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和差很多
url:http://www.4oa.com/office/753/969/200512/96526.html
从总体上讲,欧美的企业管理水平当然要比我们高出一筹,那么这里面有没有什么秘籍?如果在很久以前,人们也许觉得有,但现在随着交往的日益增多,回头再看看他们手里的东西,也就觉得平常了,比如姚明就说:“哈里斯(前中国男篮主教练)并不是武功秘籍,我们不像武侠小说中那样拿一本秘籍练就行了,哈里斯会的大家其实都会。”
然而既然大家都会,为何中美两国的篮球水平大不一样呢?这不禁又让人想起米卢说的一件事情:
“我刚到中国时,队伍准备打中日对抗赛。我采用了一种比较轻松、很有内容的训练方式。一周之后,有人问我什么时候开始正式训练?那时别人不了解我,以为我所做的不是正规训练。一年半后,我们去意大利与拉齐奥队比赛。有几个人去看了罗马队的训练,很有趣的是,罗马队的训练与我当时的训练是一样的。于是有人问我,怎么你的训练与罗马队的训练一样?”
米卢接着说:“其实,在世界强队中,很多的训练内容和方式都是相同的。更重要的是队员的训练态度。去年我看了AC米兰队的训练。看了一小时,基本上与我的训练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就是队员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节奏感、强度和移动。从这点讲,重要的不是训练的内容和时间的长短,而是怎么对待训练。”
难怪米卢这么强调“态度决定一切”,原来它简明扼要地回答了一个范伟式的管理学疑问:“同样是在搞管理,怎么差距就那么大呢?”答案应该是:重视细节的到位。
关于管理,英国企业家和管理学家大卫·雷索尔是这样说的:
“我们应该明白,管理并不是真实的存在,它是话语、是思想,它像科学、像政治、像工程;管理是一个抽象概念,但管理者却是实际存在的,不是抽象概念,他们是由人组成的、是由特殊的专门的人员组成的,他们具有特殊的作用:领导、推动、开发人们潜在的能力。”
这句话当然有好几层含义,不过我这里看中的是这么一层:管理,无论是复杂还是简单,最终都是要由具体的人来担纲的,如果干事情的人他态度不端正,操作不精心,一切都是白搭。说你做的事情容易,做你说的事很难呀!
著名企业家艾科卡也信奉这一点,他相信管理其实就是自始至终去遵循一些简单的原则,“我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抛出几条粗略的观念 —— 我三个月一次的检查制度、我对信息的坚定信念。”
走笔至此,我忽然想到胡适先生创作的一则寓言《差不多先生传》,故事讲的是一个叫差不多的人干什么都是差不多,歪理还不少,最后因为生病请了一个兽医,被治死了:
差不多学生的相貌和我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塘,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遥遥头道,“红塘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河北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忽然得一疾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先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
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病床,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是中国北方的一句习用语,意思是没有很大的差别。过去中国人做事大都不求精细,不求彻底,事情只做了七八就算十足,结果往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这篇文章延伸出来的管理道理是,管理就是要求做事要做到一丝不苟,一定不要事事差不多,可惜这正是许多人的管理盲点!
爱因斯坦经常告诫人们“细节决定成败,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
信不?不信走两步试试!
本文来自: 中科软件园(www.4oa.com)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4oa.com/office/753/969/200512/96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