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起步终结

       话说万事开头难,三层经历了一个礼拜,从理解到实现上机加上抽象工厂+反射+配置文件,同时中间为了它自己不得已的重装了一次系统。一路走来的确是有点难,但是还好我坚强的挺过来了!最后看到“登陆成功这个界面”的时候,我笑了。真的很开心。

        三层架构,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一下的这张简单的图,是我对三层的初步理解:


                                                             三层起步终结_第1张图片




        通过以上图片,以我的理解就是:

        顾客有一个需求,想要吃这个菜。其中服务员就好比是(UI层),他的任务是将做好的菜肴给顾客端上去,厨师是(B层),具体实现这道菜该怎么去做。采购员(D层)是一个库存的地方,厨师通过顾客的菜单(接口)去调用里边的材料。而且每个餐厅都有菜单,这个餐厅菜单(实体),每一层都要去调用这个实体。


三层的具体内容:


       UI(user interface)


                     位于最外层(最上层),最接近用户。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操作                    的界面


     BLL(Business Logic Level)

                    

                    业务逻辑层在体系架构中的位置很关键,它处于数据访问层与表示层中间,起到了数据交换中承上启下的                   作用。它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业务规则的制定、业务流程的实现等与业务需求有关的系统设计。


     DAL(Data Access Layer))


                    功能主要是负责数据库的访问。


具体应用原则:

       

      UI:只负责显示和采集用户操作,不包含任何的业务相关的逻辑处理。


     BLL:负责处理业务逻辑,通过获取UI传来的操作指令,来决定执行业务逻辑,在需要访问数据源的时候直接交给                DAL处理。处理完成后,返回必要数据给UI。


     DAL:只提供基本的数据访问,不包含任何业务相关的逻辑处理。


       开发软件用三层有很多好处,首先就是高内聚低耦合,如果是大型或者比较复杂的程序,利用三层有利于维护,减少了类与类之间的联系。但是相对于一些简单的程序,如果用三层就有点小题大做,而且三层也有它不利的一面,层次分多了降低系统的性能。本来很多业务可以直接造访数据库,一次获取数据,如今却必须通过中间层来实现。所以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使用。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三层的利大于弊。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层起步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