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这篇文章对于有相应经历的人来说,都感同身受,你的痛苦,你的思考,你的挣扎,没有经历的人,难于体会其中的孤独和痛苦。
但大家都一样,不管你以前如何,大家都是做一个生意,它都有自己的规律,不能有捷径,挣扎是应该,在黎明来临的时候。
所以创业是一个不是普通人的活,非人,如果爱,就非人到底:)
转自:http://huxiu.com/article/1848/1.html
唱吧,长达15个月的黑暗前传
其创始人与投资人的独家深度分享
作者 虎嗅 评论(119)
2012-7-17 07:24
“唱吧”,无疑是最近中文世界里最火的一款新兴App(有之一吗?欢迎向虎嗅举报其他)。
这是一款免费的社交K歌手机应用。
之前,虎嗅曾根据《创业邦》杂志的内容提炼过一篇《 屌爆的“唱吧”是如何红起来的?》
在我们这篇报道发出来后,有用过它的人说这产品的确很赞,有的则表示对于“拿着手机对陌生人唱歌”这件事难以理解,不看好这产品。
的确,到现在,它还是一款有争议的产品。稍后,我们会请某个非资深投资人来对这款产品发表他“不乐观”的看法。
在那之前,我们来看“唱吧”前传。
为什么虎嗅要来关注“唱吧”前传?
因为那是一段失败的历史。因为创始人陈华与他的团队,是从那段痛苦的历史中摸索出来的,“唱吧”是从那段黑暗的历史中创造出来的。陈华团队为此熬了差不多整整15个月时间。
这15个月的经验,对大量的创业者、还有投资人,是值得分享的经历。
分享一:创业与融资的时间点
2005年,陈华创办了酷讯网,2006年4月获得200万美元投资,9月获得第二轮1000万美元的投资,两轮投资均由联创策源与SIG基金联合投资。2008年底,由于与投资人意见分歧,陈华宣布离开酷讯网,于2009年4月加盟了阿里巴巴,从事搜索引擎技术应用的研究。
“其实我2010年就想出来了,但是没下决心,而且阿里的事情也没做完。”陈华说。
但2011年必须出来了。为什么?一是他觉得再呆下去,他前次创业积累下的资源、人脉与影响力都消散得差不多了,“谁还记得陈华是谁?”二是业界时机的问题。陈华说,
“1998-1999、2005-2006都是很好的创业期,过了这个点,你是拿不到钱的。这是经验告诉我的。去年也是资本市场创业高峰期。2010-2011年电商,移动互联网拿到了大量的钱。这意味着过了5、6年后,这个领域就能出现大公司。如果我错过了,会后悔的。你看今年融资就很难。”
2011年2月,陈华发了一条微博:
刚刚办完离职手续,正式离开阿里巴巴,开始我的第二次创业之路。
转发(119)| 收藏| 评论(174) 2011-2-15 17:04 来自Android客户端 |举报
分享二:对投资人的选择
陈华刚发了上面那条微博,几分钟后新浪科技、腾讯科技就打电话给他,半小时后,网上出现报道。紧接着,就有VC打电话给他,问要不要钱。
陈华是很多VC青睐的那种连续创业者,技术出身,做过一次不算成功但也不算失败的创业公司,现在又有了阿里的大公司背景——当然想投。
“当时我只是一个人,什么团队啊产品啊都没有。XX(虎嗅注:在此,陈华方面希望为这家著名基金匿名)也想投啊——我在酷讯时,XX跟我就因为各种原因错过了。这次他也找我,说:你再等两天我就给你(钱)了啊。他那家基金大,决定自然慢一点。结果这次又错过了。主要是我不想在融资上面等。”
蓝驰创投的朱天宇也给他电话了。
朱天宇,主导过2010年7月份对美丽说的A轮投资。
据陈华说,其实他自己对给他打电话的各路VC与投资人是没有什么感觉的。
“VC其实都一样,你好的时候对你好,你坏的时候对你也坏,惟一的差别,看谁更有耐心。”
陈华最后之所以选择了蓝驰,一是蓝驰决策的速度快。据朱天宇说,他与蓝驰合伙人陈维广一块儿见了次陈华,听了他对“移动+电商”方向的想法,就认可、准备投了。
二是陈华给美丽说创始人徐易容打了个电话,问蓝驰怎么样、朱天宇怎么样。“徐易容跟我说:蓝驰还行吧”。
陈华在后来的微博里写:
2011年2月23日,搞定@最淘网 第一笔风险投资。融资是一个很费精力的事情,我们需要更多的力气在产品上。开始组建最淘的第二周周三,有三家VC明确要给我term-sheet,还有2家意愿非常明显。我犹豫了一下,挑选一个老朋友推荐的VC,然后全部的精力投在公司组建和人员招聘上。
陈华当时想知道的,就是这家VC有没有“耐心”。
他觉得自己在酷讯身上就是吃过这亏的(“2008年经济危机来了,投资人就想着赚钱,于是开始倒腾创始人”)。他特别想要VC确认:
创业公司肯定会有困难有高潮有低谷,有低谷时,你会怎么样?
