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信转身:“浙江模式”能走多远?

即使是在面对变革之时,任何企业要突破惯性,走上一条与既往相反的路径,都堪称一项艰巨的挑战。

作为中国最大的电信IT服务商,亚信正在进行这样的挑战。

多年以来,亚信一直隐身于幕后,以定制服务开发方式为电信运营商提供服务。

但就在2017年2月21日,亚信却以前所未有的高调姿态,在一天之内连续发布了基础架构平台、企业客户运营产品套件、智能终端应用开发框架、智慧服务与通信平台、计费产品、智测管理平台等7个产品。

做了多年的定制软件开发的亚信,为何在此时转身产品化?

1

很多电信IT服务业的"老"人,至今都还记得,十年前的一番龙争虎斗。

彼时,大批国际上的计费产品巨头蜂拥入华,并过关斩将,拿下很多项目,一度让以亚信为代表的国内开发商们倍感威胁。

其原因在于,国内IT服务商的业务模式,都是向运营商派驻大量的软件开发人员,根据运营商的业务需求,提供全套的定制开发服务。

而这些国际厂商则是向运营商提供成熟的商业套装软件产品,再根据运营商的业务与需求差异,进行少量的定制开发和参数修改,就直接投入使用。

在此之前,这一业务模式已经在欧美市场有成功实践,而且它很容易复制铺开。因此,与国际巨头合作的试点,大都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如果这些试点合作顺利,整个中国电信IT服务市场都有可能向挟势而来的Amdocs等套装软件商敞开怀抱,行业格局也必将重新洗牌。

其中最受关注的,除了在中国电信的几单,最有名的当数北京移动的BOSS改造。在2005年,这个项目堪称国内电信IT服务业套装软件的顶峰。

这个项目分为两个部分:

(1)计费部分,由BSS/OSS行业的全球老大Amdocs联手惠普拿下。

(2)CRM部分,由全球最顶尖的Siebel和亚信负责。

然而,此后中国移动和Amdocs斗智斗勇了好几年,最终的结果,还是由亚信全面接管了Amdocs的计费系统。

为何如此?

系统上线之前,北京移动的评估结果是,Amdocs的套装软件至少可以自动配置60%的功能,需要定制开发和修改的部分并不多。

但实际部署后才发现,中国运营商的资费和套餐政策极为复杂,业务流程也与欧美运营商大相径庭。因此,Amdocs既有的能力完全支撑不了中国运营商的业务。

套装软件达不到事前的预期,大部分都需要重新开发。对于AMDOCS来说,这意味着需要投入巨大的研发资源,来适应中国市场的特殊性,成本非常大;而对于北京移动来说,既然是定制开发,何苦要国外的套装软件厂商来做?

一开始,Amdocs还乐观地认为:为北京移动做的定制开发内容,可以放到新版本里,能支持其他的中国省级运营商。但后来Amdocs意识到:中国各地的运营商差异非常大,这种复制不现实。

一开始,北京移动还给Amdocs调整的时间,但支撑成本不高投入,套装软件依然没有带来想象的便利快捷。

最终,北京移动和Amdocs宣告分手,计费系统也由亚信接管,继续走定制开发的路子。

它们的情况并非孤例。在此期间,其他套装软件的试点,也都出现了类似情况。于是,这一轮以业务为核心的产品化,基本宣告失败。

在那个时候,谁也想象不到,在多年之后,曾经坚定提供定制开发服务的亚信,也推出了自己的套装软件产品。

它会重蹈Amdcos当年的覆辙吗?

