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ERP项目实施工程师的若干体会

 

一个ERP项目实施工程师的若干体会
发表时间:2008-04-15 10:12:13.0  作者:CBISMB编辑  来源:中小企业IT采购  

本人在多年的工作中,参与了ERP的研发和实施,对ERP有较深的认识。在这里,根据自已的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经历,把自已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贡献出来和大家共享,由于时间和精力所限,内容难免有不当之处,挂一漏万,仅供参考。


  国外关于ERP实施的阶段划分是有道理的,只有在这每一个阶段的工作都做好了,才能保证ERP的实施成功。现在我就结合这个程序来分析一下ERP实施。

  1.领导培训

  ERP系统被视为一把手工程,对企业高层的领导的培训是一项目十分重要的工作。而实际情况是如何做的呢?企业领导一般工作比较繁忙,实施企业也出于成本考虑,相应培训普遍偏少,对ERP的理念作的导入工作不足,往往影响实施效果。培训目的是让他们形成共识,理解为什么ERP系统是管理改造项目,离不开高层领导的支持;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让他们对ERP系统有一个正确的预期。如果,不对高层领导进行培训,他们对系统的认识不清,他们会认为系统不就是一个软件吗?没有必要投入那么多的钱。

  2.需求分析

  一定要确定好用户的最终需求。在有的项目,我们认为具体的业务流程我们已经很熟悉了,固然没有什么具体协商的。但是到了最后使用的时候,我们就发现我们还是对其详细操作没有搞清楚,我知道的业务流程仅仅是一个大体上的概念,对于细节的业务我并不清楚,这个问题是我后来在项目延期的主要因素。

  确定用户的最终的需求,根据用户的需求编制一定的界面,然后根据编制的界面和用户进行核对,以保证我们表达的和用户需求的相一致。如果不一致,重新修改我们的界面。

  根据和用户讨论关于操作问题,这个阶段就是搞清楚用户的视图,让最终用户直接参与项目的开发,当然他们的作用是提供一些参考改进的意见,这些意见是针对最终用户的操作,目的是让操作更加贴近用户。

  3.BPR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企业管理流程的重组工作往往是最难的。我认为在国企要对企业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重组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一点改进都没有而要成功地实施ERP同样几乎不可能,实施人员提出过对企业工作流程进行改进的建议,往往泥牛入海,沓无消息。
  只能根据企业重点控制环节,尽可能多做些改进工作。

  4.项目组织

  一般要成立了三级项目组织,企业一把手出任领导小组组长,核心小组、各部门项目组也有相应负责人出任组长。业务问题要在项目组织的会上就能解决,切不可流于形式,让用户以工作忙为借口,不参加工作。

  5.实施计划

  由于ERP涉及面大,计划的组织工作极为繁重,头绪极多。项目开始时,不可轻易承诺项目何时完成,一方面,项目刚启动时,项目的实施范围通常还比较模糊和抽象、不是很具体。只有等到需求调研以后项目实施范围才会逐步具体化,即使到这时,项目范围还存在随着项目进展发生改变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如果对客户承诺了一个固定不变最终期限,如果在调研时客户发现需求和设想有很大不同,比最初项目评估时要复杂的多,因为完成日期已经无法更改,这样造成的后果是项目组成员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或者匆忙之下只能提交一份不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

  因此,项目经理必须和客户沟通,使客户明白,项目完成日期的确定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需求调研完成以后,双方共同确认的项目实施范围;二是要考虑到项目所需资源约束。这样如果以后项目范围明显地超过最初确定的范围,项目经理就需要和客户讨论,要么让客户缩小项目范围,要么延迟项目完成日期。

  在ERP项目实施中,必须制定明确的里程碑,以及每个里程碑应取得的成果。项目经理在项目的开始,就需要让项目组所有成员知道各个阶段的里程碑和目标,以及进度的安排、资源的大体上的分配,就好让项目组的所有成员参与讨论,但项目经理应控制谈论的范围,需要避免在项目初期在实施上的分歧。

  大型ERP项目的实施往往时间很长,这样项目刚开始,项目组成员有一种错觉,认为时间还很充足。所以必须对里程碑进一步细分,制定短期的实施目标,让项目组成员时刻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如果这些小的目标都能按时完成,那么整个项目按期完成就有了保证。