在接受虎嗅采访时,陈华说到VC的“耐心”时仍稍显激动:
“你看现在团购啊电商啊,都是这样——团购2010年才出来,怎么投资界到2011年就突然把这模式否掉了呢?(一个模式、一家公司)没有5年的时间你不能说他失败。大家太着急了。一下子上百个公司拿到钱,然后恶劣竞争,这当然会死人的。团购这种商业模式是没有问题的啊,解决了我们酷讯没有解决的从线上到线下的问题。现在就算亏钱也不能否决掉它,大家再坚持四五年,一定能看到一家极其出名的团购网站出来。”
分享三:VC看什么?看团队
上面这句似乎是一句老套话。可是,事实就是这样。考虑到陈华当时两手空空、产品与商业计划也没有的情况,虎嗅问朱天宇(“你为什么投陈华”),问陈华(“你觉得蓝驰为什么投你”),他们背靠背的回答皆有“团队”这个因素。
采访记录如下:
虎嗅:什么是打动你们投资这个项目的?
朱天宇:我觉得团队的因素是很重要的,而且当初讨论“移动+电商”这个方向,我们是赞同的。
虎嗅:你觉得他们很快投你钱看重你什么?
陈华:看人看团队吧。
虎嗅:当时都没有团队啊?
陈华:有我啊。有我就能拉起来团队。这个很简单的。蓝驰为什么能成功,就是投对了人。(我)这种人想做事情,有计划,不会乱花钱。有相关背景。这种人拿钱本来就是很合理的。而且这种人自己做不好事情比投资人更痛苦的。
对于那些没有相关经验的人来说,我觉得拿到钱也不是很难的事情,只要你有足够的自信、还有你的表达能让人感觉的到你的能力。对于我来说,融资是一件小事情。
分享四:如苗头不行,要快速承认“我错了”;
不过,陈华与蓝驰一开始看好的“移动+电商”方向,很快被他们发现,行不通。
那是一个与团购相关的移动产品。“用户可以很容易发现朋友在买什么产品,你也可以跟随下单交易,关系基于电话簿和第三方账号。”陈华说,“后来我们觉得手机上玩电商太早,用户习惯还要几年的发展。”
陈华迫切地想做出一款爆发性的产品、一出来以后能造成很大的口碑传播。于是决定放弃。
这时距陈华拿到蓝驰的钱、开始创业已有两三个月时间。陈华把自己的判断与想法告诉了朱天宇。“我是这样的,
我会在最快的时间把我的问题暴露出来,然后去和他们说。我一定要让投资人相信我、信任我。”
如果“移动+电商”这模式由于用户在“移动端”的电商需求并不刚性而走不通,那再走回PC端呢?当时,不管怎么是PC还是移动,O2O是陈华一直想探索的方向。这方向是他离开阿里而创业的直接驱动力,事实上,也带着他从前做酷讯的路径依赖。
“当初在做酷讯的时候就是电商相关的,觉得自己有能力、人脉跟资源在这块儿。”
于是,大概从2011年7月开始,陈华团队全力转向PC端的最淘网,做优惠券。为了增强网站功能,陈华还使出杀手锏,做他擅长的购物搜索,但是“爬”了几千万名用户后,陈华团队再次痛苦地发现,优惠券这个方向仍然不靠谱。“其实我们做出来的产品本身不错,我们半夜查看后台的时候看到很多人买,但是后来发现增长性一般,在乎节省那几块钱的人不多,大部分都是黄牛啊倒货的人之类,而普通用户在乎的是商品的质量和评价。”
朱天宇说,对一个项目有没有前景的认定与判断,是在动态进行中的。“做互联网,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是用户留存率。这个指标以及其他一些指标告诉我们,最淘网这个项目对用户的吸引力并没有那么强。”
