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项目管理一般知识
1、核心知识域有哪些、保障域有哪些?伴随域有哪些?过程域有哪些?
答:(1)核心知识域包含整体管理、范围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等。
(2)保障域包含人力资源管理、合同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信息(文档)与配置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等。
(3)伴随域包含变更管理和沟通管理等。
(4)过程域包含科研与立项、启动、计划、实施、监控和收尾等,而其中的监控过程则可能发生在项目生命周期的任一个阶段。
2、有效的项目管理要求项目管理团队,至少要使用哪六个方面知识?
答:(1)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2)项目应用领域的知识、标准和规定。
(3)项目环境知识。
(4)通用的管理知识和技能。
(5)软技能或人际关系技能。
(6)经验、知识、工具和技术。
3、我国工信部在推进项目管理方面所采取的相关措施有哪些(书上是3条,我们应该答4条)。
答:(1)实施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制度。
(2)推行项目经理制度。
(3)推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制度。
(4)推行信息系统监理工程师资格制度。
4、一个合格的项目经理,应当具备哪些素质?
答:包括5各方面。
(1)足够的知识。
(2)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
(3)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
(4)良好的职业道德。
(5)一定的领导和管理能力。
5、如何做好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
答:包括5各方面。
(1)真正理解项目经理的角色。
(2)领导并管理项目团队。
(3)依据项目进展的阶段,组织制定详细程度适宜的项目计划,监控计划的执行,并根据实际情况、客户要求或其他变更要求对计划的变更进行管理。
(4)真正理解“一把手工程”。
(5)注重客户与用户的参与。
6、职能型组织的优点和缺点。
答:职能型组织的优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强大的技术支持,便于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交流。
(2)清晰的职业生涯晋升路线。
(3)直线沟通、交流简单、责任和权限很清晰。
(4)有利于重复性工作为主的过程管理。
缺点是:(1)职能利益优先于项目,具有狭隘性;(2)组织横向之间的联系薄弱、部门间协调难度大;(3)项目经理极少或缺少权利、权威;(3)项目管理发展方向不明,缺少项目基准等。
7、项目型组织的优点和缺点。
答:项目型组织的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单一,责权分明,利于统一指挥。
(2)目标明确单一。
(3)沟通简洁、方便。
(4)决策快。
缺点是:(1)管理成本过高,如项目的工作量不足则资源配置效率低;(2)项目环境比较封闭,不利于沟通、技术知识等共享;(3)员工缺乏事业上的连续性和保障等。
8、矩阵型组织的优点和缺点。
答:矩阵型组织的优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项目经理负责制,有明确的项目目标。
(2)改善了项目经理对整体资源的控制。
(3)及时响应。
(4)获得职能组织更多的支持。
(5)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司的资源。
(6)改善了跨职能部门间的协调合作。
(7)使质量、成本、时间等制约因素得到更好的平衡。
(8)团队成员有归属感,士气高,问题少。
(9)出现的冲突较少,且易处理解决。
缺点是:(1)管理成本增加;(2)多头领导;(3)难以监测和控制;(4)资源分配与项目优先的问题产生冲突;(5)权利难以保持平衡等。
9、项目管理和PMO的区别有哪些?
答: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项目经理和PMO追求不同的目标,同样,受不同的需求所驱使。
(2)项目经理负责在项目约束条件下完成特定的项目成果性目标,而PMO是具有特殊授权的组织机构,其工作目标包含组织级的观点。
(3)项目经理关注于特定的项目目标,而PMO管理重要的大型项目范围的变化,以更好地达到经营目标。
(4)项目经理控制赋予项目的资源以最好地实现项目目标,而PMO对所有项目之间的共享组织资源进行优化使用。
(5)项目经理管理中间产品的范围、进度、费用和质量,而PMO管理整体的风险、整体的机会和所有的项目依赖关系。
10、瀑布模型包括哪六个阶段,瀑布模型的特点。
答:瀑布模型将软件开发分为可行性分析(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含单元测试)、测试、运行维护等六个阶段。
瀑布模型的每项开发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1)从上一项开发活动接受其成果作为本次活动的输入。
(2)利用这一输入,实施本次活动应完成的工作内容。
(3)给出本次活动的工作成果,作为输出传给下一项开发活动。
(4)对本次活动的实施工作成果进行评审。
11、V模型中,四种测试与前期的对应关系。
答:(1)单元测试的主要目的是针对编码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例如用户输入验证过程中的边界值的错误。
(2)集成测试的主要目的是针对详细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检查各单元与其他程序部分之间的接口上可能存在的错误。
(3)系统测试主要针对概要设计,检查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是否有效地得到运行,例如在产品设置中是否能达到预期的高性能。
(4)验收测试通常由业务专家或用户进行,以确认产品能真正符合用户业务上的需要。
12、原型化模型是为了弥补什么模型的不足而产生的?它的步骤共2步,是哪2步?
