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配器模式的核心思想:把原有的接口转变成调用者所期望的接口,从而使不同接口的类可以一起工作。
适配器中包含如下3个角色。
●源角色Adaptee:需要适配的目标或接口。
●目标角色Target:所期望得到的接口。
●适配器角色Adapter:适配器类是本模式的核心,用来把源接口转换成目标接口,显然这3者角色之间的交互关系便组成了适配器模式的原型。
适配器也叫做包装器模式(Wrapper),根据适配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将适配器模式分为3种子类型。
●类的适配器模式:用于对类进行适配。
●对象的适配器模式:用于对对象进行包装。
●接口的适配器模式:用于对接口抽象化。
第一种:类的适配器模式,见代码理解
//源类Adaptee
public class Source{
public void operation1(){
System.out.println("原始类的方法");
}
}
//目标接口Target
public interface Targetable{
//与源类相同的接口函数
public void operation1();
//新的接口函数,源类中没有
public void operation2();
}
//适配器模式,继承源类,并实现目标接口
public class Adapter extends Source implements Targetable{
//实现目标类的新接口函数
public void operation2(){
System.out.println("适配目标类后的方法");
}
}
第二种:对象的适配器模式,见如下代码理解
//包装器模式
public class Wrapper implements Targetable{
//源类对象
private Source source;
//取得源类对象
public Wrapper(Source source){
super();
this.source = source;
}
//调用源类对象的方法
public void operation1(){
source.operation1();
}
//实现目标类的新接口函数
public void operation2(){
System.out.println("包装目标类后的方法");
}
}
第三种:接口的适配器模式,见代码理解
●Sourceable是定义了多个接口函数的接口类。
●DefaultWrapper是一个抽象类,它实现了接口Sourceable,并且为每一个接口函数提供了默认的实现。
依据DefaultWrapper就可以编写不同的实现,在实现中只需要重写部分待实现的函数,而不是要重写全部。
见如下代码理解:
//源接口
public interface Sourceable{
public void operation1();
public void operation2();
}
//默认适配器类DefaultWrapper
public abstract class DefaultWrapper implements Sourceable{
public void operation1(){}
public void operation2(){}
}
//两个实现类,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实现
public class SourceSub1 extends DefaultWrapper{
public void operation1(){
System.out.println("源接口的一个实现子类Sub1");
}
}
public class SourceSub2 extends DefaultWrapper{
public void operation2(){
System.out.println("源接口的一个实现子类Sub2");
}
}
java中的应用->
→对象的适配器模式:Iterator适配器
→对象的适配器模式:Enumeration适配器
→接口的适配器模式:AWT事件适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