陈华团队决定再次放弃优惠券方向。
这时已到2011年11月,距陈华开始创业大半年已过去,其团队经历了两轮打造产品、两次放弃,几位本来做移动端的成员因项目方向变化,已离开。而团队还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
朱天宇说:
“陈华那时压力很大,睡不着觉。他也算江湖成名人物,从阿里巴巴出来创业,最淘网的招牌也打出去了。陈华本身也讲义气,从阿里巴巴带出来几个兄弟,自己还找了一些人,创业不成这些人怎么办?他对酷讯的前员工也有内疚,觉得没有带大家走到更高的位置上。他自己,创业期收入肯定不如以前,他创业的时候还刚刚有小孩,家庭压力不小。我感觉到他的焦虑,从脸上就能看出来,挂相。创业者对于前途的不确定往往导致团队的士气不高,而且,最淘还是他一人做创始人,没有搭档。”
分享五:如何走出“知情的悲观”
这个标题与概念不是来自陈华或者朱天宇,也不是来自虎嗅。而是来自虎嗅的专栏作者Mr.Jamie,他曾经写过《 如何走出“知情的悲观”》一文,值得大家一读。
“知情的悲观”的意思是:一开始,由于你知道的有限,所以处于“无知的乐观” (Uninformed Optimism) 当中,认为你的 Idea 非常棒,消费者一定早就在等这样的产品,我得赶快把它做出来,然后很快就会大红大紫、平步青云。接着,往往随着产品的上线,你开始发现事情并没有当初想的那么简单,消费者并没有在等这个产品,而少数愿意给你机会的客人,用完之后也没有再回来。你渐渐进入“知情的悲观”(Informed Pessimism) 当中。
2011年年底,陈华就处于类似“知情的悲观”之中。
朱天宇回忆,“从蓝驰开始投资,到出现‘唱吧’这个想法差不多过了一年。”“陈华的压力很大,我们能做的也就是帮他减压,让他
清空脑袋去想(未来做什么方向与产品)。去年冬天我和他经常在(陈华公司所在)第三置业附近的咖啡厅碰面。”
朱天宇说,这个期间,除了他与陈华,还有陈华在酷讯时期的搭档、现在食神摇摇CEO吴世春,以及蓝驰合伙人陈维广集体参与了最淘转型的几次重要决策,包括:提早快速减少开支、决定转型、下一轮融资时间点和策略。“我们还通过蓝驰的其他团员和portfolio公司调动资源帮助最淘,甚至包括基金预备追加现金以防新产品不成功。”
在这段摸索期,作为投资人,朱天宇说,“我不能否认我没有(情绪)波动的情况,但是基金的耐心在这里非常重要,这让我和陈华都能专注在转型的探讨。其次,(外人的意见建议)陈华听得进去,这点很重要——他能有选择地听从大家的意见。这种人有成长空间。”
据朱天宇说,在决定止步于优惠券后,陈华团队想出了几十个新产品方向,包括类似Path的产品,包括手机上的“美丽说”,但几十个方向中一半还是在原来的“移动+电商”的轨迹上。
大家又坐下来一轮轮筛,最后写出产品原型和商业计划书出来的只有3-4个。直至最后再看:这几个产品是不是有市场刚需、最淘网是不是有技术人才储备、团队到底有没有这个基因,结论就是:
推翻所有的原来的想法,思索新的方向。
朱天宇向陈华建议,打破脑子里O2O的框框,完全开放式地想新方向,围绕两点:1、用户的刚性需求;2、能发挥陈华的团队优势。“从陈华的创业史看出,他的优势在于做2C产品,他对客户端的产品有感觉,那么怎么能够发挥出他这个基因?事实上,搞电商、和线下用户打交道是需要另一种基因。于是我们和陈华开始谈,能不能选择一个新的方向?这个谈了很长的时间,因为你知道一个人否定自己的方向是非常难的。他从阿里出来,曾最让他兴奋的就是‘移动+电商’这个点。”
