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设计模式的应用场景

常用设计模式的应用场景


单例模式
      允许自由创建每个类没有实际意义,还有可能造成系统性能下降
      优势:减少创建java实例带来的系统开销
       便于系统跟踪某个实例的生命周期,实例状态等
     2 工厂模式:
     工厂模式又分简单工厂模式,抽象工厂模式
     使用简单工厂模式的优势是:让对象的调用者和对象创建过程分离,当对象调用者需要对象时,直接向工厂请求即可。从而避免了对象的调用者与对象的实现类以硬编码方式耦合,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工厂模式也有一个小小的缺陷:当产品修改时,工厂类也要做相应的修改。
   实际用例:,应该对Spring IoC容器感到迷惑:它到底是简单工厂?还是抽象工厂?实际上,笔者倾向于认为Spring IoC容器是抽象工厂,因为Sping IoC容器可以包括万象,它不仅可以管理普通Bean实例,也可管理工厂实例。
     3代理模式:
     当客户端代码需要调用某个对象时,客户端实际上也不关心是否准确得到该对象,它只要一个能提供该功能的对象即可,此时我们就可返回该对象的代理(Proxy)。
      实际用例:
看到此处,相信读者应该对Spring的AOP框架有点感觉了:当Spring容器中的被代理Bean实现了一个或多个接口时,Spring所创建的AOP代理就是这种动态代理。Spring AOP与此示例应用的区别在哪里呢?Spring AOP更灵活,当Sping定义InvocationHandler类的invoke()时,它并没有以硬编码方式决定调用哪些拦截器,而是通过配置文件来决定在invoke()方法中要调用哪些拦截器,这就实现了更彻底的解耦——当程序需要为目标对象扩展新功能时,根本无须改变Java代理,只需要在配置文件中增加更多的拦截器配置即可。
     4 命令模式:
     某个方法需要完成某一个功能,完成这个功能的大部分步骤已经确定了,但可能有少量具体步骤无法确定,必须等到执行该方法时才可以确定。具体一点:假设有个方法需要遍历某个数组的数组元素,但无法确定在遍历数组元素时如何处理这些元素,需要在调用该方法时指定具体的处理行为.
  例子:HibernateCallback接口
     5策略模式:
    封装系列的算法
    应用实例:Hibernate的Dialect会有一点感觉了,这个Dialect类代表各数据库方言的抽象父类,但不同数据库的持久化访问可能存在一些差别,尤其在分页算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Dialect不同子类就代表了一种特定的数据库访问策略。为了让客户端代码与具体的数据库、具体的Dialect实现类分离,Hibernate需要在hibernate.cfg.xml文件中指定应用所使用的Dialect子类。
与此类似的是,Spring的Resource接口也是一个典型的策略接口,不同的实现类代表了不同的资源访问策略。当然Spring可以非常“智能”地选择合适的Resource实现类,通常来说,Spring可以根据前缀来决定使用合适的Resource实现类;还可根据ApplicationContext的实现类来决定使用合适的Resource实现类。具体请参考本书8.3节介绍。
     6 门面模式:
     着系统的不断改进和开发,它们会变得越来越复杂,系统会生成大量的类,这使得程序流程更难被理解。门面模式可为这些类提供一个简化的接口,从而简化访问这些类的复杂性,有时这种简化可能降低访问这些底层类的灵活性,但除了要求特别苛刻的客户端之外,它通常都可以提供所需的全部功能,当然,那些苛刻的用户仍然可以直接访问底层的类和方法。
     实例:我们可以认为HibernateTemplate是SessionFactory、Session、Query等类的门面,当客户端程序需要进行持久化查询时,程序无须调用这些类,而是直接调用HibernateTemplate门面类的方法即可。
     7桥接模式:
     由于实际的需要,某个类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维度变化,如果只是使用继承将无法实现这种需要,或者使得设计变得相当臃肿。
      实际应用Dao
     8 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定义了对象间的一对多依赖关系,让一个或多个观察者对象观察一个主题对象。当主题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系统能通知所有的依赖于此对象的观察者对象,从而使得观察者对象能够自动更新。
   实际用例:jms

你可能感兴趣的:(常用设计模式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