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树集合分裂(SPIHT)算法的过程详解和Matlab实现(2)数学表述

上一篇文章我们讨论了SPIHT算法与EZW算法的关系,介绍了SPIHT算法的树结构、分集规则和有序表的构建。在此基础上,我们接下来讨论算法的编码原理。下文给出了比较详细的数学描述,吃透了这一过程,就比较容易写出程序代码了。

SPIHT算法的编码过程如下:
(1)初始化
输出初始阈值T的指数 N = floor ( log2 ( max{| Cr,c |} ) ) (Matlab函数 floor( num ) 给出不大于数值 num 的最大整数)
定义: LSP 为空集
LIP = {(r,c) | (r,c)∈H }
LIS = {D(r,c) | (r,c)∈H 且(r,c)具有非零子孙}
初始的LIS中各表项类型均为‘D’, LIS 和 LIP 中 (r,c) 的排列顺序与EZW算法零树结构的扫描顺序相同(即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Z”型次序排列)。
(2)排序扫描
1)扫描LIP队列
对LIP队列的每个表项 (r,c) :
① 输出SnOut(r,c)(函数SnOut判断(r,c)的重要性);
② 如果SnOut(r,c)= 1,则向排序位流Sn输出‘1’和(r,c)的符号位(由‘1’、‘0’表示),然后将(r,c)从LIP队列中删除,添加到LSP队列的尾部。
③ 如果SnOut(r,c)= 0,则向排序位流Sn输出‘0’。
2)扫描LIS队列
对LIS队列的每个表项 (r,c) :
① 如果(r,c)是‘D’型表项
输出SnOut(D (r,c));
* 如果SnOut(D (r,c))= 1
向排序位流Sn输出‘1’;
对每个(rO,cO) ∈O (r,c)
输出SnOut(rO,cO)
* 如果SnOut(rO,cO)= 1,则向排序位流Sn输出‘1’和(rO,cO)的符号位,将(rO,cO)添加到LSP的尾部;
* 如果SnOut(rO,cO)= 0,则向排序位流Sn输出‘0’,将(rO,cO)添加到LIP的尾部。
判断L (r,c) 是否为空集
如果L (r,c) 非空,则将(r,c)作为‘L’型表项添加到LIS的尾部;
如果L (r,c)为空集,则将‘D’型表项(r,c)从LIS中删除。
* 如果SnOut(D (r,c))= 0
则向排序位流Sn输出‘0’。
② 如果(r,c)是‘L’型表项
输出SnOut(L (r,c));
* 如果SnOut(L (r,c))= 1,则向排序位流Sn输出‘1’,然后将(r,c)的4个孩子(rO,cO)作为‘D’型表项依次添加到LIS的尾部,将‘L’型表项(r,c)从LIS中删除;
* 如果SnOut(L (r,c))= 0,则向排序位流Sn输出‘0’。
(3)精细扫描
将上一级扫描后的LSP列表记为LSP_Old,对于(r,c)∈ LSP_Old ,
将系数Cr,c的绝对值转换为二进制表示Br,c;
输出Br,c中第N个最重要的位(即对应于2^N权位处的符号‘1’或‘0’)到精细位流Rn。
(4)更新阈值指数
将阈值指数N减至N—1,返回到步骤(2)进行下一级编码扫描。

你可能感兴趣的:(C++,c,算法,C#,mat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