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频采样率以及比特率的问题

 

关于音频采样率以及比特率的问题


   今天在百度知道回答问题的时候遇见这样一个问题“一张光盘700MB,可以保存多长时间立体声16位的44KHZ声音!”
    首先我就想到,前几天遇见的一个问题1G容量用480Mbps传有多快,一想,这还不简单,480Mbps多快,用1024M除下不就得了,后来发现这么做不对,我将"480Mbps"误解为480兆/秒。事实上"480MBPS"应为480兆比特/秒或480兆位/秒,它等于60兆/秒.要是传1G容量应该是1024M/60=17秒。
    一张700M的光盘容量为716800KB
    立体声16位44KHZ声音的比特率为 44100*16*2=1411200bps
    1411200/8/1024=172.26k/s
    716800/172.26=4161.15s
    4151.15/60=69.3525min

    ==================================

附录参考资料:

    比特率就一般是128kbps,反映每秒所使用的空间大小(比方硬盘空间大小),同样是越高反应音乐效果越好。
以下是更多的信息:
    简单来讲,采样率和比特率就像是坐标轴上的横纵坐标。
    横坐标的采样率表示了每秒钟的采样次数。
    纵坐标的比特率表示了用数字量来量化模拟量的时候的精度。
    采样率类似于动态影像的帧数,比如电影的采样率是24赫兹,PAL制式的采样率是25赫兹,NTSC制式的采样率是30赫兹。当我们把采样到的一个个静止画面再以采样率同样的速度回放时,看到的就是连续的画面。同样的道理,把以44.1kHZ采样率记录的CD以同样的速率播放时,就能听到连续的声音。显然,这个采样率越高,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图像就越连贯。当然,人的听觉和视觉器官能分辨的采样率是有限的,基本上高于44.1kHZ采样的声音,绝大部分人已经觉察不到其中的分别了。
而声音的位数就相当于画面的颜色数,表示每个取样的数据量,当然数据量越大,回放的声音越准确,不至于把开水壶的叫声和火车的鸣笛混淆。同样的道理,对于画面来说就是更清晰和准确,不至于把血和西红柿酱混淆。不过受人的器官的机能限制,16位的声音和24位的画面基本已经是普通人类的极限了,更高位数就只能靠仪器才能分辨出来了。比如电话就是3kHZ取样的7位声音,而CD是44.1kHZ取样的16位声音,所以 CD就比电话更清楚。
    当你理解了以上这两个概念,比特率就很容易理解了。以电话为例,每秒3000次取样,每个取样是7比特,那么电话的比特率是21000。而CD是每秒 44100次取样,两个声道,每个取样是13位PCM编码,所以CD的比特率是44100*2*13=1146600,也就是说CD每秒的数据量大约是 144KB,而一张CD的容量是74分等于4440秒,就是639360KB=640MB。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音频采样率以及比特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