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技术的兴起

<style type="text/css"> <!-- @page {margin:2cm} pre.western {font-family:"DejaVu Sans Mono",monospace} pre.cjk {font-family:"文泉驿等宽正黑",monospace} pre.ctl {font-family:"Lohit Hindi",monospace} p {margin-bottom:0.21cm} a:link {} --> </style>

公元前400年,Democritus撰杜出“atom”(原子)这个词,在古希腊语中就是“不可分割”之意。那么,物质的“原子”(包括由原子组成的“分子“)有何用处呢?也就是说,怎么利用它们?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一篇论文,估计一个糖分子的直径约为1纳米。
        1931年,MaxKnollErnst Ruska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它可以实现亚纳米级的成像。人们终于可以”看见“原子了。
    1959年,著名物理学家Richard Feynman在他的著名讲话《最底下一层大有发展潜力》中深入探讨了微型化的前景。
    1968年,贝尔实验室的Alfred YChoJohnArtur及其同事发明了分子束外延生长术,这种技术可以在表面上沉积出单层原子。这是一项重大发现。
    1974年,Norio Taniguchi发明了“纳米技术”这个词,用以表示公差小于1微米的机械加工,其含义不同于现在。
    1981年,Gerd BinnigHeirich Rohrer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它可以使单个原子成像。人们终于可以”看清“原子了。
      1985年,Robert FCurI Jr·Harold WKrotoRichard ESmalley发现了“巴基球”,其直径为1纳米。
    1986年,KEric Drexler发表《创世机器》一书,这是一部宣传纳米技术的未来主义著作。
    1989年,IBM公司的Donald MEigler用单个的原子写下了该公司名字中的3个字母。
    1991年,日本筑波NEC公司的Sumio lijirma发现了寄米管。
     1993年,北卡罗莱纳大学的Warren Robinett与迳柬都永,福尼亚大学的RStanley Williams设计出一种与扫描隧道显微镜相连的虚拟现实系统,使用者通过它可以看到并触摸原子。至此,人们终于开始”把玩“原子了。
     1998年,荷兰Delft理工大学的Cees Dekker小组用寄米管制造出一只晶体管。
     1999年,现在在赖斯大学的James MTour以及耶鲁大学的Mark AReed证明单个分子能够起分子开关的作用。
    2000年,美国克林顿政府(经过3年的调查与评估)宣布启动国家纳米技术发展计划,使纳米技术的研究经费获得大幅度提升,其知名度随之也大为提高,至此,纳米技术(Nanotech)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
      说明:纳米技术的定义 (由美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纳米尺度科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委员会NSET20002月给出)
     1.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t the atomic, molecular or macromolecular levels, in the length scale of approximately 1 - 100 nanometer range.
     2. Creating and using structures, devices and systems that have novel properties and functions because of their small and/or intermediate size.
     3. Ability to control or manipulate on the atomic scale. 
          根据以上3个要点:简而言之一句话,纳米技术就是”有关原子重构及其应用的技术“。如此这般,我们仿佛又回到遥远的过去,回到古希腊时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