答:原型化模型是为了弥补瀑布模型的不足而产生的。
它的步骤共2步,第一步是建造一个快速原型,实现客户或未来的用户与系统的交互,经过和用户针对原型的讨论和交流,弄清楚需求以便把握用户需要的软件产品是什么样的;第二步是充分了解后,再在原型基础上开发出用户满意的产品。
13、螺旋模型的四个阶段?以及适用于什么情况?
答:螺旋模型的四个阶段:制定计划、风险分析、实施工程和客户评估。螺旋模型强调了风险分析,特别适用于庞大而复杂的、高风险的系统。
14、RUP是迭代模型的一种,RUP分为哪四个阶段?以及各阶段的内容。
答:RUP分为初始阶段、细化阶段、构建阶段和交付阶段。
(1)初始阶段:系统地阐述项目的范围、确定项目的边界,选择可行的系统架构,计划和准备商业文件。
(2)细化阶段:分析问题领域,建立健全体系结构并选择构件,编制项目计划,淘汰项目中最高风险的元素。
(3)构建阶段:完成构件的开发并进行测试,把完成的构件集成为产品,测试产品所有的功能。
(4)交付阶段:交付阶段的目的是将软件产品交付给用户群体。
15、一般说来,要把一个项目管理,要经过哪四个过程,各过程的内容是什么?
答:要经过技术类过程、管理类过程、支持类过程和改进类过程。各过程的具体内容如下。
(1)技术类过程。技术过程要解决“研制特定产品、完成特定成果或提交特定服务的具体技术过程”,要回答“怎么在技术上完成?”、“怎么把产品制造出来?”、“技术上怎么做?”等问题。技术过程跟项目所在的行业有关,例如信息系统项目的技术过程有“需求分析”、“总体设计”、“编码”、“测试”、“布线”、“组网”等。
(2)管理类过程。大多数行业的项目都有共同的管理过程。按出现的时间先后划分,管理过程可以被分为启动、计划、执行、监控和收尾过程组。
(3)支持类过程。例如配置管理过程就属于支持类过程。
(4)改进类过程。例如总结经验教训、部署改进等过程。
16、项目管理五大过程组的名称,和各过程组的定义。
答:项目管理五大过程组的名称:启动过程组、计划编制过程组、执行过程组、监督与控制过程组(监控过程组)、收尾过程组。
(1)启动过程组:定义并批准项目或阶段。
(2)计划编制过程组:定义和细化目标,规划最近的技术方案和管理计划,以实现项目或阶段所承担的目标和范围。
(3)执行过程组:整合人员和其他资源,在项目的生命期或某个阶段执行项目管理计划,并得到输出与成果。
(4)监督与控制过程组:要求定期测量和监控进展、识别实际绩效与项目管理计划的偏差,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或管理变更以确保项目或阶段目标达成。
(5)收尾过程组:正式接受产品、服务或工作成果,有序地结束项目或阶段。
17、启动过程组,包括哪两部分内容?
答:启动过程组包括两部分内容:(1)制定项目章程;(2)制定初步的项目范围说明书。
18、什么是滚动波浪计划?
答:滚动波浪计划:项目管理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渐进明细、逐步深入具体的,项目管理计划这种制定方法经常被称作“滚动波浪计划”方法,这意味着计划是一个反复和持续的过程,也就是近期的工作计划得较细,远期的工作计划得较粗。
19、质量保证是哪个过程组的?询价、供方选择是哪个过程组的?
答:(1)质量保证是执行过程组的;(2)询价、供方选择也是执行过程组的。
20、什么是项目收尾?什么是合同收尾?
答:(1)项目收尾:这个过程包括项目或阶段的管理收尾、准备合同收尾、评估项目、总结经验教训,以完成正式的项目收尾。
(2)合同收尾:这个过程包括完成和结算所有合同,解决所有的遗留问题。
21、P180页的项目管理映射关系图,必须会背。
答:项目的5个管理过程组和项目管理知识领域映射关系,如下:
知识领域 |
项目管理过程组 |
||||
启动过程组 |
计划过程组 |
执行过程组 |
监督和控制过程组 |
收尾过程组 |
|
项目整体管理 |
制定项目章程 制定项目范围说明书(初步的) |
编制项目管理计划 |
指导和管理项目执行 |
监督和控制项目工作 整体变更控制 |
项目收尾 |
项目范围管理 |
编制范围管理计划 范围定义 建立WBS |
范围核实 范围控制 |
|||
项目时间管理 |
活动定义 活动排序 活动资源估算 活动历时估算 制定进度计划 |
进度控制 |
|||
项目成本管理 |
成本估算 成本预算 |
成本控制 |
|||
项目质量管理 |
制订质量管理计划 |
质量保证 |
质量控制 |
||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
制订人力资源计划 |
人员获取团队发展 |
管理项目团队 |
||
项目沟通管理 |
沟通计划 |
信息发布 |
绩效报告 管理项目干系人 |
||
项目风险管理 |
制订风险管理计划 风险识别 风险定性分析 风险定量分析 风险应对计划 |
风险监督与控制 |
|||
项目采购管理 |
编制采购管理计划 合同计划编制 |
询价 供方选择 |
合同管理 |
合同收尾 |
第五章:立项管理
1、需求分析的特点(哪3条)?
