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伊莉 | 2017-03-09 10:49 |
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按: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蚂蚁程序猿,作者为蚂蚁金服CTO程立。
2016年10月,马云先生在云栖大会上提出“五新”,其中新金融的重担无疑落在蚂蚁金服以及各位行业同仁身上,新金融的目标为普惠,即让金融平等。过去只有20%的企业能够得到金融机构的服务,蚂蚁金服的使命就是让80%的金融需求得到满足。在内部马云先生针对新金融提出要将“Fintech“发展为”Techfin“,表面看来这似乎是个文字游戏,仔细思考其实是一种思想转变。Fintech代表的是基于现有的金融业务模式通过技术来降低成本,提升用户体验,而Techfin指的是利用金融技术去创新金融服务。
正如阿里巴巴集团前CTO王坚博士提到过,如果将传统贷款比作乘飞机的话,那小微贷款就是乘直升飞机,虽然都是飞但是原理截然不同。同样的道理Fintech与Techfin目的都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但是服务的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以下是我认为将会推动Techfin大跨步前进的关键技术:交易,服务,连接,决策,分析,智能,核身,信任,体验,同时这也是金融普惠2.0时代未来十年的重要挑战。
1、如何可靠、高效、低成本地处理亿笔/秒交易?
在十年前,如果一个系统每秒能够处理几千笔交易或一万笔交易,它一定是全球最好的系统,而且这样的系统足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原来交易在POS机、ATM机上的交易量是有限的。当移动互联网出现以后,交易的范围不仅仅是资金的转移,而且覆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每秒万笔的交易能力远远不够。支付宝是全球第一个具备每秒10万笔以上交易处理的金融系统。
2016年我们有几个转变, 第一是支付宝的核心账务系统已经运行在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自己研发的OceanBase分布式金融数据库上,第二是16年的双十一大促,支付宝50%的交易运行在阿里云计算平台之上。这些升级说明一件事情:中国人自主研发的数据库、云操作系统和中间件、应用软件已经能够支持全球最繁忙的金融生活平台,打破了欧美对IT核心技术的垄断,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突破。
但这还远远不够,未来的金融生活平台需要能处理每秒一亿笔交易。为什么?因为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交易将不仅仅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且还发生在数以千亿计的设备与设备之间,未来参与交易的也不仅仅是资金,而且是任何有价值的东西,这必然要求交易处理能力能够成百上千倍地提升。所以如何可靠又高效、低成本地处理每秒一亿笔交易,是未来十年内必须要攻克的一个计算难题。
十二年前,支付宝系统从4千行代码、几台服务器起步,到现在已经有几亿行代码、几万台服务器。以这个趋势增长,再加上系统越来越开放互联,可以想见未来我们会看到由百亿行代码、百万台服务器构成的宏大系统。这么庞大和动态变化的系统,如何能够合理地架构与驾驭其复杂性,使其保持健壮、敏捷,这是我们面临的巨大的挑战。通过分布式服务、分层架构、单元化、云计算等架构方法,目前我们已经能够较好地驾驭当前规模的系统。但是当系统的规模再上一、两个量级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个趋势,就是这个系统自己必须能够管理自己,这个系统必须有一个大脑。打造拥有“大脑”、可以自适应、自管理、自进化的智慧系统,是我们驾驭未来系统的关键。
第三个关键计算能力是连接。为什么这些年来在金融生活领域有这么多的创新?连接是一种核心力量。以目前非常普及的移动线下支付为例,它的背后其实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连接能力,一是在2010年的时候支付宝发明的快捷支付,将钱包账户和银行账户可以非常安全便捷地连接起来,二是支付宝发明的二维码和声波支付,可以将钱包账户与商家系统方便安全地连接起来。再以余额宝为例,它的创新是将货币基金与支付宝账户连接起来,又进一步连接到所有金融生活场景,从而为普通老百姓打造了一项普惠的理财服务。所以说,连接是在互联网时代创新的一个重要计算能力。
现在蚂蚁金服的平台深度连接了数亿的用户端、数以百万计的商家、数以千计的金融机构,构成了一张庞大的金融生活网络,让如此复杂的网络可以安全高效地运转,挑战非常大。展望未来,会有数十亿、上百亿乃至更多的自主节点连在一起,在这张巨型网络中,如何能够让数据、资金、服务安全、自由、高效地流动,是一个需要面对的重大挑战。蚂蚁金融正在打造一个开放的“蚂蚁连接器”平台,希望用这个连接平台去应对这个挑战。我们也希望将“蚂蚁连接器”开放给所有的合作伙伴来使用,让更强的连接计算能力带来更多的金融生活服务创新。
下一项计算能力是决策。在你点击支付宝的支付按钮时,这次支付能不能执行、怎么执行,涉及到数十次决策,其中仅安全相关的决策平均就有八次。每一次决策背后要查询大量的数据,做大量的计算,需要高效、精准地完成。未来要处理每秒1亿笔交易,意味着每秒钟至少要处理几十亿的决策。什么样的平台能够低成本地支持每秒几十亿次的实时、精准、深度的决策?
