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的子类化与超类化——子类化是窗口实例级别的,超类化是在窗口类(WNDCLASS)级别的

1. 窗口子类化-----------是创建一个新的窗口函数代替原来的窗口函数。   

2. 窗口超类化-----------是要创建一个新的窗口类,窗口函数调用一个已注册类的窗口函数,就像子类窗口函数调用原始窗口函数一样。新类叫做超类。

3. 不同之处是超类可以截取窗口创建之初的若干消息,而子类不行。

Subclass(子类化)是MFC中最常用的窗体技术之一。子类化完成两个工作:一是把窗体类对象attach到一个windows窗体实体中(即把一个窗体的hwnd赋给该类)。另外就是把该类对象的消息加入到消息路由中,使得该类可以捕获消息。

SubclassDlgItem可以把对话框中已有的控件与某个窗口对象动态连接起来,该窗口对象将接管控件的消息处理,从而使控件具有新的特性.

SubclassDlgItem函数的声明为

  BOOL SubclassDlgItem( UINT nID, CWnd* pParent );

  参数 nID 是控件的ID, pParent 是指向父窗口的指针.若连接成功则函数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综上所述,要在程序中使用派生控件,应该按下面两步进行:

  在对话框模板中放置好基类控件.

  在对话框类中嵌入派生控件类的对象.

  在OnInitDialog中调用SubclassDlgItem将派生类的控件对象与对话框中的基类控件相连接,则这个基类控件变成了派生控件。

例1. 子类化

简单说来,子类化是靠拦截Windows系统中的某些消息来自己进行处理罢了。举例来说,请大家看以下这段简单的窗口回调过程:

LRESULT CALLBACK ProcMain(HWND hDlg, UINT Msg, WPARAM wParam, LPARAM lParam)
{
  switch (Msg)
  {
  case WM_CLOSE:
    EndDialog(hDlg, 0);
    break;
  case WM_DESTROY:
    PostQuitMessage(0);
    break;
  }
  return 0;
}

在这个回调之中,我手动处理了两个消息:在单击了“关闭”按钮(WM_CLOSE)的时候,我将对话框关闭(EndDialog);在对话框销毁(WM_DESTROY)的时候,我向系统消息队列中发送了退出的消息来完成结束工作(PostQuitMessage)。也就是说,如果把WM_CLOSE的响应代码改成:

case WM_CLOSE:
    ShowWindow(hDlg, SW_MINIMIZE);
    break;

这样一来,这个对话框就会和MSN一样,在单击了“关闭”之后,就会完成最小化的工作了。那么,对于窗口过程已定义好的系统控件,将如何手动响应它的消息呢? 
   我们可以用函数指针的办法,将我们感兴趣的消息拦截下来,处理完之后再让预定义的窗口过程处理。这个过程大致如下:

第一步,拦截消息:

WNDPROC OldProc;
  OldProc = (WNDPROC)SetWindowsLong(hWnd, GWL_WNDPROC, (LONG)NewProc);

当然,这里的新窗口过程NewProc是预先由你实现好的。上述代码执行以后,系统在处理hWnd的窗口消息时,就会先进入你实现的NewProc回调过程,然后在处理过你感兴趣的消息之后,通过CallWindowProc函数和你预先保存的OldProc再次回到原来的回调过程中完成剩余的工作。 
   以上就是窗口子类化的原理分析,下面我通过一个实例来实际解说如何对窗口进行子类化。

case WM_INITDIALOG:
    EditProc = (WNDPROC)SetWindowLong(GetDlgItem(hDlg, IDC_EDIT), GWL_WNDPROC, (LONG)ProcFloat);
    break;

第二步,实现浮点编辑框的窗口过程:

LRESULT CALLBACK ProcFloat(HWND hWnd, UINT Msg, WPARAM wParam, LPARAM lParam)
{
  if (Msg == WM_CHAR && wParam != ''.'' && (wParam <= ''0'' || wParam >= ''9'') && wParam != VK_BACK)
  {
    MessageBeep(MB_OK);
    return 0;
  }
  else
    return CallWindowProc(EditProc, hWnd, Msg, wParam, lParam);
}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由于控件本身的需求,所以只需要拦截一个消息,就是接收字符的WM_CHAR。当用户输入的字符不是小数点、0~9以及退格键(注意不要少了退格键,否则你将会发现你的编辑框无法删除输入错误的数字)的时候,就发出一声声音以提示输入错误。至于其它的消息,则调用原有的回调函数进行处理。

还有几点要说明的是:
1、你的这个Static超链接必须拥有一个唯一的资源ID,比如我的这个就是IDC_ST_HOMEPAGE,这样才能用GetDlgItem获得它的句柄来完成子类化;
2、你必须为它设置SS_NOTIFY样式,以保证在单击它的时候它能够通知父窗口对话框;
3、单击它打开网页的处理也可以放在子类化之外,处理主窗口对话框的WM_COMMAND消息也可以实现这一功能。


