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 sql性能优化总结

选择最有效率的表名顺序(只在基于规则的优化器中有效)
ORACLE的解析器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处理FROM子句中的表名,因此FROM子句中写在最后的表(基础表 driving table)将被最先处理。 在FROM子句中包含多个表的情况下,你必须选择记录条数最少的表作为基础表。当ORACLE处理多个表时, 会运用排序及合并的方式连接它们。首先,扫描第一个表(FROM子句中最后的那个表)并对记录进行派序,然后扫描第二个表(FROM子句中最后第二个表),最后将所有从第二个表中检索出的记录与第一个表中合适记录进行合并。
例如:   表 TAB1 16,384 条记录
         表 TAB2 1      条记录
     选择TAB2作为基础表 (最好的方法)
     select count(*) from tab1,tab2   执行时间0.96秒
     选择TAB2作为基础表 (不佳的方法)
     select count(*) from tab2,tab1   执行时间26.09秒
如果有3个以上的表连接查询, 那就需要选择交叉表(intersection table)作为基础表, 交叉表是指那个被其他表所引用的表。
例如:   EMP表描述了LOCATION表和CATEGORY表的交集。
SELECT *
FROM LOCATION L ,
      CATEGORY C,
      EMP E
WHERE E.EMP_NO BETWEEN 1000 AND 2000
AND E.CAT_NO = C.CAT_NO
AND E.LOCN = L.LOCN
将比下列SQL更有效率
SELECT *
FROM EMP E ,
LOCATION L ,
      CATEGORY C
WHERE  E.CAT_NO = C.CAT_NO
AND E.LOCN = L.LOCN
AND E.EMP_NO BETWEEN 1000 AND 2000
WHERE子句中的连接顺序。
   ORACLE采用自下而上的顺序解析WHERE子句,根据这个原理,表之间的连接必须写在其他WHERE条件之前, 那些可以过滤掉最大数量记录的条件必须写在WHERE子句的末尾。
例如:
(低效,执行时间156.3秒)
SELECT …
FROM EMP E
WHERE  SAL > 50000
AND    JOB = ‘MANAGER’
AND    25 < (SELECT COUNT(*) FROM EMP
             WHERE MGR=E.EMPNO);
(高效,执行时间10.6秒)
SELECT …
FROM EMP E
WHERE 25 < (SELECT COUNT(*) FROM EMP
             WHERE MGR=E.EMPNO)
AND    SAL > 50000
AND    JOB = ‘MANAGER’;


SELECT子句中避免使用 ‘ * ’
当你想在SELECT子句中列出所有的COLUMN时,使用动态SQL列引用 ‘*’ 是一个方便的方法。不幸的是,这是一个非常低效的方法。 实际上,ORACLE在解析的过程中, 会将’*’ 依次转换成所有的列名, 这个工作是通过查询数据字典完成的, 这意味着将耗费更多的时间。


减少访问数据库的次数
当执行每条SQL语句时, ORACLE在内部执行了许多工作: 解析SQL语句, 估算索引的利用率, 绑定变量 , 读数据块等等。 由此可见, 减少访问数据库的次数 , 就能实际上减少ORACLE的工作量。
例如,
    以下有三种方法可以检索出雇员号等于0342或0291的职员。
方法1 (最低效)
    SELECT EMP_NAME , SALARY , GRADE
    FROM EMP
    WHERE EMP_NO = 342;
     SELECT EMP_NAME , SALARY , GRADE
    FROM EMP
    WHERE EMP_NO = 291;
方法2 (次低效)
       DECLARE
        CURSOR C1 (E_NO NUMBER) IS
        SELECT EMP_NAME,SALARY,GRADE
        FROM EMP
        WHERE EMP_NO = E_NO;
    BEGIN
        OPEN C1(342);
        FETCH C1 INTO …,..,.. ;
                OPEN C1(291);
       FETCH C1 INTO …,..,.. ;
         CLOSE C1;
      END;
方法3 (高效)
    SELECT A.EMP_NAME , A.SALARY , A.GRADE,
            B.EMP_NAME , B.SALARY , B.GRADE
    FROM EMP A,EMP B
    WHERE A.EMP_NO = 342
    AND   B.EMP_NO = 291;
注意:
在SQL*Plus , SQL*Forms和Pro*C中重新设置ARRAYSIZE参数, 可以增加每次数据库访问的检索数据量 ,建议值为200.