直至今天,陈华说他已不记得“唱吧”(K歌+社交)的原始idea具体出自哪位成员的提议了。
对这个idea,朱天宇认为,移动领域里,声音(不是音乐,和siri 也不完全一样)这块儿还是一个没有开发的领域,有前景。手机天然自带听筒和麦克,声音的输入很方便,能产生相关的应用,而娱乐应用在中国则大有市场。
陈华也看好,他认为“唱吧”满足了三个需求:1、唱歌是一个刚性的需求,是不会随着时间衰减的。2、女孩希望被围观的需求。3、屌丝男打发时间的需求。
尽管当时团队内对这想法仍然饱含质疑与争议,但它作为创意,顽强地“活”下来了。
于是,2012年春节前定“唱吧”方向,年后写代码,四月底完成,扔到“越狱”平台吸取用户反馈改进,5月底,App Store上架。
此后,就是它的蹿红,以及“估值7500万美元”的传言。
继而,就是朱天宇与陈华双双在微博上表示:
//@陈华Tony: 恩,相互信任是最重要的//@朱天宇: 作为此次最早和陈华合作的投资者,我们见证了唱吧从诞生到迅猛爆发的全过程。我最想分享的是,在这次转型中,创业者和投资方的相互信任,是一切的前提。我们一起先后否决了几十个方向,最终选定了这个突破口。名字也是我们一起讨论选定的。
而虎嗅认为,决定最淘网团队走出黑暗最根本的力量,还是在于团队内部。虎嗅问陈华:在最淘团队整整一年都受挫、找不到方向的情况下,你是用什么方法去鼓舞士气?
他说:
我觉得,是要大家共同坐下来谈,让大家参与到这个事情中去。“唱吧”上线后,团队情绪从绝望一下子升腾到兴奋,这都是大家参与的结果。
刚好,在Mr.Jamie《如何走出“知情的悲观”》一文中,提到的第一条建议就是:
别把所有责任都往肩上扛。会出来创业的人,通常都是很“羹”(撑) 的人,但是那对走出低谷没有帮助。别把团队挡在 Firewall 后面,让你的共同创办人们也一起参与这个过程,会让你不那么无助。况且,如果最后真的浴火重生,那段经历会是永远把你们绑在一起的东西。
写到此,“唱吧”前传就可结束了。
虎嗅在采写这个故事时,不止一次想到以10亿美元出售给Facebook的Instagram的创业故事——那也是两位创始人敢于、善于放弃最初产品与想法,迅速调整方向最终成功的故事。这两出故事,正印证了Mr.Jamie所说的“ Pivot——创业家最重要的本领”——这个道理。
关于大家关心的唱吧B轮融资事宜,虎嗅并没有得到准确答案。据陈华与朱天宇说,“唱吧”一上线,立即有VC给陈华团队来电询问投资事宜,“不下十家”。他们二位皆否认网上爆出的“估值7500万美元”的说法由己方流出,并称其不够准确。陈华说,现还在谈的过程中,7月底,这轮融资即可敲定。
唱吧只是一款‘现象级产品”
唱吧最近很火,几个方面体现。App store排行榜最近一个月前五、融资新闻、业界都在谈论唱吧,足矣。
当然最近也很多文章都在分析唱吧为什么火,各种产品分析,各种对陈华的采访报道,各种对这笔融资以及估值的分析,各种眼球,各种眼花缭乱……翻了一圈, 几个关键词“声音、娱乐、社交、美女”,我真想问下各位大拿,你们认真用过唱吧吗?
