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信令和PRI、DSS1、PRA的关系与区别?

 
PRI信令:又称ISDN(30B+D)信令、DSS1信令、PRA信令。在北美和日本,ISDN PRI提供23B+D信道,总速率达1.544Mbps,
其中D信道速率为64kbps。而在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ISDN PRI为30B+D,总速率达2.048Mbps。我国为30B+D方式。              

ITU-T的I.412建议中规定了两种用户-网络接口结构:基本速率接口(BRI)和基群速率接口(PRI)。ISDN的接口通过时分复用技术,把一个物理接口划分为多个信道(时隙)来使用。ISDN的信道分为B、D两种类型,其中:B信道为用户信道,用来传送数据、话音、图像等用户信息,速率是64kbit/s;D信道为控制信道,用来传送公共信道信令,控制同一接口的B信道上的呼叫,速率是64kbit/s或16kbit/s。正是这样通过B通道和D通道的划分,ISDN接口实现了数据和控制流的分离。

在ITU-T规定的ISDN标准U-N接口中,BRI接口为2B+D,TS0(16kbit/s)为D信道,TS1、TS2(64kbit/s)分别作为两个B信道B1和B2;PRI接口分E1 PRI和T1 PRI两种,B、D信道的带宽均为64kbit/s。E1 PRI为30B+D,分TS0~TS31共32个时隙,TS0用于帧同步,TS16为D信道,一般在中国、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欧洲等地使用;T1 PRI为23B+D,分TS0~TS23共24个时隙,TS23为D信道,一般在北美(北美把T1 PRI接口定义为PRA)、加拿大、日本、香港等地使用。

在BRI接口方面,由于各国的用户线特性有差异,各国使用的线路码型有所不同,北美、中国采用2B1Q码,日本、意大利采用AMI码,英国采用3B2T码。ITU-T的 I.430建议对BRI接口电气特性的各项指标均作了详细的规定。BRI接口最常见的配置是用户可以将话机、传真机和数据终端接在一对用户线上,使用户可以同时利用一对电话线通话、传送或接收传真而又进行数据通信。

在PRI接口方面,E1 PRI一般使用AMI(Alternate Mark Inversion)码和HDB3码(High Density Bipolar code with a maximum of 3  zeros)两种线路码型,T1 PRI一般使用AMI、B8ZS两种线路码型。PRI接口主要应用于:(1)数字程控交换(30个64k的B信道接入)+窄带上网业务(128k带宽);(2)商业机构总部与各分部之间的信息接入直通道;(3)大型企业之间使用专用的会议电视设备,捆绑使用6个B信道(384k)可实现图像实时传送的会议电视业务、捆绑使用2个B信道(128k)可实现图像实时传送的可视电话业务。





根据OSI参考模型,ISDN用户-网络接口协议分为三层:第一层是物理层,它包括基本接入接口和一次群速率接口;第二层是数据链路层;第三层是网络层。ISDN用户-网络接口链路层协议称为LAPD(Link Access Procedure on the D channel: D通路链路接入协议)。

ITU-T的建议Q.933定义在ISDN用户-网络接口上的第二层和第三层协议称为1号数字用户信令(DSS1)。DSS1的全称是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1,是ISDN D信道上的协议。

在ISDN用户-网络接口的T参考点上,第一层采用ITU-T的建议I.430(BRI)和建议I.431(PRI),第二层采用ITU-T的建议Q.921描述的LAPD协议,第三层采用ITU-T的Q.931建议。协议栈如图3所示
Q.921协议
终端端点标示符TEI(Terminate endpoint identifier)被用来标识ISDN用户侧的一个指定的连接端点。TEI值可以由网络侧分配,也可以是固定使用的。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由网络侧分配的方式。网络侧可以分配给用户侧的TEI值为64~126(0~63为非自动分配的TEI值,127用于广播数据链路连接)。

Q.921的协商过程可以分为分配TEI、建立多帧操作(建链)、维护链路、拆除链路四步,因此,ISDN第二层有如下3个基本状态:TEI未分配、TEI已分配、多帧操作已建立


QSIG协议

QSIG也是ISDN的D信道上的协议,它是专用ISDN网络PBX直接互通的协议,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SO/IECJTCI)为专用ISDN电信网颁布的全球标准,最初由ECMA(欧洲计算机制造业者协会)提出,后来被ETSI和ISO收入。QSIG协议不分网络侧和用户侧,进行通信的设备在协议上是对等的。ECMA定义的专用ISDN网络的QSIG协议栈所示

Layers 4 to 7
Application mechanisms
End-to-end protocols

Network transparent

Layer 3
Multiple ECMA standards
Standards for Supplementary Services and Advance Network Features


ECMA-165
QSIG Generic Functional Procedures

ECMA-142/143
QSIG Basic Call

Layer 2
ECMA-141
Interface-dependent protocols

Layer 1
I.430 / I.431
PRI and BRI   
QSIG协议栈我们可以看出,QSIG协议实际上是ECMA为ISDN制定的网络层协议,在协议栈中与Q931协议处于对等的位置。与Q.931不同的是,QSIG协议在ISDN第三层上又划分了三个子层:第一个子层为基本呼叫层Basic Call(BC),第二个子层为普通功能层Generic Functional(GF),第三个子层为补充业务层Supplementary Services(SS)。至于第二层的ECMA-141协议,也可以采用ITU-T的Q.921建议描述的LAPD协议的.
QSIG 的基本呼叫功能和普通业务功能是基于ITU-T 建议Q.93x 系列定义,补充业务功能基于ITU-T的建议Q.95x系列,所以QSIG可以确保公用ISDN网络和专用ISDN网络之间的兼容服务。

    QSIG协议的基本呼叫过程和Q.931一样,仅是在消息定义方面比Q.931少了几个消息。QSIG协议的基本呼叫过程如图所示。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application,basic,NetWork,终端,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