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网络通信基本原理

主要内容:

1、通信系统基本组成;

2、数据编码方法;

3、差错处理技术;

4、多路复用技术;

5、数据交换方式

6、两种常规传输控制规程;

一、通信系统基本组成

1、信源/信宿
信号的发送/接收者
数据:  静态存储于不同的介质之上
信号:模拟信号(AnalogSignals),数字信号 (Digital Signals)   
2、通信信道
信息传输的途径,含传输媒体和中继设施
有线信道:双绞线、电缆、光纤等,能量集中在导线附近(各自特点?)
无线信道:自由空间,红外、微波、无线电波等,能量向空间发散,传输效率低,安全性差(各自特点?)
模拟信道:支持模拟信号传输,电话线、双绞线等,使用放大器补充能量
数字信道:支持数字信号传输,光纤等,使用中继器识别和还原
3、信号变换器
变换器:进行信号变换以适合信道传输,或者信宿接收
二、信息和信号
信息和信号都分为数字和模拟两类;
信号是信息在传输介质上的体现形式。
三、信道带宽和信道容量
信道带宽:不失真的传输信号的频率范围;
信道容量: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最大信号量,单位bps;
以上二者成正比关系,常用带宽表示容量;
差错率:出错比特数与传输比特数的比值;
四、调制解调器、编码解码器
调制(Modulaton):将数据信息转换成适合在模拟信道上传输的电磁波(载波)信号,并将频率限制在模拟信道范围内;(调幅,调频,调相,组合调制)
解调(Demodulaton):从模拟信道上收取载波信号,并转化为数字信息;
波特率:每秒钟传送信号的次数,也称调制速率。
比特率:每秒钟传送的二进制位数,也称信道速率
信道速率=波特率xlog2N(N为信号的状态数)

编码/解码(Coding/Decoding):实现模拟信号、数字信号之间的转化。采样、量化、编码;
五、传输编码
分为字符编码,通信编码两部分;
字符编码:用二进制表示字符(BCD,BCDIC,EBCDIC,IA5(ASCII))
通信编码:利用特定电平信号表示二进制0,1;(RS-23,NRZI,曼彻斯特,差分曼彻斯特,4b/5b)

六、差错处理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差错是不可避免的。
1、反馈重传法(ARQ)
发送方发送检错码
->接收方根据编码规则验证数据代码,并将结果反馈
->发送方根据反馈结果决定是否重传
->若在规定时间内发送方未收到反馈,则重传
利用反馈重传法原理:“停-等协议”,“滑动窗口协议
2、“停-等协议”:
半双工,控制简单易于实现,效率低(尤其是在信道质量好,差错率低的情况下,等待ACK占用较多时间)
3、“滑动窗口协议”:针对停等协议改进;
全双工,控制相对复杂,效率高(尤其是在信道质量好,差错率低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合理设置接收方等待时间后)需反馈信道支持,成本增加

停等协议是滑动窗口协议中窗口尺寸为1的特例;

七、检错码
包括信息字段和校验字段;校验字段越长,建错能力越强,编码解码越复杂,冗余信息比例越大,传输效率越低;
1、奇偶校验码
水平、垂直、水平垂直奇偶(纠一位错,检查除两个相同位互补的错)校验码三种

2、循环冗余校验码(Cycle Redundancy Check,CRC):信息字段和校验字段长度任意(无进位除法)
CRC可检测所有影响奇数位的突发错误
可检测所有长度小于或等于多项式阶数的突发错误
可以非常高的概率检测出长度大于多项式阶数的突发错误
一般数据量不大时,使用一般的验错方法,数据量大时,就可以使用CRC校验;据理论统计,用CRC16时,超过17个连续位的错误侦测率为99.9969%,小于此时为100%。

3、正反码:信息字段1个数为奇数,则校验字段取值等于信息字段,反之,校验字段取值等于信息字段的反码;
具有纠正一位错能力,编码效率为50%;
4、海明校验码:纠一位错,同时检测两位错,用于信道质量较好的情况。

八、多路复用
复用的需求:通信中“质”和“量”的要求,现有通信线路的不足及成本因素
复用的基础:现有通信线路(主干)的带宽较大,各种复用技术的产生
复用技术: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模拟技术),TDM(Time division mutiplexing,数字技术),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tiplexing,光纤传输,数字技术),CDM(Code division mutiplexing,数字技术,基于拓频技术),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一种码分复用技术)   
 
复用技术可分为静态和动态复用。
集中传输的思路即为动态按需分配子信道,这样物理信道的利用率更高。(常需要缓冲区),集中传输又常被称为异步时分多路复用(ATDM)

九、数据交换
为什么要进行数据交换:物理线路过长,需要中间节点组成的网络将数据发往目的地,也为了线路的复用。
什么是交换:在多结点通信网络中,为有效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一般希望使用较少的设备和线路实现所有终端的可达性。动态地接通或断开通信线路的过程,称为“交换”。
中间节点不关心数据内容,仅将数据从一个端口交换到另一个端口,直至目的地。因而中间节点成为交换设备,数据传输过程称为交换过程。为区分交换设备和终端设备,常分别称为结点和站点
数据交换常用方式:
电路交换(Circuit)  独占线路
报文交换(Paragraph)存储转发方式
分组交换(Packet)   存储转发方式
1、电路交换(Circuitswitching)
原理:直接利用可切换的物理通信线路,连接通信双方,典型的如电话交换网(端交换局)。
三个阶段:建立电路,传输数据,拆除电路
特点:在发送数据前,必须建立起点到点的物理通路;建立物理通路时间较长,而数据传送延迟较短;独占通信通路,易于形成交换阻塞
2、报文交换(paragraph)
传输单位为整个报文,大小不定
存储转发(storeand forward) 机制
链路共享,节点排队
依据一定的规则动态选择下一条传输路径
网络延迟
3、分组交换(Packet)
一次交换一个固定上限的信息单位(packet)
存储转发方式(store and forward)
分组交换—数据报
分组交换—虚电路(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特点)
虚电路—交换虚电路和永久虚电路
(1)数据报(Datagram)
没有固定的路径;每个分组(packet)独立传输;同一过程中的不同分组可有不同的传输路径
(2)虚电路方式(VirtualCircuit)
虚电路
相对于电路交换而言,这里的路径是逻辑信道
同电路交换一样,每次传输过程具有固定的路径
同样具有路径的建立、传输和拆除过程
交换虚电路(SwitchedVirtual Circuit)
每条虚电路在需要的时候被动态创建
同一传输过程中的路径不变
传输过程结束时路径被释放
永久虚电路(Permanent Virtual Circuit)
通信双方的虚电路预先分配
同一传输过程中的路径不变
传输过程结束时路径不被释放


4、三种交换的传输比较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