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管的起源:
1998年1月,美国副总统戈尔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举行的开放地理信息系统协会上,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21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应在三维地球的数字框架上,按照地理坐标集成有关的海量空间数据及相关信息,构建一个数字化的地球,即“数字地球”,为人们认识、改造和保护地球提供一种重要的信息源和新技术手段。
通过“数字城市”建设,不仅可以提供城市统一的基础信息平台,实现全市各类信息的可视化查询、显示和输出,而且可以满足城市各政府职能部门的日常办公及其专业应用需求,实现全市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流和合作,并能为市政府对全市的整体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提供综合决策的现代化工具和手段。此外,数字城市工程建设,还对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是展示城市传统文化和旅游资源、树立现代化都市形象、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GIS是“数字城市”的核心
城市GIS是“数字城市”的核心部分,城市中“人”的一切活动,从城市管理到企业为市民提供各种服务,以及每一个市民生产与生活,都离不开“地”。没有城市GIS的数字城市,如同没有市区的城市,不能称其为“数字城市”。理想化的城市GIS由政府GIS、企业GIS和社会GIS构成,通过网络(局域网、Internet、宽带网、有线电视网、公用电话网等)将政府、企业和社会联成一个整体,实现资源的共享。
通俗地讲,数字城市是城市范围的以地理位置及相互关系为基础而组成的信息框架,并在该框架内嵌入们所能获得的信息的总称
1、数字城市与城市精细化管理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变化,城市管理日趋复杂化,现代城市管理需要改变粗放式管理的传统方法,向精细化管理发展。现代城市管理要求管理者、决策者更多地运用数据,进行数字化管理,而不是主观臆断。城市管理数字化是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特征,从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已较普遍地将信息和网络技术作为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
“数字城市”不是一个纯技术的概念,它同时也意味着城市管理和规划体制的一次大变革。“数字城市”为认识物质城市打开了新的视野,并提供了全新的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调控手段,数字城市无疑将为调控城市、预测城市、监管城市提供革命性的手段,对传统方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这种手段是一种可持续、适应城市变化的手段,从而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改善和调控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2、万米网格”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建设数字城市的先驱“数字城市”的涵义是异常广泛的,从广义上说,所有的城市信息化都可属于数字城市的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字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是一个目标而不是一个工程。
现阶段,很多城市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经济上具备了发展的能力;同时,加快城市化进程,进行现代化管理,也在客观上提出了要求。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并制约了城市的发展进程。主要是信息不及时,管理被动后置;政府管理缺位,专业管理部门职责不明,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管理方式粗放,习惯于突击式、运动式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等。于是,重视和加强城市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已成为业内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声。
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管理新概念的提出和建设实践,是数字城市技术和思想应用在城市管理上的一次重要实践和重大创新,使得数字城市技术真正贴近了城市管理,贴近了市民的生活,最重要的是,通过管理流程的再造,使得政府的工作模式适应了信息化的需要。
以网格化管理为特征的数字城管系统的建设,为数字城市建设开辟了一个新的道路,在此系统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数字城市技术在城市管理上的应用,并推广应用在城市规划、预测、评估等多个方面,必将迅速推动数字城市的建设。
3、网格化管理的特点:
一、采用空间网格技术创建单元网格。
从城市管理角度划分单元网格,开辟了一个新的地理编码管理体系。按照空间网格技术的原理,以社区为基础,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方便管理、管理对象等原则,划分单元网格。同时兼顾了建筑物、城市部件的完整性和便于社会管理和日常监督的考虑。通过单元地理网格的划分,将城市管理部件、道路、社区、门址、建筑物、企事业单位、地名等要素通过单元网格直接建立地理位置关系,使单元网格逐步成为城市各类要素与地理信息发生关系的重要编码基础。
二、通过城市管理职责分层、分级,实现主动式城市管理模式。
将市区划分为区、街道、社区和单元网格四个层次,明确每个层次城市管理的责任,通过分区即时监控,随时掌握城市的现状,及时处理城市管理中发生的问题,从而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彻底解决城市管理中的被动、盲目管理问题。
三、采用地理编码技术对城市部件实行分类、分项管理。
通过普查将城市部件进行分类、分项处理之后,确定每个城市部件的地理编码并标注在地图上,全部纳入计算机管理。采用地理编码技术进行分类、分项处理,将城市管理内容全面细化,并且可以科学确定相应的责任单位,实现城市管理由粗放向精确的转变,彻底改变城市管理对象不清、无序的现状。
四、依托数字城市技术,创建全新的信息实时传递方式。
将现代无线通信手段与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城市管理,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共享,是实现城市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通过无线网络技术与移动通信业务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信息源的全方位采集,以保证对城市实行全区域、全时段监控与管理。
五、按照电子政务的要求,全面整合政府职能。
按照监控、评价与管理分开的原则,组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和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彻底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专业管理部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职责不到位的现象。根据新模式运行与发展的变化,适时调整专业部门设置和职能,保证新模式的顺利运行和不断完善。
4、数字城市管理模式
一、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
通过整合政府的城市管理职能,建立城市管理监控中心、评价中心(即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同时建立指挥、调度、协调中心(即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形成城市管理体制中的两个“轴心”,将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
5、数字化城市管理应观注的几个 问题
一、、费用安排
一个城市来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投资规模是各级领导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根据我们的经验和了解,列出以下主要内容,希望能对计划启动该项目的城市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部件普查将建成区的城市部件,按照《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标准利用测绘手段进行普查,在GIS系统中进行编码,建成城市部件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
2)基础空间数据
基础空间数据包括大比例尺基础地形图、遥感影像图等,使系统运行的基础支撑数据。该数据一般由城市的基础测绘、规划或者国土部门负责采集、管理和更新。
3)呼叫中心
支持呼叫中心功能的硬件平台,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语音服务,并且提供方便的管理功能。呼叫中心的投资与设立坐席数量有关。如果目前有已经建立好的呼叫中心,例如12319服务热线,可以利用现有呼叫中心平台,也可以采取租用的方式。
4)信息系统开发
综合利用各项技术,面向业务流程的系统开发,是系统建设的核心,一般由系统开发商承担。开发费用与信息系统的复杂程度有关。
5)系统支撑软硬件
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数据备份软件、负载均衡软件等。
系统硬件包括网络环境、服务器、大屏幕、存储设备等内容。网络环境是城市市政监管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须在已有或新建的网络基础上建立一个覆盖所有涉及市政监管的相关部门、满足数据传输要求的网络系统,实现所有使用城市市政监管信息系统的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服务器数量、配置根据用户数量、应用系统和数据量的实际状况进行选择;大屏幕是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的显示设备,可分别安装在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数据存储系统应以数据存储为中心,采用可伸缩的网络拓扑结构,通过具有高传输速率的连接方式,具有较高的节点扩充性和传输速率,并应具有跨平台整合性,同时要避免一些常见的网络瓶颈。6)移动终端
作为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采用通用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和开发平台,确保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正常运行。摄像头的分辨率和焦距要求是为确保现场问题图像采集的质量;处理器的主频和内存参数是确保系统的运行速度和响应时间;主屏幕参数和性能是为了保证设备显示效果,特别要求可以让监督员在室外看清屏幕内容。
该项投资与城管监督员的数量有关。7)场地建设
设立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需要办公场所建设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