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行业40年多来,需求分析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但是MRD驱动的过程不堪重负。因为往往MRD编写会占去很多时间,MRD评审又会占去大量时间,编码完成过后提测,压力又全部倾注在QA身上,往往临计划上线时间,或者体验还差,或者bug还太多,或者项目延期。
使用story,项目完成时间会大大缩短,上市时间大大缩短。主要原因:
A. 采用story模式,将大需求拆为可独立交付的小story,需求清晰明了,节省了大量的需求评审时间。
B. story足够小,设计难度较低,并且改之前的书面详细设计及其评审为“口头沟通为主,文档为辅”,详设环节的时间也大量节省。
C. story足够小,验收标准更明确,测试设计环节简化,评审环节改为口头沟通,节约了大量设计时间。
D. story间并行,不是之前的所有需求评审完成,才开始详设,详设没问题之后才开始编码和测试,因此将需求阶段PM的瓶颈,开发阶段RD的瓶颈、测试阶段QA的瓶颈都被打破。
E. 将RD从文档和评审中解放出来,RD更有时间也更愿意去自测和写单测,bug量减少。
整个项目:
story:
story 包括三部分:用户故事卡片、详细描述、验收标准。
(1)用户故事卡片
三要素:用户、任务和活动、目标
框架:
作为 |
xxx |
我想要 | xxxxx |
以便 | xxxx |
实例:
作为 | 一个书店管理员 |
---|---|
我想要 | 添加新书到书库 |
以便 | 购书者能查阅到这本书 |
(2)详细描述
对如何实现“我想要”的详细描述。
(3)验收标准
Q1:如何确定Story已经完成?
通过验证验收标准里的一系列内容,就能验证实现符合story的需求。
Q2:验收条件通常包括哪些?
a.具体属性
b.功能性验收条件
c.非功能性验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