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猎人》影评

如果没有小李子和奥斯卡数十年相爱相杀赚足眼球这件事,《荒野猎人》最大的看点应该是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和摄影师艾曼努尔·卢贝兹基的再度合作。

伊纳里图的电影履历如晴朗夏夜的星空一般漂亮璀璨,执导处女座《爱情是狗娘》一举拿下2000年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麒麟奖和2002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并且开创了独具一致的剪辑和叙事风格,算是给电影贴上了自己名字的大写标签。之后他的作品列表里逐一增加了《911事件薄》,《通天塔》,《21克》,《美错》这些在你记忆力占据了一席之地的代表作。

是的,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代表作。

而墨西哥摄影师艾曼努尔.卢贝茨基已经五次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提名,同样以开创性的技术和个人风格而名声大噪。

这两人撞在一起,像硝石遇上硫磺,迟早得炸。
火光中第一个诞生的作品是《鸟人》。后面的故事你都知道了,除了朋友圈各种跪舔和揭秘,高冷奥斯卡再次奉上四座小金人,包括“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创剧本”。

所以一听到《荒野猎人》又是这两人攒的局,空气中仿佛飘荡着“我们要搞个更大的”的味道,导演还找来了坂本龙一负责本片的原创配乐,后者早在二十几年前就凭借《末代皇帝》捧回了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的小金人。

想起一个冷笑话,《荒野猎人》拍摄期间,伊纳里图、卢贝茨基、坂本龙一和莱昂纳多四人在片场打麻将,聊天的时候伊纳里图说了一句话让小李当场震怒,拂袖而去。
伊纳里图说的是:
伙计们,你们平时都把小金人放哪儿啊?

这一次伊纳里图将带着小李子们深入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西部荒野去冒险,在这个典型的生存/复仇的故事中,在卢贝茨基和坂本龙一田园诗语言的镜头和配乐中,人物的一举一动,大自然的潮涨月落,几乎每一个镜头的推进,情节的转折都深深的牵扯着你的感官。

小李像游戏里过关斩将的孤胆勇士,对加诸在他身上的一切苦难表现出惊人的承受力,在电影情节上趋于单调(打架、吃饭、睡觉,又是一天)的情况下,自然风光和人物表演为本片贡献了几乎全部看点。

导演完全抛弃了好莱坞惯用的幽默台词和场景设计,全片唯一的笑点可能是黑熊滚下山坡正好压在了垂死的格拉斯身上。这跟同样描写孤独旅程的《地心引力》和《火星救援》不同,和揭露黑奴运动和阶级压迫的《被解救的姜戈》也不同。小李子的表演方式还是开放型的,并没有因为言语上的沉默而有所收敛,剧本内容全写在了他的眉眼、皮肤和肌肉上。愤怒的嘶吼、温柔的呢喃、急迫的奔逃,小李还是小李,比盖茨比狼狈,比杰克成熟(肥胖),但你知道他不会是别人,除了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电影中人熊大战的场景已经被宣传过多次,场面确实震撼。利用今天的技术手段还原了十九世纪的蛮荒暴力,熊的攻击、皮开肉绽的小李、喷涌而出的血和内脏,不是你之前在其他电影里看过的小打小闹或者蒙太奇之类的东西。

除了这只庞大残暴的野熊,电影中分到了不少笔墨的另一种动物,是马。
看过一个电视剧,女人对男人说:
我特别喜欢你的眼睛,像马的眼睛,又暴烈又温柔。
《荒野猎人》里有好几个马眼睛的特写镜头,每出现一次,那句台词就被坐实一次。我相信黑熊如果象征着大自然残酷蛮横的一面,那马匹就是它对人类友好热爱又富于牺牲精神的另一面。

这样极端的矛盾,主创们谈起来也是感慨万千。
莱昂纳多称之为:“非常漂亮,也非常麻烦,大自然的残酷和美丽,在故事中都有体现。”
而导演的说法是:“风景壮丽,气势磅礴,同时非常细腻,富有情感。”

整部电影都是这样暴烈又温柔着,刀子透过屏幕捅出来,观众在小李翻开皮肉露出骨头的痛苦中站在半米开外见证。又和他一起,在宁静广袤的天地和女人的轻声低语中得到片刻抚慰。

