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一种硬盘标准,串口,传输速度快,功耗低,接口针少而细。
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一种硬盘标准,并口,传输速度低,功耗高,接口宽大。
IDE接口正在被SATA接口逐渐取代
设备
|
设备在Linux中的文件名
|
IDE硬盘
|
/dev/hd[a-d]
|
SCSI/USB/SATA硬盘 以及U盘
|
/dev/sd[a-p]
|
一般主机会提供两个IDE接口,每个IDE接口可以连接两个设备。
两个IDE接口通常称为IDE1(primary)、IDE2(secondary),每个接口上的设备分为Master(主设备)、Slave(从设备)
相应的IDE盘在Linux中的名称
接口 |
Master
|
Slave
|
IDE1(primary) |
/dev/hda |
/dev/hdb
|
IDE2(secondary)
|
/dev/hdc
|
/dev/hdd
|
SATA设备都是由SCSI模块驱动,没有指定每个接口的固定名称,而是根据Linux内核检测到磁盘的顺序命名。
硬盘的第一扇区有保存主引导分区(master boot record)和分区表(partition table)。
主引导分区:可以安装引导加载程序的地方,446Bytes
分区表:记录整块硬盘的分区状态,64Bytes,总共分为4组记录区(硬盘的限制)
分区表中记录的大小不一定要求完全等于整块硬盘的大小,只是多余的会被浪费,如果不增加逻辑分区
在Linux系统中如何记录分区名?
在设备文件名后增加一个数字,1-4保留给主分区或扩展分区,所有逻辑分区的数字,从5开始递增。(P表示主分区,L表示逻辑分区)
P1:/dev/hda1
P2:/dev/hda2
L1:/dev/hda5
硬盘的分区,分为主分区和扩展分区,0 ≤ 扩展分区的个数 ≤ 1,扩展分区可以划分为多个逻辑分区,在Linux系统中,IDE硬盘最多有59个分区,SATA硬盘最多有11个逻辑分区。
扩展分区所指向的逻辑分区中,有保存逻辑分区表。
开机流程与主引导分区
1、BIOS(一个写入到硬件上的软件程序),是计算机开机后主动执行的第一个程序。
BIOS会依据用户设置去获取能够开机的硬盘,并且读取该硬盘的第一个扇区的MBR位置。
2、MBR,其中保存最基本的引导加载程序(Boot loader),改程序是操作系统在安装时候提供的
3、引导加载程序(Boot loader),提供以下功能:提供菜单、载入内核文件、转交其他loader
引导加载程序读取内核文件,之后就是内核文件的工作内容
多系统的安装
每一个分区都拥有自己的启动扇区
引导加载程序除了可以安装在MBR之外,还可以安装在每个分区的引导扇区(boot sector)。
MBR中的引导加载程序除了可以加载本系统的内核文件外,还会指向其他系统的引导加载程序所在的引导扇区。如果选择了其他系统,则当前引导程序会将引导加载功能转交给其他的加载程序,由其他的加载程序载入相应的内核文件。
为什么要先安装windows再安装linux
windows在安装的时候,他的安装程序会主动覆盖掉MBR以及自己所在分区的启动扇区,而且没有选择菜单的功能
linux再安装的时候,可以选择将引导加载程序安装在MBR或个别分区的启动扇区,而且linux可以手动设置引导加载程序的选择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