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m算法
1.概览
普里姆算法(Prim算法),图论中的一种算法,可在加权连通图里搜索最小生成树。意即由此算法搜索到的边子集所构成的树中,不但包括了连通图里的所有顶点,且其所有边的权值之和亦为最小。该算法于1930年由捷克数学家沃伊捷赫·亚尔尼克发现;并在1957年由美国计算机科学家罗伯特·普里姆独立发现;1959年,艾兹格·迪科斯彻再次发现了该算法。因此,在某些场合,普里姆算法又被称为DJP算法、亚尔尼克算法或普里姆-亚尔尼克算法。
2.算法简单描述
1).输入:一个加权连通图,其中顶点集合为V,边集合为E;
2).初始化:Vnew = {x},其中x为集合V中的任一节点(起始点),Enew = {},为空;
3).重复下列操作,直到Vnew = V:
a.在集合E中选取权值最小的边<u, v>,其中u为集合Vnew中的元素,而v不在Vnew集合当中,并且v∈V(如果存在有多条满足前述条件即具有相同权值的边,则可任意选取其中之一);
b.将v加入集合Vnew中,将<u, v>边加入集合Enew中;
4).输出:使用集合Vnew和Enew来描述所得到的最小生成树。
下面对算法的图例描述
3.简单证明prim算法
反证法:假设prim生成的不是最小生成树
1).设prim生成的树为G0
2).假设存在Gmin使得cost(Gmin)<cost(G0) 则在Gmin中存在<u,v>不属于G0
3).将<u,v>加入G0中可得一个环,且<u,v>不是该环的最长边(这是因为<u,v>∈Gmin)
4).这与prim每次生成最短边矛盾
5).故假设不成立,命题得证.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N = 105; #define INF 999999 int map[MAXN][MAXN],n; void printtree(int tree[])//输出函数。 { cout << "Edge" << '\t' << "Weight" << endl; for (int i = 1; i < n; i++) { cout << tree[i] << "-" << i << '\t' << map[i][tree[i]] << endl; } } int minkey(int key[], bool vis[]) { int min = INF, min_index;//初始化代价为无穷,定义最小代价的结点的位置。 for (int i = 0; i < n; i++) { if (!vis[i] && key[i] < min) { min = key[i]; min_index = i; } } return min_index; } void Prim() { int tree[MAXN];//表示树当前情况; int key[MAXN];//表示树的代价; bool vis[MAXN];//表示树的状态; for (int i = 0; i < n; i++) { key[i] = INF; vis[i] = false; } key[0] = 0; tree[0] = -1;//第一个为树根。 for (int i = 0; i < n - 1; i++)//连接V个点,只需要V-1条边。 { int u = minkey(key, vis);//找出代价最小且未被访问过得结点。 vis[u] = true;//标记已访问。 for (int j = 0; j < n; j++) { if (map[u][j] && vis[j] == false && map[u][j] < key[j]) { tree[j] = u, key[j] = map[u][j]; } } } printtree(tree); } int main() { cout << "请输入表格,表示各点到其他点的代价" << endl; for (int i = 0; i < n; i++) { for (int j = 0; j < n; j++) { cin >> map[i][j]; } } Prim(); return 0; }
5.时间复杂度
这里记顶点数v,边数e
邻接矩阵:O(v2) 邻接表:O(elog2v)
Kruskal算法
1.概览
Kruskal算法是一种用来寻找最小生成树的算法,由Joseph Kruskal在1956年发表。用来解决同样问题的还有Prim算法和Boruvka算法等。三种算法都是贪婪算法的应用。和Boruvka算法不同的地方是,Kruskal算法在图中存在相同权值的边时也有效。
2.算法简单描述
1).记Graph中有v个顶点,e个边
2).新建图Graphnew,Graphnew中拥有原图中相同的e个顶点,但没有边
3).将原图Graph中所有e个边按权值从小到大排序
4).循环:从权值最小的边开始遍历每条边 直至图Graph中所有的节点都在同一个连通分量中
if 这条边连接的两个节点于图Graphnew中不在同一个连通分量中
添加这条边到图Graphnew中
图例描述:
将所有的边的长度排序,用排序的结果作为我们选择边的依据。这里再次体现了贪心算法的思想。资源排序,对局部最优的资源进行选择,排序完成后,我们率先选择了边AD。这样我们的图就变成了右图
下面继续选择, BC或者EF尽管现在长度为8的边是最小的未选择的边。但是现在他们已经连通了(对于BC可以通过CE,EB来连接,类似的EF可以通过EB,BA,AD,DF来接连)。所以不需要选择他们。类似的BD也已经连通了(这里上图的连通线用红色表示了)。
3.简单证明Kruskal算法
对图的顶点数n做归纳,证明Kruskal算法对任意n阶图适用。
归纳基础:
n=1,显然能够找到最小生成树。
归纳过程:
假设Kruskal算法对n≤k阶图适用,那么,在k+1阶图G中,我们把最短边的两个端点a和b做一个合并操作,即把u与v合为一个点v',把原来接在u和v的边都接到v'上去,这样就能够得到一个k阶图G'(u,v的合并是k+1少一条边),G'最小生成树T'可以用Kruskal算法得到。
我们证明T'+{<u,v>}是G的最小生成树。
用反证法,如果T'+{<u,v>}不是最小生成树,最小生成树是T,即W(T)<W(T'+{<u,v>})。显然T应该包含<u,v>,否则,可以用<u,v>加入到T中,形成一个环,删除环上原有的任意一条边,形成一棵更小权值的生成树。而T-{<u,v>},是G'的生成树。所以W(T-{<u,v>})<=W(T'),也就是W(T)<=W(T')+W(<u,v>)=W(T'+{<u,v>}),产生了矛盾。于是假设不成立,T'+{<u,v>}是G的最小生成树,Kruskal算法对k+1阶图也适用。
由数学归纳法,Kruskal算法得证。
#include<iostream> #include<algorithm> #include<stdio.h>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N = 105; struct Node { int u; int v; int w; }; Node E[MAXN * 2]; //存放所有的边 bool cmp(Node a, Node b) { return a.w < b.w; } int map[MAXN][MAXN],n,vset[MAXN]; //保存各点的关系的矩阵,顶点数,判断是否在同一个集合 int find(int x)//判断是否在同一个集合 { if (vset[x] == -1) { return x; } return vset[x] = find(vset[x]); } void kruskal() { int k = 0; //E数组的下标从0开始 for (int i = 0; i<n; i++) { for (int j = 0; j<n; j++) { if (map[i][j] != 0)//map[i][j]==0等于无边 { E[k].u = i; E[k].v = j; E[k].w = map[i][j]; k++; } } } sort(E, E + k, cmp); //堆排序,按权值从小到大排列 memset(vset, -1, sizeof(vset)); //初始化辅助数组 for (int j = 0; j < k; j++) { int sn1 = find(E[j].u); int sn2 = find(E[j].v); //得到两顶点属于的集合编号 if (sn1 != sn2) //不在同一集合编号内的话,把边加入最小生成树 { printf("from %d to %d, value:%d\n", E[j].u, E[j].v, E[j].w); vset[sn1] = sn2; } } } int main() { cin >> n; for (int i = 0; i < n; i++) { for (int j = 0; j < n; j++) { cin >> map[i][j]; } } kruskal(); system("pause");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