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后感

 《金陵十三钗》和每年国耻片的观感是一样的,赞灾难中同胞人性的英举,恨日本对我华夏的侮辱。只是觉得这两点还不够,无论用什么言辞都无法表达民族的恨。这种恨可以让我们这个民族永远活在一种无形的悲哀中,而这种恨时至今日仍无法得到宣泄。


每每看完这类纪录片,总是在想,那时候的中国军队怎么了,可以让自己的河山和女人拱手送给侵略者,是我们真的弱到毫无抵抗吗?更深地想法是,既然日本和我有仇,
也不忘在国难日用这类纪录片唤起国人的记忆,却总是压制这段民族的恨,为什么一个国家不可以像一个战士一样,为什么我们的国家不能有个性点,恨就是恨,日本不认错,永不与其邦交。

民国政府的无能致使这段恨长存中华民族的骨血里,而今的政府呢,以日本民众是无辜的来切割黑白是非,可以吗?生存是以尊严为前提的,这是文明在人类内心的蚀刻,这段仇恨让我们这个民族一直没有尊严地埋头搞经济建设,无论GDP达到怎样一个高度,伤痛得不到抚平,仇恨得不到宣泄,哀、恨将如影随形地跟着我们,而这种国耻片也会
一年一年一次一次地唤醒和刺激着足够脆弱的民族自尊。

希望明年的国难日,没有纪录片了,因为我们承受不了每年都要接受这种视听带来的痛和恨却得不到宣泄的压抑。希望有一天我们的政府声明:永世不与日本邦交,除非日本真心悔悟这段错误。

纪录片的作用是让后世记住这段历史,但我已经记住了,不是记在脑,是记在心,永远不会忘记。我想明年一定不看这类纪录片了,不是《金陵十三钗》拍的不好,相反这类国耻片拍的越好,这种得不到宣泄的恨张力更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陵十三钗》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