2

时移事易。

与当年海外巨头的贸然杀入相比,亚信如今的战略迁移,其实是为了顺应技术与产业形势变化的应变之道。两者看似相近,但其实已有巨大不同。

从2010年以来,向虚拟化转型、向云化转型、向软件化转型,已经成为所有运营商IT系统的大势所趋。

其原因在于,由于运营商的IT系统对可靠性要求高,而且高度定制化,所以从架构到代码,很多都是只要新业务运行稳定,就会保留下来,不敢轻易变动。日积月累之后,整个系统自然从简单到复杂,愈显繁冗。

亚信转身:“浙江模式”能走多远?_第1张图片

亚信转身:“浙江模式”能走多远?_第2张图片

(中国移动核心IT系统演情况)

浙江移动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王晓征甚至将运营商的IT系统问题,总结为了"十宗罪"(详见下图):

因此,运营商的IT系统不得不参考互联网先进架构经验,将所有网元全面解耦,再重新进行全局化的管理。

从横向来讲,主要是实现硬件与软件的解耦、前端交互与逻辑的解耦、核心业务模块间的解耦、通用应用 (通用能力中心)与核心应用(应用中心)的解耦,最终实现应用的中心化。

而在纵向上,则主要实现应用软件与技术组件分离、数据与业务逻辑分离,提供标准化的技术 能力,最终实现技术的平台化。

3

正是运营商IT系统云化的大潮,推动了亚信的转向产品化。

定制软件开发模式的一个症结,是复复性开发,即使很多的业务和代码都基本相同,也必须一次又一次地地从头开发调试部署,既浪费了人力物力,也耽搁了开发时间。

"我们一直始终在思考,如何将这么多年的业务与服务能力沉淀下来,让它变得更加可持续、可演进、更有生命力,而不是一遍又一遍地翻新旧需求。"亚信软件副总裁王力平说。

2016年3月,亚信AIF(基础架构平台)1.0版本正式发布。

这个亚信自主研发的企业级分布式云化PaaS平台,正是其IT系统公共业务能力的沉淀。

它把运营商IT系统中,可以复用的通用能力和业务逻辑提取出来,沉淀固化后进行封装,对外提供标准的开放接口,供不同的上层应用调取,从而大幅减少重复开发,缩短了业务开发和上线的时间。

就像是一组聚会蛋糕--传统蛋糕是一个整体,吃的时候需要用刀切开,而聚会蛋糕则是预先就做成了不同颜色、不同口味、单独包装的小包装,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需求,任意组合,任意取用。

在去年刚发布的时候,AIF1.0只提供了服务编排、缓存、流程等环节的5个组件,而到了今年2月,刚发布的AIF 2.0已经包括了16个组件。

"里面每一个组件都是可以独立的。"王力平说,每一个技术组件,都是面对不同技术需求设计的,组件与组件之间全解耦,都可以独立版本演进、发布与部署;而在AIF的统一框架构下,这些组件更可以相互协作,构成一个有机的生态体系。

比如,亚信此次重点发布的7个产品,不论在平台层、应用层,还是交互层,本质上都是可以独立的组件。

比如,AIF 2.0是分布式云化技术平台,业务基线系统BoB(Baseline of Business)用于业务流程定制;艾扑(IPU)用于运营商APP的运营与开发;亚信智慧服务中心ISAC提升客户的服务交互体验;VerisBilling V8.0提供更智能化的云化计费;智能测试平台AITM打造端到端、自动化的互联网应用测试与管理,等等。

4

值得注意的是,推出这些产品,并不意味着亚信就会迅速转变成为一家软件产品公司。

"归根到底,亚信会是一个有产品的服务型公司。"亚信软件CEO高念书说,亚信推出的所有产品,其实都是基于亚信对行业和用户的理解,目标也是为客户提供更快速、更智能、更优秀的服务能力、维护能力与销售能力。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亚信与浙江移动的核心IT系统转型合作。

此前,浙江移动自2011年就已经开始了IT支撑系统的转型探索,并在行业中率先实践底层架构x86化、云资源池。

但只有真正完成IAAS、PAAS、SAAS三层的构建,运营商的IT系统云化才能说真正完成。而浙江移动此前的工作,主要都还是集中在IAAS层。

因此,浙江移动自2015年开始引入亚信AIF,着手打造功能完备、管理智能、能真正实现动态调度的PasS层服务集成平台。

同年12月10日,服务集成平台在浙江移动的DCOS(数据中心操作系统)平台成功上线,成为国内运营商领域,核心IT系统在分布式、云化、容器化的环境上线并进行生产支撑的首个案例。