蚂蚁的决策平台经历了几代的发展,第一代的决策平台是用传统数据库去搭建的,在第二代决策平台中,我们就必须引进专门的分布式计算与存储引擎了,在第三代决策平台中,我们开始将决策进行分层处理,用轻量引擎处理大部分简单的决策场景,把复杂的场景交给更重的决策引擎去解决。要进一步提升决策引擎的能力与效率,需要有更先进的架构与底层软硬件技术,这是未来几年必须要完成的重大突破。
为什么以前叫信息时代,现在叫数据时代?我的理解是,信息时代是人通过数据去做抽取信息,发现知识,然后交给机器去机械的计算;而在数据时代,我们不再需要人将数据转换成信息,而是机器本身开始足够“聪明”,能够理解数据、抽取信息、发现知识,通过数据去洞察这个世界。这是大数据时代很本质的一个能力。
以蚂蚁金服的风控系统为例,早期的风控系统是靠安全专家通过观察各种风险数据,设计风险规则与策略,交给系统来执行,以保证资金的安全。但现在蚂蚁的风控系统以“安全大脑”为中心,能够自己从海量数据中学习模型,去洞察每一笔交易背后的人、设备、环境与行为的风险。对安全、对信用、对这个世界的实时、真实、细致的洞察能力,是未来整个金融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计算能力,有待我们去突破。
当我们讲到普惠金融时,很大的难点是如何能利用有限的人力财力去为尽可能广、尽可能多的用户提供尽可能深度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蚂蚁金服的愿景是,未来十年要能够为全球超过20亿的用户提供普惠的金融生活服务,只有发挥机器的智能才能解决这种规模下的普惠难题。
当我们谈到机器智能时,机器是不是真正具备智能,有一、两个非常基本的测试,它能否通过图灵测试,或者费根鲍姆测试。我们希望未来能够打造出金融生活领域的机器专家,你跟机器对话,你感受不到它是机器,而是感觉就像是银行的金融服务顾问一样专业和贴心。我们正在打造这种智能服务能力的路上,就像刚刚阿里云的首席科学家靖人与大家分享的,去年的“双十一”蚂蚁金服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处理了94%的用户服务请求,现在每天可以处理150万次以上的用户咨询。我们相信未来十年内,机器在金融生活服务领域可以成为专家。
对于通过互联网开展金融服务来说,有一个很基本的难题,如何通过机器远程以非常真实、非常自然的方式去识别人的身份。能够对人的身份做识别和认证,是所有金融活动开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我们相信生物识别与大数据,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通过这个领域持续探索,我们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蚂蚁金服的人脸识别已经在各种金融生活场景广泛地应用,并取得了非常好的结果。我们相信在未来几年内,通过机器去真实、自然地识别与认证人的难题,可以得到彻底解决,为金融的进一步普惠化,扫清障碍。
当数字世界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时,我们开始将自己的资金和重要信息托管在其中时,我们对它有一个非常自然的需求,就是它必须是安全的、可信的、不可篡改的。有一种新的技术叫区块链,它运用分布式技术与安全算法,让数字世界具备这样的特性。蚂蚁金服正在深入研究区块链的核心技术与安全,并且探索用区块链去为金融生活场景增加信任。比如,我们在打造一个互联网公益场景的信任链,时间关系不展开了。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其实我们同时生活在三个世界中,第一个是物理的世界,第二个是占据我们越来越多时间的数字世界,第三个是精神世界。现在来看,由于技术的力量、计算的力量,这三者越来越融为一体,给我们带来不断创新的体验。我们接下来来看一下视频,看看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可以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全新金融生活体验。
我回顾一下。在过去十年中,我们的金融生活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改变,其实是得益于这个时代。在过去十年,大家熟悉的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相互结合,支持了金融生活的普惠与创新,这些技术我们可以称之为数字普惠金融技术1.0。在走向未来十年的时候,我们需要特别关注这样一些会带来普惠金融能力新的飞跃的计算技术,我们可以称之为数字普惠金融技术2.0。
首先是人工智能,当计算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当数据丰富度到达一定程度、当机器学习算法得到突破时,机器的智能一定会有重大突破;
其次是生物识别,它能够解决未来普惠金融非常基础的一个问题,就是怎么能够真实、自然地去识别与认证人的身份;
再次是区块链,它会解决数字世界的信任问题,它也是互联网从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的能力升级;
还有是两项未来与场景非常相关的技术,一个是物联网,一个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通过在这些新的技术方向上不断创新与突破,我们一定能够解决前面分享的九个计算难题,创造出新的金融,创造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