上文来自:http://blog.csdn.net/lwbeyond/article/details/5393495



1. 子类化 

理论:子类化是这样一种技术,它允许一个应用程序截获发往另一个窗口的消息。一个应用程序通过截获属于另一个窗口的消息,从而实现增加、监视或者修改那个窗口的缺省行为。子类化是用来改变或者扩展一个已存在的窗口的行为、而不用重新开发的有效途径。想要获得那些预定义控件窗口类(按钮控件、编辑控件、列表控件、下拉列表控件、静态控件和滚动条控件)的功能而又要修改它们的某些行为的一个便利的方法就是对它们进行子类化。例如,对于一个在对话框中的多行编辑框来说,当用户按下Enter键时,对话框会关闭。通过对编辑控件子类化,一个应用程序就能拥有一个可以往文本中插入回车和换行,而同时又不会关闭对话框的编辑控件,应用程序不用为这个特殊的需要而去专门开发一个编辑控件。

子类化使用消息的三种方式:当一个应用程序子类化一个窗口时,它可对消息采取三种操作:(1)把消息传递给原窗口过程;(2)修改消息然后再传递给原窗口过程;(3)不再往下传递消息。理管理好就行啦!

子类化仅被允许用在进程内,一个应用程序不能子类化属于另一个进程的窗口或窗口类(即子类化仅用于修改自己的程序行为,而非修改别人的)。

有两种子类化的类型,它们是实例子类化和全局子类化。
实例子类化是子类化一个独立的窗口信息结构,实例子类化后,只有属于一个特定的窗口实例的消息会被发送到新窗口过程。
全局子类化是替换一个窗口类的WNDCLASS结构中的窗口过程地址,所有在这之后使用该窗口类建立起来的窗口都具有这个被替换的窗口过程地址(所以超类化是全局子类化的一个替代方案)。全局子类化只对那些在子类化生效之后创建的窗口有效,在进行子类化之前,如果已经存在任何用这个被全局子类化的窗口类创建的窗口,这些已经存在的窗口不会被子类化。如果应用程序想要使子类化对这些已经存在的窗口生效,应用程序必须子类化每一个已经存在的该窗口类的实例。


改变一个已经存在的窗口实例的性质:消息处理与其他实例属性。
在SDK编程范畴内,子类化就是改变一个窗口实例的窗口函数(通过GetWindowLong()和SetWindowLong()),子类化所要做的就是为某窗口实例编写新的窗口函数。其操作是在实例级别上进行的。
在MFC中子类化的情况有所不同:所有MFC窗口有相同的窗口函数,由该窗口函数根据窗口句柄查找窗口实例,在把消息映射到该窗口类(class)得消息处理函数上。为了利用MFC的消息映射机制,不宜改变窗口函数(名),MFC也把子类化封装在函数SubclassWindow()中。但子类化的本质没有变:在实例级别影响窗口的消息及其处理。例:
Class  B :public A 

  ……
}
A  a; 
B  b; 
HWND ha=a.GetSafeHwnd();
b.SubclassWindow(ha); #当然A 和B 不一定是继承关系。
注意:在被子类化的窗口销毁之前,必须执行窗口的反子类化: 
b.UnSubclassWindow(); 


2 超类化
窗口超类化是在窗口类——WNDCLASS或WNDCLASSEX(非MFC类概念)级别进行的改变窗口类特征的
使用过程:首先获得一个已存在的窗口类,然后设置窗口类,最后注册该窗口类。
例:
WNDCLASSEX  wc; 
wc.cbSize=sizeof(wc); //Windows用来进行版本检查的,与窗口特征无关 
GetClassInfoEx(hinst,”XXXXXX”,&wc);
 // hinst—定义窗口类XXXXXX的模块的句柄,如为系统定义的窗口类(如:EDIT、BUTTON)则hinst=NULL.。 
wc.lpszClassName = “YYYYYYY”;//必须改变窗口类的名字 
wc.hbrBackGround = CreateSolidBrush(RGB(0,0.0));//改变背景刷 
wc.lpfnWndProc = NewWndProc;//改变窗口函数 
……
RegisterClassEx(&wc);// 注册新窗口类 
//使用窗口类 
……
::CreateWindow(_T(“YYYYYYYY”,……);

故超类化只能改变自己创建的窗口的特征,而不能用于由Windows创建的窗口(如对话框上的按钮就不能进行超类化) 。而子类化是实例级别上的,只要能获得窗口的实例,就可对其子类化,这是唯一的子类化对于超类化的优势。另外,凡是子类化可实现的,超类化都可实现,不过超类化用起来较麻烦。