使用DECODE函数来减少处理时间
使用DECODE函数可以避免重复扫描相同记录或重复连接相同的表。
例如:
   SELECT COUNT(*),SUM(SAL)
   FROM EMP
   WHERE DEPT_NO = 0020
   AND ENAME LIKE ‘SMITH%’;
   SELECT COUNT(*),SUM(SAL)
   FROM EMP
   WHERE DEPT_NO = 0030
   AND ENAME LIKE ‘SMITH%’;
你可以用DECODE函数高效地得到相同结果
SELECT COUNT(DECODE(DEPT_NO,0020,’X’,NULL)) D0020_COUNT,
        COUNT(DECODE(DEPT_NO,0030,’X’,NULL)) D0030_COUNT,
        SUM(DECODE(DEPT_NO,0020,SAL,NULL)) D0020_SAL,
        SUM(DECODE(DEPT_NO,0030,SAL,NULL)) D0030_SAL
FROM EMP WHERE ENAME LIKE ‘SMITH%’;
类似的,DECODE函数也可以运用于GROUP BY 和ORDER BY子句中。

整合简单,无关联的数据库访问
如果你有几个简单的数据库查询语句,你可以把它们整合到一个查询中(即使它们之间没有关系)
例如:
SELECT NAME
FROM EMP
WHERE EMP_NO = 1234;

SELECT NAME
FROM DPT
WHERE DPT_NO = 10 ;

SELECT NAME
FROM CAT
WHERE CAT_TYPE = ‘RD’;
上面的3个查询可以被合并成一个:
SELECT E.NAME , D.NAME , C.NAME
FROM CAT C , DPT D , EMP E,DUAL X
WHERE NVL(‘X’,X.DUMMY) = NVL(‘X’,E.ROWID(+))
AND NVL(‘X’,X.DUMMY) = NVL(‘X’,D.ROWID(+))
AND NVL(‘X’,X.DUMMY) = NVL(‘X’,C.ROWID(+))
AND E.EMP_NO(+) = 1234
AND D.DEPT_NO(+) = 10
AND C.CAT_TYPE(+) = ‘RD’;
(译者按: 虽然采取这种方法,效率得到提高,但是程序的可读性大大降低,所以读者 还是要权衡之间的利弊)
删除重复记录
最高效的删除重复记录方法 ( 因为使用了ROWID)
DELETE FROM EMP E
WHERE E.ROWID > (SELECT MIN(X.ROWID)
                   FROM EMP X
                   WHERE X.EMP_NO = E.EMP_NO);

用TRUNCATE替代DELETE
当删除表中的记录时,在通常情况下, 回滚段(rollback segments ) 用来存放可以被恢复的信息。 如果你没有COMMIT事务,ORACLE会将数据恢复到删除之前的状态(准确地说是恢复到执行删除命令之前的状况)
而当运用TRUNCATE时, 回滚段不再存放任何可被恢复的信息。当命令运行后,数据不能被恢复。因此很少的资源被调用,执行时间也会很短。
(译者按: TRUNCATE只在删除全表适用,TRUNCATE是DDL不是DML)
尽量多使用COMMIT
只要有可能,在程序中尽量多使用COMMIT, 这样程序的性能得到提高,
COMMIT所释放的资源:
a.       回滚段上用于恢复数据的信息。
b.       被程序语句获得的锁
c.       redo log buffer 中的空间
d.       ORACLE为管理上述3种资源中的内部花费
(译者按: 在使用COMMIT时必须要注意到事务的完整性,现实中效率和事务完整性往往是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用Where子句替换HAVING子句
      避免使用HAVING子句, HAVING 只会在检索出所有记录之后才对结果集进行过滤。 这个处理需要排序,总计等操作。 如果能通过WHERE子句限制记录的数目,那就能减少这方面的开销。
例如:
     低效:
     SELECT REGION,AVG(LOG_SIZE)
     FROM LOCATION
     GROUP BY REGION
     HAVING REGION REGION != ‘SYDNEY’
     AND REGION != ‘PERTH’
      高效
     SELECT REGION,AVG(LOG_SIZE)
     FROM LOCATION
     WHERE REGION REGION != ‘SYDNEY’
     AND REGION != ‘PERTH’
     GROUP BY REGION
(译者按: HAVING 中的条件一般用于对一些集合函数的比较,如COUNT() 等等。 除此而外,一般的条件应该写在WHERE子句中)
减少对表的查询
在含有子查询的SQL语句中,要特别注意减少对表的查询.
  例如:
     低效
          SELECT TAB_NAME
          FROM TABLES
          WHERE TAB_NAME = ( SELECT TAB_NAME
                                FROM TAB_COLUMNS
                                WHERE VERSION = 604)
          AND DB_VER= ( SELECT DB_VER
                           FROM TAB_COLUMNS
                           WHERE VERSION = 604)
     高效
          SELECT TAB_NAME
          FROM TABLES
          WHERE  (TAB_NAME,DB_VER)
= ( SELECT TAB_NAME,DB_VER)
                   FROM TAB_COLUMNS
                   WHERE VERSION = 604)
     Update 多个Column 例子:
     低效:
           UPDATE EMP
           SET EMP_CAT = (SELECT MAX(CATEGORY) FROM EMP_CATEGORIES),
              SAL_RANGE = (SELECT MAX(SAL_RANGE) FROM EMP_CATEGORIES)
           WHERE EMP_DEPT = 0020;
     高效:
           UPDATE EMP
           SET (EMP_CAT, SAL_RANGE)
= (SELECT MAX(CATEGORY) , MAX(SAL_RANGE)
FROM EMP_CATEGORIES)
           WHERE EMP_DEPT = 0020;

