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数据库--总结2

1)xDSL是以电话线为传输媒介的传输技术。
2)一般来说,磁带是访问速度最慢的存储介质。
3)p操作要求分配一个资源,每次V操作要求释放一个资源,意味着可能有另一个进程从等待队列进入到就绪队列。
4)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最优适应分配算法是对空闲区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原则。
5)UNIX系统大部分用C语言编写,一少部分是用汇编语言编写。
6)UNIX的输入输出设备被看作是特殊文件。
7)IMS系统是由IBM公司开发,是层次模型数据库。
8)游标是系统为用户开设的一个缓冲区。
9)数据管理系统由高级到低级可分为的排列分为:应用层,语言翻译处理层,数据存取层,数据存储层。
10)第一代数据库管理系统指层次模型数据库系统和网状模型数据库系统。它的产生标志着数据管理由文件系统阶段进入了数据库系统阶段。
11)在存储管理中,为实现地址映射,硬件应提供两个寄存器,一个是基址寄存器,另一个是限长寄存器。
12)通过视图进行查询,首先要进行有效性查询。
13)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E计算机辅助教育,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MI计算机辅助教育管理。
14)数据库用户有DBA,专业用户,应用程序员,最终用户。
15)当出现栈问题时,一般就是排序问题,如果明白道理之后,其实很简单,一定要画图才能万无一失。
16)压栈时要移动指针后放入元素。
17)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设备驱动程序组成的原始操作系统--管理程序--操作程序。
18)进程从运行态到就绪态是由于时间片用完。
19)事物的ACID,是指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
20)死锁的预防有以下三种措施:资源的静态分配策略,允许进程剥夺使用其它进程占用的资源,采用资源有序分配方法。
21)在UNIX中,文件存储器的管理采用的是:成组连接法。
22)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和数据之间的独立性。包括物理独理性和逻辑独立性。物理独立性是指:当存储数据的物理结构发生改变时,而其逻辑结构不用发生变化,从而应用程序不用改变。逻辑独立性: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发生改变时,用户的应用程序,不必改变。
23)数据不一致的根本原因是数据冗余。
24)封锁是数据库并发控制的主要方法。即当某个进程调用某个数据项时,就锁住它,防止其它进程对该数据项的访问。
25)IMS是层次模型建立的数据库系统,是第一代数据库管理统的代表,常常在考试中提到此题。
33)数据的并发操作通常会带来3类问题:丢失更新,不一致分析,读脏数据。
34)当前应用开发工具的发展趋势:采用三层Client/Server结构,对Web应用的支持,开发的.构件式的分布式计算环境。
35)局域网常用的拓扑结构:星型,环型,总线型,树型。
36)对数据进行分离时,必须遵守规范化原则:保持原有函数依赖和无损连接
40)DNS域名服务系统,SMTP电子邮件协议,RIP路由信息协议,NFS网络文件协议。
41)希尔(Shell)法排序:即先确定一个初始增量,一般为Num/2,一次遍历之后,增量减半,位置比较之后小的放于前面,依次一去。
42)操作系统管理:进程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作业管理。
43)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进入内存并运行的是:多道程序设计。
44)程序的并发执行: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程序在计算机系统中处于已开始执行且尚未结束的状态。
45)数据库的三人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数据不保存,数据不共享;在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可以长期共存,但数据共享性差,数据独立性性差,冗余度大,不容易扩充;在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性高,独立性高。
46)事务故障恢复:反向扫描日志文件,对每一个更新操作执行逆操作,如此下去。
   系统故障恢复:正向扫描日志文件,对UNDO队列中的事务进行UNDO队列中的事务进行UNDO处理,对REDO队列中的事务进行REDO处理。
47)冯*诺依曼结构的计算机包括的五大部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48)××关系操作能力可通过两种方式来表示:代数式和逻辑式。
49)RDBMS的层次结构由上到下依次是:应用层,语言翻译处理层,数据存取层,数据存储层。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据库,数据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