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DOM操作是十分消耗性能的。所以重复的事件绑定简直是性能杀手。而事件代理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尽量少的绑定,去监听尽量多的事件。
下面将会用 Zepto 为大家演示怎么实现事件代理。
啊?Zepto是什么?
Zepto is a minimalist JavaScript library for modern browsers with a largely jQuery-compatible API. If you use jQuery, you already know how to use Zepto.
由于API是兼容 jQuery 的,熟悉jQuery的童鞋使用 Zepto 几乎无需学习成本。演示代码实际上也能在 jQuery 上正常运行。而目前 Zepto 的适用场景更多是在移动端,一个远离旧版IE的世界。
那为什么直接用jQuery?
因为下文会简要分析源码,但jQuery里面为了兼容旧版IE做了很多妥协,源码十分不直观。而 Zepto 是面向现代浏览器设计的,所用到的API绝大多数都符合W3C标准,分析起来更加直观。
以这个HTML结构为例:
1
2
3
4
5
6
|
<ul >
<li class=
"list_items"
>000</li>
<li class=
"list_items"
>111 <a href=
"javascript:void(0);"
>link</a></li>
<li class=
"list_items"
>222 <i>italic</i></li>
<li>333</li>
</ul>
|
一般情况下,会这样绑定事件:
1
2
3
4
|
$(
'.list_items'
).on(
'click'
,
function
(e) {
console.log(e.target.tagName);
console.log(
this
.tagName);
});
|
Deom>>
打开浏览器的 Console 看一下,会发现每一个 .list_items 元素都被绑定了click事件,并且绑定的对象是 li.list_items。如下图:
这意味着,Zepto的实际上是遍历了所有 .list_items元素,并逐个绑定 click 事件。
实现思路和下面这段原生 JavaScript 代码相同:
1
2
3
4
5
6
|
[].forEach.call(document.querySelectorAll(
'.list_items'
),
function
(elem) {
elem.addEventListener(
'click'
,
function
(e) {
console.log(e.target.tagName);
console.log(
this
.tagName);
},
false
);
});
|
这样的做法,当遇到数量超长的列表(ul)和表格(table)时性能开销非常大。
例如:ul 中有1000个 li 时,就需要进行1000次的事件绑定。
而事件代理,就是应用于这种场景的。
我们先看一下Zepto官方的API文档:
on 方法还支持在 回调函数 前传入一个 [selector] 的值,而这个[selector] 就是实际需要监听事件的的元素。
看看实际例子:
1
2
3
4
|
$(
'.list'
).on(
'click'
,
'.list_items'
,
function
(e) {
console.log(e.target.tagName);
console.log(
this
.tagName);
});
|
Demo>>
通过 on 方法把 click 事件代理在 ul.list 元素上,监听其所有 .list_items的子元素的点击操作。
打开浏览器的 Console 看看:
虽然提示每个.list_items 都有事件监听,但它们的绑定对象都是指向ul.list 。
事件代理是通过什么机制实现的?
这其中的核心思想是 事件冒泡(Event Bubble) 。但在这里我不打算细说事件冒泡,因为这会是一个很大的话题。Google一下,就能找到有很多相关的介绍了。
下面我们看一下 Zepto 的源码,它是怎么去处理这个事件代理的。
方法 on 的实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
$.fn.on =
function
(event, selector, data, callback, one){
var
autoRemove, delegator, $
this
=
this
if
(event && !isString(event)) {
$.each(event,
function
(type, fn){
$
this
.on(type, selector, data, fn, one)
})
return
$
this
}
if
(!isString(selector) && !isFunction(callback) && callback !==
false
)
callback = data, data = selector, selector = undefined
if
(isFunction(data) || data ===
false
)
callback = data, data = undefined
if
(callback ===
false
) callback = returnFalse
return
$
this
.each(
function
(_, element){
if
(one) autoRemove =
function
(e){
remove(element, e.type, callback)
return
callback.apply(
this
, arguments)
}
if
(selector) delegator =
function
(e){
var
evt, match = $(e.target).closest(selector, element).get(0)
if
(match && match !== element) {
evt = $.extend(createProxy(e), {currentTarget: match, liveFired: element})
return
(autoRemove || callback).apply(match, [evt].concat(slice.call(arguments, 1)))
}
}
add(element, event, callback, data, selector, delegator || autoRemove)
})
}
|
代码的大致执行流程如下:
由上面的活动图可以看出,大部分逻辑都是用来处理 on 方法传入参数,delegator 函数是事件代理的关键。
至于 add 方法,主要是对某些特殊事件进行处理,例如:ready、hover等。当成黑盒去看待,它就等同于原生的 addEventListener 方法。
下面再细分一下delegator 函数的实现逻辑:
到这里,大家应该都清楚了。
调用 on 方法进行事件绑定时,只有传入 [selector] 参数才会实现事件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