快做出决策的速度。很多分析不但依赖信息,同时也依赖于处理信息的速度,如果决策能够提前1秒做出,就存在巨大的商业利益,在金融领域就是如此。”潘越说。

我们看到,沃森的出现,证明了对海量的非结构、实时、并发的数据进行处理是可能的,并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企业、行业乃至整个社会运作的方式。

“沃森系统的工作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业务分析与优化(BAO)的过程。”IBM中国研究院首席技术官王耘说,“业务分析与优化的过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我们上班的过程中,都要根据路况和距离做出决策,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业务分析与优化的过程。同时,BAO又是复杂的、一个很庞大系统化的工程。沃森的出现,证明了IBM在BAO领域的深厚积累和持续创新。这种能力来自于IBM对硬件、中间件方面的投入,以及IBM为客户的长期服务。”

未来,IBM还将会让这种智慧的计算能力以云计算的模式进行交付。云模型还使IT能够提供有效的见解,通过自助服务以回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并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提供创新所需的架构。无论是私有云、公共云或者混合云,企业都可以充分利用云交付模式将服务和数据联系起来并为用户带来新的见解。举例来说,基于云的实时分析可以节省超过50%的商业智能成本,并通过协作业务流程服务将员工生产力提升25%。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变化剧烈的时代。这一时代中,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让自身实现更快的决策,将是未来持续发展的关键。正如钱大群所说:“借助智慧的运算,客户不仅能实现IT转型,而且还能以创新途径带来显著的经济性与价值突破。全新的业务模式、技术型服务的全新交付方式,还有来自IT行业的全新洞察——这一切都将为客户开辟崭新的机遇。”

记者手记

变与不变是转型的艺术

“1982年以来,CPU性能提高了3500倍,内存价格下降为1/45000,硬盘价格下降到1/360。如果汽车的价格以与硬盘同等速度下降,今天一部新车的价格仅为0.01美元。如果汽油的性能能够以同样的速度发展,1升汽油能够使飞行器环绕地球旅行573圈。”

在IBM论坛上,邬贺铨院士做的以上假设让听众发出会心一笑。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的确惊人。在一种产品垄断市场的同时,就开始了在未来技术竞争中走下坡路。新的破坏性技术一旦出现,将颠覆原有格局。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永远立于技术的不败之地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技术的命运往往“九死一生”。

企业在研发一项新技术时,可能并不知道这项技术会不会有“技术前途”。比如,当年日本的第五代计算机计划,目的是开发突破冯·诺依曼体系的计算机。该机将采用新的存储器结构、新的程序设计语言和新的操作方式,人们无需为它编写程序指令,只需要口述命令,计算机就可以自动推理完成任务。1992年,因最终没能突破关键性的技术难题,该计划流产。

在很多情况下,新技术能够被开发出来,但是不是有应用前途也说不定。即便有应用的可能,但用户不接受,最终这项技术还是不能转化为商业价值。

所以对企业来说,即便是有核心技术,也不意味着拥有铁饭碗。因为技术变得太快了。一直做技术驱动型公司,最后可能如夸父追日。

但还是有一些永恒的因素,让企业在不断转型的过程中不会“跑偏”。比如,IBM在100年里,卖过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但这些东西都有一样共同的特质——为客户提高工作效率。

你可能感兴趣的:(IBM求变:已历经多次成功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