频繁出现的闪回镜头,充满了导演一贯的剪辑风格。
影片在这部分加入了形而上的表现手法,我们看到一个漂浮在宁静旷野中的女人,他是格拉斯被杀害的爱人,是他死去的儿子的母亲,她对他如此重要,所以她的声音面貌时常出现在他心中。
而导演用一种超自然的手法将他的内心展示了出来,因为如果沿着情感脉络往前回溯,我们会发现,她是格拉斯冒险旅程的起点。

卢贝茨基无疑是摄影天才,镜头在上帝和人物的视角中自由切换,开场用一个长镜头表现惊心动魄的揭幕战,阴暗的山林接纳新鲜的尸体,结尾象征终极复仇的光影变换,类似的微妙时刻,是摄影师交到观众手中的礼物。

这一次,卢贝茨基行云流水的长镜头投向拥有无限可能的天地万物,比囿于同一栋建筑里拍摄的《鸟人》更加引人注目。穷乡僻壤、荒山野岭,镜头细腻时,观众仿佛沉浸在辽阔壮美的自然环境里,而当镜头诡谲,屏幕这边也能凛然感受到起伏的杀机。

坂本龙一的配乐也是狠角色,你无法忽视它就像无法忽视旷野上的一轮落日,它的光芒铺天盖地,给电影镶上了一层金边。

说到底,电影是高手的游戏,风景和故事本来没有意义,是到了他们手里,才有了意义。

 

《荒野猎人》是一部从表达意义上来说能够说的明白清楚的片子,掠夺与反掠夺,惩罚与受报答,不信上帝的野蛮文明人对应信仰虔诚的善良印第安人,过分的劫掠、贪婪、罔顾“上帝”、嗜血杀戮的商业傀儡,与扎根大地、反抗战斗到最后一息的丛林斗士,谁更拥有高贵人格,走入天堂之门,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而在人物设置上,也是小大对应,运用代指,白人格拉斯为印第安儿子的复仇故事,背后是白人军队对印第安人整个种族的屠戮,更放大来说,则是移民屠杀印第安人的血泪历史,在故事内核上,《荒野猎人》承接《与狼共舞》,而在表现手段上,前者更多的使用了梦境、象征等等方式,主要呈现的是荒野求生、雪地肉搏的暴烈腥片儿样态。

因为有熊挠背、割头皮等等血腥场景,所以此片不适合温柔女生,况且人物都油腻腻不洗头,所以也没有帅哥,如果耐得住开头一小时的冰天雪地迷路故事,那么慢慢就能感受得到这部电影的大片儿范儿。

在我粗浅的看来,所谓大片儿范儿,是一部电影有足够阔大的情怀与镜像、而又不过分突出其中心思想,大片儿会让故事回归故事,升华顺其自然,同时毫无斧凿痕迹,《荒野猎人》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的人物设置、故事情节都有文学范本的演化痕迹,但纵横捭阖的运动长镜和全景广角,让这一切充满真实的纪录感,尤其到影片后三分之一时,观众在影院仿佛如同和小李子一同经历不可知。

一、运动长镜与绝美广角

《荒野猎人》摄影是大名鼎鼎艾努曼儿 卢贝兹基,这位拍摄过《生命之树》、《地心引力》、《鸟人》的摄影师,最为人称道的是其炉火纯青的运动长镜。《荒野猎人》片头的一场印第安人与皮草商人的丛林侵袭战,卢贝兹基用运动长镜拍出了无比真实的纪录感,“一镜到底”毫不丢失任何重要信息,这种正在进行时的记录式拍摄手段,自带紧张节奏,充满想象空间。当然,如果你和我一样由于看过《鸟人》而对这种运动长镜头不再感到稀奇且无法被打动的话,卢贝兹基还有震撼广角等着你。

图片实在无法体现出其气魄,如果想看这部电影,真的建议电影院观赏,imax最佳。

我一直认为图像呈现即摄影师的气魄,只有胸中能承装下广袤山川的人,才能在不论取景还是构图上涌动自然之美,卢贝兹基无疑是一个大艺术家,他的广角呈现的,正是冰天雪地之阔大威严,以及身处其中人类的生存之粗狂美感。

在某些树枝芜杂处,摄影师也巧妙地使用了移动轨道,有绵延不尽之感。(没找到图,就这么个意思吧……)

