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木马、互联网与浏览器桌面

       近来,360 pk QQ的这场大风波,搞得沸沸扬扬、人心慌慌、可谓“鸡犬不宁”也。这是怎么搞的?有什么教训?

 

       记得,大约在20年前,当我第一次看见DOS的“小球病毒”时感到非常吃惊,从那以后,我就有了“计算机病毒”(Virus)的初始概念。大约在1995年的夏天,在Win 95发布不久,澳大利亚黑客组织(VLAD)就制造了能够感染Win 95的病毒(Boza),后来,在1996年,他们又利用了当时Linux内核的一个缺陷,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Linux病毒”(即Staog),让人大开眼界,感到非常震惊。从此,在世界范围内,查杀病毒产业随之兴起,老板肥得“流油”,中国也不例外。......现今,不知怎么搞的,仿佛在一夜之间,杀毒软件几乎全都“永久免费”了?这是怎么搞的? 大家知道,计算机病毒只有在程序运行(即在内存中)中才能感染其他程序。DOS和Windows操作系统原本就是用于个人使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对后来的互联网时代预见不足,防范病毒感染的特性没有放到系统设计的首要位置。现在,到了互联网时代,Windows系统感到非常被动尴尬,这是先天之不足也。Linux与此不同,它是Unix操作系统的“仿真品”,是专门为网络用户设计的,不让一般用户使用Root用户的“超级特权”,病毒感染传播的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因而,Linux操作系统特别适合于当代互联网的混杂环境。也就是说,制造Linux病毒并不难(实际上,也不易),但是,这种Linux病毒不利于(准确地说,是“无法”)大面积广泛传播。这十几年来的发展历史完全证明了这一点,就用不着再废话了。

 

       木马(Trojan Horse)比病毒的危害更大,简直就是网络强盗。相对而言,对付木马(的技术)更加困难,查杀木马关乎整个互联网的安全。木马威胁到广大互联网用户的个人隐私保护,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我认为,杀病毒,防木马,仅靠“永久免费”厂商的“一头热”,动力不足。免费杀毒难免“xxxx”,这个“xxxx”到底该用什么词儿,我此刻还没有想出来。在这里,我的意思是想说,对付病毒木马的最好方法是广大互联网用户自身的“预防”(Prevention)。该怎么样预防呢?(说明:上面的那个“xxxx“,用“后劲不足”怎么样?) 当前,我国广大互联网用户使用的桌面操作系统几乎都是XP(不少是盗版),这是实情,我们必须面对。老实说,使用XP预防病毒木马是防不胜防,根本不管用。对于XP用户而言,XP就是计算机,就是命根子。但是,XP喜欢招惹病毒木马,那么,怎么办呢?我建议,广大互联网用户去找360或金山网络这些“永久杀毒免费”的厂商要一件“东西”(或宝物)----“浏览器桌面”。上网冲浪使用“浏览器桌面”(基于Linux操作系统),横行直闯,所向披靡,病毒木马全无敌!(注:互联网用户就是花点儿钱(比如,收取适当月租费)租用“浏览器桌面”也值得!)

 

       说明1:“浏览器桌面”不是光棍浏览器一个,必须自带操作系统,体积一般不能很大(比如,WebConverger,255MB),叫他们用弹窗“推”给你就行了。你可以放心,自己的XP用户身份永远不变。

 

      说明2:使用“浏览器桌面”怎样登录QQ或新浪,那是一个“小意思”,就不用多说了(也是商业机密)。要是腾讯和新浪不配合,那是他们在等死。

你可能感兴趣的:(windows,linux,浏览器,互联网,XP,linux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