  ERP项目实施时间长,对实施者和客户来说,成功似乎遥遥无期。如果将目标进行分解,让实施者和客户都感觉到一段时间就实现了一个目标,可以激发项目团队和客户的积极性。

  6.培训工作

  对于用户,其关键用户和最终用户的培训是不同的,但先培训关键用户,再由关键用户去培训最终用户,这样是有好处的如:

  语言上不存在障碍,同样一个流程或操作,最终用户一般更容易接受关键用户概念,而我们的概念往往是不能被最终用户直接接受的,这里面有行业术语上的障碍,在我们表达上基本上是计算机的术语,而用户所能接受的是他们行业上的术语。

  更容易组织,由于我们是外部人事,对于他们我们基本上没有什么威慑力,如果有也仅仅是在技术上的敬佩,所以对于企业的协调能力或方式,不能见效,其内容也往往流于形式。

  (3)自然培养企业内部技术支持路径,而比直接询问我们有更好的效果,这样也会在我们的市场推广上有较为“阳光”的一面(就是在向其他用户推广时采用用户本身直接介绍的方式)。同时其最终用户在询问关键用户问题时,自己也会很好的考虑。(4)锻炼关键用户,让关键用户在培训别人上对本系统有认识上的提高。

  7.数据准备

  数据准备的重要性无庸赘言,要各种场合反复强调了基础数据的重要性,并要求企业采取切实的措施来保证这一点。

  在准备数据之前,成员要准备一份“数据准备文档”,在该文档中要明确如下内容:数据准备时间,范围。即何时完成,准备何时的数据,准备哪些数据。

  明确双方责任。我们一般要求客户来准备基础数据,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实际也只有客户自己才能做完后,才知道数据的真确与否,一定要盯牢客户完成数据的测试);项目组只提供数据准备的要求、格式。

  数据准备的要求。客户必须按照项目组要求的格式来准备,这一点非常重要,很有好处:

  (1)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一致。比如说,要准备供应商资料,我们在Excel中准备好空白如下表格。针对这个信息我们提供的一个更加详细的说明方式,让其自由填写。但以上表格中的数据是必须填写的。这样每个准备供应商信息的人,都知道供应商资料应该包括:供应商名称、编号、地址、税号/帐号、联系人等。

  (2)方便核对数据。一旦在Excel中准备好数据,并核对无误后,就需要输入系统,输完以后,再用系统生成并打印报表(但我们没有这样做,我们自己准备一个数据库,在浏览器的界面,让客户自己直接在浏览器的界面填写,然后提交到数据,这样就减少了打印重新填写或导入的步骤,比如,对上述供应商资料,我们可以从系统输出一份报表,去和原始的数据核对,看看在输入过程中是否出错即可)。

  (3)如果基础数据量很大,一般就需要开发专门的数据转换程序,这样更需要按一定格式准备数据,否则,数据转换程序不会正常工作。如果企业本身没有其他系统(现在一般企业都没有),即可让其直接进行输入。

  在实际工作,很多客户一开始感到不理解,认为没有必要一定按照某种格式准备,作为成员一定要和客户沟通,解释重要性。

  8.二次开发

  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组织变动在公司中是司空见怪的,如果在项目过程中发生的话,其项目内容(人员、系统设置和数据)也必须跟随着变化,这个变化是很糟糕的。如果变化是频繁的,所以程序结构和维护流程不停的变更,有时会导致系统实施无期限。

  ERP设计本身应是灵活的,对于企业结构有一定的适应力,当然在项目中也应该控制企业的变动。这个问题需要分两方面来看,首先,ERP系统立意要高,要高到和公司组织结构规划一致(当然对于企业本身也应该考虑企业重组的问题)。其次,就象人在适应社会的变化以前会经历襁褓期,但我们也该注意在ERP实施的襁褓期减少不必要的震荡,使项目成功完成。

  9.系统正常运行

  上述工作均完成后,我们的系统就是要正式运行了。

  1.验证设置是否正确。比如各种基础数据输入后,经检查,均正确无误,但系统生成结果就是不正确。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检查是否是设置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需要一一验证。

  2.制订各种业务规则。上了系统之后,许多新的业务流程和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不同,而最终用户往往习惯了以前的做法,短期内可能不适应。为了确保系统真正用起来,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做好培训工作。培训系统的操作和系统的业务流程。

  (2)制订详细的业务规则,规定企业各种业务在系统中是如何处理的。并让每位相关的最终用户知道、理解。

  (3)制订必要的制度,确保按规定操作,特别是在使用系统初期,完善制度尤为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作,数据库,浏览器,Excel,文档,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