当一群不是目标用户的主流用户,都在热烈的谈论这款产品的时候,我想把它定义成一个“现象级产品”。 (所谓“现象级产品”是我杜撰的一个词, 主要想描述那种主力传播人群不是目标人群,公开或者私下都不会使用,也不传播和推广,但却都在热烈的关注和讨论。这是一种看到和听到的现象, 因为不是用户,也没有深入使用,就无法去感受和理解,以及真正的传播。 每个划时代的产品都是从现象级产品开始, 但只有极少数的现象级产品能成为颠覆者,具体会另外撰文。)
所以按照这个逻辑,分析唱吧为啥火了,就是分析唱吧是怎么样成为一个“现象级产品”的。
我列了下面几条:
1、产品方面:不可否认,唱吧这个app,有点互联网产品理解的同学,一拿到手,肯定感觉:“我艹, 这产品可能要爆!”。 这不是说细节多么多么完美, 而是这款产品抓的几个点都非常到位,基于手机的卡拉OK(基本需求) + 评论/送花/互粉(期待型需求) + 排名/PK(兴奋型需求), 这三点加一起, 别做太差, 肯定成了。所以产品方面抓的非常准,有些细节有问题没关系, 可以改,但是大方向上已经奠定了这是一款可以长期占榜的APP。
2、营销推广的发力:唱吧在上线前后, 差不多用了所有能用的渠道和资源,“91手机助手”、“同步推”这类流量平台、新浪微博客户端广告位、各种人脉资源关系, 都在那一个点上爆发。这个爆发是比较恐怖的, 瞬间几十万上百万的用户的涌入,再加上后台的各种营销(各小明星小模特的定向邀请),产品就爆了。
3、窗口期/时间点:这个阶段, 仔细分析下, 其实众IPHONE用户其实蛮寂寞的,
a)小鸟忍者这种玩腻了,有一段时间轻量级的娱乐APP缺乏;
b)看视频太费流量,看文字(微博)也有点审美疲劳,声音类APP缺乏;
c)用陌陌不正经, 用微信都是熟人,陌生人社交APP缺乏;
d)排解发泄情绪类、展示自我类APP缺乏。
4、操盘手:CEO陈华。大家可以看下他微博的关注、发的微博以及对外采访说的一些。
唱吧已经成为一个“现象级产品”,但是它能持续吗?能成为颠覆者吗?这个只能拭目以待。但作为一个分析者总想进行预测。按目前的产品形态,我的判断是否定的,原因如下:
1、模型问题。唱吧是用媒体模型呢,还是社交模型,这个不是一个关乎生死的问题,但肯定是关乎基因的问题,产品的基因决定了一切。从目前的形态和推广形式上看应该媒体模型强于社交模型。媒体模型通俗的说就是一个在台上,一个在台下,千分之一甚至更少的人产生内容,绝大部分人消费内容,互动绝大部分是单向的(这个由于数量关系决定, 一对一千甚至更多的比例,肯定形成不了强互动)。这样的媒体模型的结果就是要产生更抓眼球的内容, 目前唱吧里的内容已经慢慢有了同性恋、半裸照、各种性暗示,形成不了强互动,又沉淀不了有价值的内容,媒体模型终究会崩溃或者慢慢萎缩。
2、定位问题。在前面这个模型基础上,如果慢慢走向三俗或者四俗,那高端用户会拒绝使用,而产品标签、产品烙印打上,那就很难翻身,甚至是灭顶之灾,因为纯走屌丝路线的媒体模型至今还没有成功的。
3、闭环问题。目前对上面的小明星小歌星的激励形式还只是形式上,或者后台运营资源上的,如何让激励形式走向台前或者更公开、公正、有效率,这是一个问题。
4、资源问题。可以看到的资源和炒作方式,唱吧这次一把都押上了,产品形式也是一次到位,接下来会注入什么新的资源呢?或者说如何用现有的资源维持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