在整个DCOS平台中,服务集成平台作为接口交互平台,通过网状网(第三方接入)和OSB(自有渠道接入)实现API调度管控,通过CSF(服务总线)、DADB(数据总线)、MsgFrame(消息总线)、ComFrame(流程总线)等各类资产对中心服务进行集成,成为了整个微服务架构的核心承载。

"这是一次极具意义的试点。"王晓征说,通过服务集成平台的部署运行,浙江移动DCOS化的核心IT系统更加轻盈主动,服务调用可见、可管、可控,系统抗压能力大幅提升。

比如,容量管理被动变主动,从"给多少用多少"变成"用多少给多少",可根据业务负载自动弹性扩缩容,应用的扩缩容时间从传统集成方式的2-3天,缩短到了秒级。

比如,将应用和依赖统一封装,隐藏了数据中心硬件和软件运行环境的复杂性,让开发、测试、 生产的运行环境保持一致,降低了应用的集成周期和难度,部署方式从"安装-配置-运行"转变为"复制-运行",真正实现了一键部署。

比如,所有组件采用分布式架构,应用跨机房分布式调度,可以自动为宕机服务器上运行的节点重新分配资源并调度,保障业务不掉线,实现故障自愈。

比如,通过服务集成平台的log4x服务日志模块,建立服务调用链,实现各个系统服务调用的串接,从而能够快速 了解各服务的运行状况,通过界面就可直观、便捷、精准的定位问题。 

比如,彻底打破传统业务支撑系统的瀑布开发和集中割接上线的方式,改为"化繁为简、小步快跑,迭代上线",实现了新老架构的无缝对接和平滑过渡。

比如,浙江移动的第三代架构项目建设内容拆分为15个里程碑,进行25次上线,从而通过内部设计和项目精细化管控,彻底消化了建设上线对系统的影响。

5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模式"的成功,并不意味着AIF就已经一片坦途。

"亚信与浙江移动的AIF合作,能够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浙江移动自己有强大的技术开发实力。"一位业内的专家朋友如此评价说,这就好像亚信准备了各种好菜,而浙江移动也有不错的厨子。"

事实也是如此。

AIF让运营商可以轻松地编排和构建业务智能系统。运营商的人员只需要编写和编排自己相关的业务逻辑,而其他的工作--比如访问数据、访问缓存,调度硬件设备等等,都可以交给AIF去做。

简单来说,亚信通过AIF和各种组件,将各种公用能力和网络资源抽取出来,构成一个足够厚、足够灵活的PAAS平台,让运营商的业务和产品以更简便的方式来调用,从而像搭积木一样,更轻松地实现各种业务功能。

但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很多客户未必具有编排和构建业务的技术实力。"并不是每一家运营商,每一个省公司,都有这样的好厨子。"前文提及的专家说。

尽管如此,对亚信来说,从服务到产品这一步,依然是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这些产品最大的价值,是让亚信全面提升了对运营商的服务支撑能力,未来能以更少的人工、更快的速度,更好的质量来协助运营商完成IT系统的云化转型。

正如王力平说,亚信产品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如何标准化,而是如何切实解决客户的实际问题。

这也正是如今的AIF,与当年的Amdcos套装软件之间最大的不同。

比如,在整个中心化设计的基础上,亚信提供了一个混合架构的解决方案,可以将整个系统的解耦分成几步,一个中心、一个中心地建设,逐渐过渡完成。这已经是工程化的问题,但因为有这样的考虑,运营商IT系统的云化就可以更加方便从容。

比如,此前很少有产品,能够在产品层面就把运维工作考虑在内,而亚信从注册、审计、发展、上线、运行到下线,对所有服务都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监控管理,这让网络运维工作真正轻松下来。

2016年9月,AIF在某省运营商网络上线时,在场运维人员甚至兴奋地说,"运维的幸福日子要到了。"

"我们希望让平台有温度起来。"王力平说。

(钛媒体作者:王云辉,微信公众号:科技杂谈/keji_zatan)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运营商,转型,产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