答:三条分别是
(1)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存在沟通方面的困难。
(2)用户的需求是动态变化的。
(3)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系统变更的代价呈非线性增长。
2、项目建议书的核心内容哪四条?
答:四条分别是
(1)项目的必要性。
(2)项目的市场预测。
(3)产品方案或服务的市场预测。
(4)项目建设必须的条件。
3、可研的内容有哪7条?
答:七条分别是
(1)投资必要性
(2)技术的可行性
(3)财务可行性
(4)组织可行性
(5)经济可行性
(6)社会可行性
(7)风险因素及对策
4、详细可研的方法
答:包括经济评价法、市场预测法、投资估算法和增量净效益法等。
5、项目论证的作用。
答: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确定项目是否实施的依据。
(2)筹措资金、向银行贷款的依据。
(3)编辑计划、设计、采购、施工以及机构设置、资源配置的依据。
(4)项目论证是防范风险、提高项目效率的重要保证。
6、项目评估的定义。
答:项目评估是指在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由第三方(国家、银行或有关机构)根据国家颁布的政策、法规、方法、参数和条例等,从项目(或企业)、国民经济、社会角度出发,对拟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生产条件、产品市场需求、工程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进行评价、分析和论证,进而判断其是否可行的一个评估过程。
7、项目评估的目的。
答:项目评估的目的是审查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客观性,为银行的贷款决策和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8、项目评估的程序。
答:包括四步
(1)成立评估小组,进行分工,制定评估工作计划。
(2)开展调查研究、收集数据资料,并对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相关资料进行审查和分析。
(3)分析与评估。
(4)编写评估报告。
9、项目评估的方法中,增量评估法又分为前后法和有无法,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答:前后法使用项目改造后各年的费用和效益减去某一年的费用和效益的增量数据来评估项目改造的经济效益。有无法则强调“有项目”和“无项目”两个方案在完全可比的条件下进行全面对比,对两个方案的未来费用、效益均要进行预测并计算改造带来的增量效益。实际上,前后法是有无法的一个特例。
10、发改委55号令要求,谁编可研?谁编初设?
答:(1)招标选定或委托具有相关专业甲级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送项目审批部门。项目审批部门委托有资质的咨询机构评估后审核批复,或报国务院审批后下达批复。
(2)招标选定或委托具有相关专业甲级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报送项目审批部门。项目审批部门委托专门评审机构评审后审核批复。
11、在评标标准中,严格控制自由裁量权的含义是什么?
答:在评分细则中尽可能少出现“由评委根据某某情况酌情打分”的字样,对那些确实不好用客观依据量化、细化的评分因素,也因将评委的自由裁量权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如技术方案、现场答辩、现场测试效果等确实无法描述的评分因素,评分细则应设定该因素的最低得分值,且最低得分不得少于该因素满分值的50%。
12、在评标标准中,评分标准应便于评审的含义是什么?
答:评分细则不要太繁琐,也不要以不便审定的事实为评分依据。仍以业绩因素为例,评分细则规定的得分档次不要太多,以3-5档为宜,规定的评分依据也不宜为销售总收入,因为销售收入的真伪和计算口径是一个很难评定的问题,各评委、各投标人都可能有自己的看法,最好以一定时间内的单份金额在某数额上以合同份数为取得依据,切要求合同原件带至现场,这样既便于核查,又便于计算得分。
13、中标人的投标应符合哪些条件?
答:中标人的投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
(2)能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
14、项目识别是承建方立项的第一步,目的是什么?
答:其目的在于选择投资机会、鉴别投资方向。在国外一般是从市场和技术两方面寻找项目机会,但在国内还需要考虑到国家有关政策和产业导向。因此,一般来说,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寻找项目机会:
(1)从政策导向中寻找项目机会
(2)从市场需求中寻找项目机会
(3)从技术发展中寻找项目机会
15、承建方项目论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证?
答:五个方面
(1)承建方技术可行性分析
(2)承建方人力及其他资源配置能力可行性分析
(3)项目财务可行性分析
(4)项目风险分析
(5)对可能的其他投标者的相关情况分析
16、对于系统集成类的技术合同,一般应包括哪些项?
答:
(1)项目名称;
(2)标的内容、范围和要求;
(3)履行的计划、进度、期限、地点、地域和方式;
(4)技术情报和资料的保密;
(5)风险责任的承担;
(6)技术成果的归属和收益的分成方法;
(7)验收标准和方法;
(8)价款、报酬或者使用费及其支付方式;
(9)违约金或者损失赔偿的计算方法;
(10)解决争议的方法;
(11)名词术语的解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