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FU 2 猜想(数论&筛法)

猜想

http://acm.nefu.edu.cn/test/problemshow.php?problem_id=2

Time Limit 3000ms

Memory Limit 65536K


description

哥德巴赫(Goldbach ]C.,1690.3.18~1764.11.20)是德国数学家;出生于格奥尼格斯别尔格(现名加里宁城);曾在英国牛津大学学习;原学法学,由于在欧洲各国访问期间结识了贝努利家族,所以对数学研究产生了兴趣;曾担任中学教师。1725年,到了俄国,同年被选为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725年~1740年担任彼得堡科学院会议秘书;1742年,移居莫斯科,并在俄国外交部任职。
1742年,哥德巴赫在教学中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之和。如6=3+3,14=3+11等等。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欧拉在6月30日给他的回信中说,他相信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但他不能证明。叙述如此简单的问题,连欧拉这样首屈一指的数学家都不能证明,这个猜想便引起了许多数学家的注意。从哥德巴赫提出这个猜想至今,许多数学家都不断努力想攻克它,但都没有成功。
我们不需要你去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如果哥德巴赫猜想是正确的,一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那么这个偶数能被至少一个素数对表示,如14,即可以表示为14=3+11,也可以表示为14=7+7。不同的偶数对应的素数对的数目是不一样的,如偶数6,就只能表示为6=3+3。对于每个给定的偶数,我们希望知道有多少素数对的和等于该偶数。

							

input

有多组测试数据。每组测试数据占一行,包含唯一的一个正偶数n.(6 <= n <= 2^24,)。 输出以EOF结束。
							

output

对于每个输入的偶数,输出一行包含唯一的一个整数:表示有多少个素数对的和是输入的偶数。
							

sample_input

6
14
							

sample_output

1
2

完整代码:
/*1280ms,17080KB*/

#include <cstdio>
const int maxm = 1 << 24;
const int maxn = 1 << 12;

bool is_prime[maxm];

void judge()
{
    ///不用生成素数,只用标记素数就行
	for (int i = 2; i <= maxn; i++)
		if (!is_prime[i])
			for (int j = i * i; j <= maxm; j += i)
				is_prime[j] = true;
}

int main(void)
{
	judge();
	int n;
	while (~scanf("%d", &n))
	{
		int cnt = 0;
		for (int i = 3; i <= n / 2; i+=2)
			if (!(is_prime[i] || is_prime[n - i]))
				cnt++;
		printf("%d\n", cnt);
	}
	return 0;
}



你可能感兴趣的:(NEFU 2 猜想(数论&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