而同时,我第一次见识到了仰拍镜头的丰富性,它不仅仅是呆板意义上的崇高的营造,而是可以惊恐、可以憧憬、可以威仪、可以神秘。

《荒野猎人》影评_第1张图片

图片实在无法体现出其气魄,如果想看这部电影,真的建议电影院观赏,imax最佳。

我一直认为图像呈现即摄影师的气魄,只有胸中能承装下广袤山川的人,才能在不论取景还是构图上涌动自然之美,卢贝兹基无疑是一个大艺术家,他的广角呈现的,正是冰天雪地之阔大威严,以及身处其中人类的生存之粗狂美感。

在某些树枝芜杂处,摄影师也巧妙地使用了移动轨道,有绵延不尽之感。(没找到图,就这么个意思吧……)

而同时,我第一次见识到了仰拍镜头的丰富性,它不仅仅是呆板意义上的崇高的营造,而是可以惊恐、可以憧憬、可以威仪、可以神秘。

《荒野猎人》影评_第2张图片《荒野猎人》影评_第3张图片《荒野猎人》影评_第4张图片

仰拍,紧张、惊恐,影片中此处群像一组。
仰拍,信念、憧憬、梦境。
仰拍 神秘、渺小、绝望。
仰拍,威严、不可知、上帝之光。
仰拍,坚持、寻找。
仰拍,人与天地的大小相对论。

厉害的艺术家,可以将一种艺术形式发挥到极致,于单一的手段,表现丰富的内容。就这个意义来说,卢贝兹基的小金人,实至名归。

二、演戏很辛苦 演技太单一

一直不觉得奥斯卡亏欠小李什么的,就表演层次来说,《荒野猎人》还没有《被解放的姜戈》里面小李的配角来得惊喜。不论是《华尔街之狼》的咆哮还是《纽约黑帮》里的斗狠,小李的弱点就是不管演什么都只是抓住本质狠狠用力,本质是正确的,但是人却有血肉。

《华尔街之狼》咆哮逼。
《荒野猎人》绝地斗士。

抓住本质的一个最明显的缺陷就是,当你第一眼看到的时候会忍不住惊叹,“哇!和我心目中的一个样子!甚至超出预期!”而通过电影看下来,你会发现除了这一点,再没有可供咂摸的层次。

同是在《荒野猎人》中,汤姆 哈迪扮演的反派,眼神比小李子有戏得多。

我想这一场荒野求生,这一场复仇,小李子应该演出坚持、绝望、痴迷、魔怔、重树信心、怒而反攻、笃信上帝、皈依曙光等等不同阶段变化,而可惜的是,我们只看到他杀熊、睡马、做梦、游河,看不出他眼神里的任何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本届奥斯卡颁给了小李子而没有让我们家的雀斑连庄,我是不服的。

尤其是想到为此我还打赌输了50软妹币,更加不爽。

来自订阅号【野评人】
我不太喜欢官方译名《荒野猎人》。另一个名字《还魂者》更能体现这个故事的精髓。
文章一开始先贴上二位主演。这二位我都很喜欢,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非要卖力演戏,搁国内哪个演员吃得消难度这么大的戏?

本片的主人公名叫休·格拉斯(Hugh Glass),他出生于1783年,死于1833年,活了50岁。他父母是来自苏格兰-爱尔兰的移民。他一辈子所干的事情总结起来归为两样:捕猎和贩卖皮草。至于什么开拓者啊,冒险家啊,都是后人浪漫的附会之词。他本人的生活并没那么潇洒,从电影里也可以看出来。

格拉斯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他一辈子的活动区域遍布密苏里河上游流域,主要集中在蒙大拿州、达科他州以及那布拉斯加州境内的普拉特河流域。这一代气候很恶劣,但风景非常美,这在影片中可以看出来。
伟大的摄影师艾曼努尔·卢贝兹基坚持实景和自然光拍摄,拍摄地主要集中在加拿大,但补拍部分雪景的时候加拿大的雪化了,于是整个剧组转移到阿根廷再拍,其专业和认真的精神可见一斑,体现在作品里,就是大银幕上壮丽宏伟的景观。

