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Java领域最Railsful的框架,Play有如一股清新之风,以不破不立之势,一扫以往JavaEE开发臃肿庞杂之惑,迅速建立起了独特的简单之美。Play框架架构于标准的Java体系之上,开发起来却与Rails框架非常神似;其框架本身的核心代码只有不到2万7千行(含注释),可谓小巧精致,非常极简主义,却包含了从Web框架到对象持久、从动态编译到单元测试、从缓存到异步作业框架、从插件到模块扩展体系等众多功能,是一个全栈框架——“All you need to create a cool web application”;它吸收并重用了大量已有Java类库,却依然能够独树一帜、标新立异。
如果说当年的Spring框架,是以“JavaEE without EJB”打出了响亮的口号,将传说中的EJB组件技术和昂贵的EJB容器轰下神坛;那么现在的Play框架,则类似“JavaWeb without EE”,甚至不需要Servlet,它更彻底地宣称,自己是一个代替企业级Java框架栈的、清爽的平台。
Play框架一开始就宣布,这是一个“无痛的Java框架”,关注于开发人员的生产力,针对RESTful架构,是敏捷软件开发的绝佳搭档:
1、没有了“编译-打包-部署”,直接“修改-保存-刷新”;
2、非常详细的编译错误提示
3、简单的无状态MVC架构
4、HTTP直接映射到代码调用
5、高效的模板引擎
6、强化的JPA
7、测试驱动开发
8、全栈式应用框架
我把以上几点称为其八大“美学”特征,但是,在试用了Play框架,并作初步的分析之后,我却又逐渐发现其如下的八大“暴力”特征:
1、自带嵌入式的Java编译器,不再需要构建工具编译、打包代码;
2、自带嵌入式的HTTP服务器,不再需要打包部署到Servlet容器;
3、自带在嵌入式服务器中运行的测试框架,所有的测试类,必须以测试模式启动服务器方式执行
4、严格按MVC组织应用代码,各层组件类必须继承基类,没有“优雅”的接口实现,也不用依赖注入;
5、对渲染响应结果的跳转控制,居然使用“异常”抛出机制 ;
6、控制器类的Action方法通通是静态的,直接调用静态方法即为Action链重定向;
7、将模型类的字段声明为public,再通过框架编译成私有字段和公共属性访问方法,访问模型对象的属性时也不使用get/set;
8、打破Java的封闭类定义,可以为Java类库中的类定义增强方法,并在响应模板中嵌入的增强对象上调用。
综合起来,统称为Play框架的“暴力美学”比较合适。这样一个矛盾的结合体,究竟会是怎样一个框架?它又是如何做到的呢?我很疑惑,也很期待,希望能够从框架的源码入手,通过抽丝剥茧,层层解读,找到答案。
Play框架的命名,正是为了一反传统JavaEE开发的臃肿,代表着一种轻松、玩乐、写意的态度,因此为不失其初衷,我想也给接下来的几篇文章取一个轻松的名字,就叫Playing Play!系列吧,应该很合适。
liuu.ite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