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链接:http://ac.jobdu.com/problem.php?pid=1512
题目描述:
用两个栈来实现一个队列,完成队列的Push和Pop操作。队列中的元素为int类型。
输入:
每个输入文件包含一个测试样例。对于每个测试样例,第一行输入一个n(1<=n<=100000),代表队列操作的个数。
接下来的n行,每行输入一个队列操作:
1. PUSH X 向队列中push一个整数x(x>=0)
2. POP 从队列中pop一个数。
输出:
对应每个测试案例,打印所有pop操作中从队列pop中的数字。如果执行pop操作时,队列为空,则打印-1。
算法描述:
大多数人的思路是:始终维护s1作为存储空间,以s2作为临时缓冲区。
(1)入队时,将元素压入s1。
(2)出队时,将s1的元素逐个“倒入”(弹出并压入)s2,将s2的顶元素弹出作为出队元素,之后再将s2剩下的元素逐个“倒回”s1。
上述思路,可行性毋庸置疑。但有一个细节是可以优化一下的。即:在出队时,将s1的元素逐个“倒入”s2时,原在s1栈底的元素,不用“倒入”s2(即只“倒”s1.Count()-1个),可直接弹出作为出队元素返回。这样可以减少一次压栈的操作。
上述思路,有些变种,如:
入队时,先判断s1是否为空,如不为空,说明所有元素都在s1,此时将入队元素直接压入s1;如为空,要将s2的元素逐个“倒回”s1,再压入入队元素。
出队时,先判断s2是否为空,如不为空,直接弹出s2的顶元素并出队;如为空,将s1的元素逐个“倒入”s2,把最后一个元素弹出并出队。
有些人能同时想到大众方法和变种,应该说头脑还是比较灵光的。
真正性能较高的,其实是另一个变种。即:
入队时,将元素压入s1。
出队时,判断s2是否为空,如不为空,则直接弹出顶元素;如为空,则将s1的元素逐个“倒入”s2,把最后一个元素弹出并出队。
这个思路,避免了反复“倒”栈,仅在需要时才“倒”一次。以此为基础实现代码如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ack>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n,pushn; string op; stack<int> s1; stack<int> s2; scanf("%d",&n); while(n>0) { cin >> op; if(op == "PUSH") { scanf("%d",&pushn); s1.push(pushn); } else if(op == "POP") { if(s2.empty()) { if(s1.empty()) printf("-1\n"); else{ int k = s1.size(); int popn; while(k > 0) { s2.push(s1.top()); s1.pop(); k--; } printf("%d\n",s2.top()); s2.pop(); } } else { printf("%d\n",s2.top()); s2.pop(); } } n--; }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