格拉斯的故事第一次和大众见面是1823年的6月3号,一份报纸刊登了他和一头北美大灰熊搏斗的事迹,还配了一幅图画,这件事被美国人民口耳相传,成了一个传说,加上记者、作家穿针引线,罗织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但他本人并没有记录只言片语,只有在1823年遭遇阿利卡拉人攻击后,给一个死去的战友的家属写了一封信,这封信的内容现在还确凿存在。这次攻击也就是影片开始的地方。

那个年代,密苏里河流域其实有很多像格拉斯这样的猎人和皮草贩卖者,但因为他在和一头北美大灰熊的搏斗中不仅存活下来还杀死了这头熊,所以他的一生开始有了传奇的色彩。后面就跟电影情节一样差不多了,只不过细节上略有出入。
在以前的版本中,这队人马的头头,也就是1820年代代表企业集团在北米苏里河流域与阿利卡拉人斗争的艾许利将军(Ashley,1823年他供职于一家贩卖皮草的大企业,片中这个角色改名叫安德鲁亨利),号召留下两个人陪着格拉斯死去,然后埋掉他。有两个人自告奋勇,就是菲茨杰拉德和布里吉。电影里这两个角色连名字都没改。不过格拉斯没有儿子,更别说还被菲茨杰拉德杀死。他也不可能有个阿利卡拉妻子,他一辈子基本上都与阿利卡拉人为敌,怎么可能娶他们的女人为妻呢。这是编导为了增强戏剧冲突而设计的,但从我的角度出发,这个设计似乎有点怪,和主线不是很对路。事实上你换成白人儿子也不影响。当然,跨越种族的亲情或许是其他用意,这在后面会说到。

然后格拉斯一系列的艰难自救行动,大多数都是编导设计的,从土里爬出来啊,凫水躲过里克人的追击啊,遇到法国人啊,骑马坠崖啊,这些段落很惨,很神奇也不太符合常理,高晓松在2月26号的《晓松奇谈》里也说了这一点,但编导可能是为了凸现主角的凄惨,增加影片的感染力,所以也就不深究了。
后面遇到一个好心的里克人,以往的版本中确有其事,细节上当然就没有影片展现的那么丰富了。
此外,影片也没有展示民间版本中格拉斯用蛆来清理伤口的情节,要是有这一段,估计奥斯卡评委要吐了。所以说影片尺度并不大,拿去竞逐奥斯卡的片子,尺度能有多大呢。
和菲茨杰拉德单挑,这也是导演伊纳里图为了丰富情节加上去的,以往的故事版本中并未出现过。事实上从格拉斯死而复生的地方到艾许利将军他们驻扎的地方(fort kiowa,见下图)有320公里之远,他连走带爬到达那里足足花了6个多星期,等他到达的时候大部队早拔营离开了。

后来他又辗转了好几个驻点,先是在第二个驻点找到了布里吉,因为布里吉年龄小,格拉斯没有杀他。在第二个驻点他重新加入了艾许利将军的队伍,然后在第三个驻点,一个叫阿特金森的地方,找到了菲茨杰拉德,不过并没有杀死他,而是交由将军发落,因为菲茨杰拉德此前曾杀死了一名美国士兵。离开驻点之前,格拉斯还警告菲茨杰拉德不要妄图逃跑,否则他会继续追杀他。这都是和影片故事不尽相同的地方。

影片中格拉斯妻子和儿子的戏都是编导加上去的,这样或许更能显示平和的民族观,以及老美的家庭观吧,属于迎合社会主流价值观。这种亲情好几次在弥留之际将格拉斯拉回现实,在我看来有点夸大情感的力量了,不过这是老美电影里惯有的手法,也无可厚非。

之后格拉斯继续追随艾许利将军,晚年回到北达科他州,以猎人的身份受雇于美国军队。50岁那年(1833年),在黄石河(也就是影片中他和菲茨杰拉德单挑的地方),他和两个伙计再度遭遇阿利卡拉人,经历惨烈的搏斗后死于非命。

这样一个距今差不多200年的故事,被伊纳里图拍得那么孤独、残忍和大气,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如果你要看,那么建议千万不要在电脑上提前看,否则会极大影响你在戏院里看的兴致;另外,尽可能直接上iMax,视听还是非常震撼的。
PS.1希望看到从美国先民开创基业的角度来解读这个片子的影评,目前网上没有,如果大家看到,一定要推荐给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荒野猎人》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