3. 总结

(0) 子类化修改窗口过程函数,  超类化修改窗口类(新的窗口类名)
(1) 子类化是在窗口实例级别上的,超类化是在窗口类(WNDCLASS)级别上的。 
(2) 超类化可以完成比子类化更复杂的功能,在SDK范畴上,可以认为子类化是超类化的子集。 
(3) 子类化只能改变窗口创建后的性质,对于窗口创建期间无能为力(无法截获ON_CREATE 事件),而超类化可以实现;超类化不能用于Windows已创建的窗口,子类化可以。 


4. 其他
在 眼见为实(2):介绍Windows的窗口、消息、子类化和超类化 这里有一个例子.. 
可以得出结论
a) 子类化的classname 是不会变化的, 而超类化使用新注册classname
b) 子类化 & 超类化 描述的是一个动作 和实现方法没什么关系..... 主要是子类化是SubclassWindow, SubclassDlgItem, 而超类化是RegisterClassEx(&newwindowclass)
c) 感觉具体没有必要区分这些, 实现功能就行了, 呵呵 

参考:http://www.cppblog.com/bigsml/archive/2007/08/24/30780.aspx

--------------------------------------------------------------------------------------------

Delphi里的TButton就是使用超类化技术,包装了Windows的原生Button,从而变成TButton的

--------------------------------------------------------------------------------------------

子类化:

复制代码
// 保存窗口默认的消息响应函数指针
WNDPROC pSubclassOldEditProc;
// 用于替换子类化窗口的消息响应函数
LRESULT CALLBACK JcEditProcSubClass(HWND hWnd, UINT message, WPARAM wParam, LPARAM lParam)
{
    switch(message)
    {
    case WM_CHAR:
        {
            ::MessageBox(hWnd, "WM_CHAR响应", "子类化", MB_OK);
            return 0;
        }
    default: return ::CallWindowProc(pSubclassOldEditProc, hWnd, message, wParam, lParam);
    }
}

// 对创建好的窗体进行子类化代码
   {
       // 创建
       HWND hEdit = CreateWindowEx(NULL, "EDIT", "SubClass", 
           WS_CHILD|WS_BORDER|ES_LEFT|ES_AUTOHSCROLL, 100,120, 128, 16, hWnd, NULL, hInstance, NULL);
       pSubclassOldEditProc = (WNDPROC)::SetWindowLong(hEdit, GWL_WNDPROC, (DWORD)JcEditProcSubClass);
       // 显示
       ShowWindow(hEdit, nCmdShow);
       UpdateWindow(hWnd);
   }
复制代码

 

超类化:

复制代码
WNDPROC pSuperOldEditProc;// 保存窗口默认消息处理函数
// 用于替换的超类化消息响应函数
LRESULT CALLBACK JcEditProcSuper(HWND hWnd, UINT message, WPARAM wParam, LPARAM lParam)
{
    switch(message)
    {
    case WM_CHAR:
        {
            ::MessageBox(hWnd, "WM_CHAR响应", "超类化", MB_OK);
            return 0;
        }
    default: return ::CallWindowProc(pSuperOldEditProc, hWnd, message, wParam, lParam);
    }
}

// 创建超类化控件代码
   {
       // 取得原控件信息
       WNDCLASSEX myeditClass;
       ::GetClassInfoEx(hInstance, "EDIT", &myeditClass);
       // 保存原控件默认消息处理函数
       pSuperOldEditProc = myeditClass.lpfnWndProc;
       // 设置替换的消息处理函数
       myeditClass.lpfnWndProc = JcEditProcSuper;
       // 指定新的窗口类名字
       myeditClass.lpszClassName = "JcilyEdit";
       // 设置结构体大小
       myeditClass.cbSize = sizeof(WNDCLASSEX);
       // 注册新信息
       RegisterClassEx(&myeditClass);
       // 创建
       HWND hEdit = CreateWindowEx(NULL, myeditClass.lpszClassName, "SuperClass", 
           WS_CHILD|WS_BORDER|ES_LEFT|ES_AUTOHSCROLL, 100,100, 128, 16, hWnd, NULL, hInstance, NULL);
       // 显示
       ShowWindow(hEdit, nCmdShow);
       UpdateWindow(hWnd);
   }
复制代码

参考:

http://www.cnblogs.com/jcily/archive/2009/10/22/1587778.html
http://blog.csdn.net/chenhao518530/article/details/628556

http://www.cnblogs.com/tonybain/archive/2006/01/19/320366.html
http://www.cnblogs.com/tonybain/archive/2006/01/20/320788.html
http://www.cnblogs.com/tonybain/archive/2006/01/20/320887.html

http://www.fmddlmyy.cn/text19.html


上文来自:http://www.cnblogs.com/findumars/p/4680601.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C++,Win32,api,C++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