通过内部函数提高SQL效率.
      SELECT H.EMPNO,E.ENAME,H.HIST_TYPE,T.TYPE_DESC,COUNT(*)
     FROM HISTORY_TYPE T,EMP E,EMP_HISTORY H
     WHERE H.EMPNO = E.EMPNO
AND H.HIST_TYPE = T.HIST_TYPE
GROUP BY H.EMPNO,E.ENAME,H.HIST_TYPE,T.TYPE_DESC;
通过调用下面的函数可以提高效率.
FUNCTION LOOKUP_HIST_TYPE(TYP IN NUMBER) RETURN VARCHAR2
AS
    TDESC VARCHAR2(30);
    CURSOR C1 IS 
        SELECT TYPE_DESC
        FROM HISTORY_TYPE
        WHERE HIST_TYPE = TYP;
BEGIN
    OPEN C1;
    FETCH C1 INTO TDESC;
    CLOSE C1;
    RETURN (NVL(TDESC,’?’));
END;

FUNCTION LOOKUP_EMP(EMP IN NUMBER) RETURN VARCHAR2
AS
    ENAME VARCHAR2(30);
    CURSOR C1 IS 
        SELECT ENAME
        FROM EMP
        WHERE EMPNO=EMP;
BEGIN
    OPEN C1;
    FETCH C1 INTO ENAME;
    CLOSE C1;
    RETURN (NVL(ENAME,’?’));
END;

SELECT H.EMPNO,LOOKUP_EMP(H.EMPNO),
H.HIST_TYPE,LOOKUP_HIST_TYPE(H.HIST_TYPE),COUNT(*)
FROM EMP_HISTORY H
GROUP BY H.EMPNO , H.HIST_TYPE;
(译者按: 经常在论坛中看到如 ’能不能用一个SQL写出….’ 的贴子, 殊不知复杂的SQL往往牺牲了执行效率. 能够掌握上面的运用函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是非常有意义的)

用EXISTS替代IN
在许多基于基础表的查询中,为了满足一个条件,往往需要对另一个表进行联接。在这种情况下, 使用EXISTS(或NOT EXISTS)通常将提高查询的效率。
低效:
SELECT *
FROM EMP (基础表)
WHERE EMPNO > 0
AND DEPTNO IN (SELECT DEPTNO
FROM DEPT
WHERE LOC = ‘MELB’)
    高效:
SELECT *
FROM EMP (基础表)
WHERE EMPNO > 0
AND EXISTS (SELECT ‘X’
FROM DEPT
WHERE DEPT.DEPTNO = EMP.DEPTNO
AND LOC = ‘MELB’)
   用NOT EXISTS替代NOT IN
在子查询中,NOT IN子句将执行一个内部的排序和合并。 无论在哪种情况下,NOT IN都是最低效的 (因为它对子查询中的表执行了一个全表遍历)。  为了避免使用NOT IN ,我们可以把它改写成外连接(Outer Joins)或NOT EXISTS。
例如:
SELECT …
FROM EMP
WHERE DEPT_NO NOT IN (SELECT DEPT_NO
                         FROM DEPT
                         WHERE DEPT_CAT=’A’);
为了提高效率。改写为:
(方法一: 高效)
SELECT ….
FROM EMP A,DEPT B
WHERE A.DEPT_NO = B.DEPT(+)
AND B.DEPT_NO IS NULL
AND B.DEPT_CAT(+) = ‘A’
(方法二: 最高效)
SELECT ….
FROM EMP E
WHERE NOT EXISTS (SELECT ‘X’
                    FROM DEPT D
                    WHERE D.DEPT_NO = E.DEPT_NO
                    AND DEPT_CAT = ‘A’);
用表连接替换EXISTS
     通常来说 , 采用表连接的方式比EXISTS更有效率
      SELECT ENAME
      FROM EMP E
      WHERE EXISTS (SELECT ‘X’
                      FROM DEPT
                      WHERE DEPT_NO = E.DEPT_NO
                      AND DEPT_CAT = ‘A’);
     (更高效)
      SELECT ENAME
      FROM DEPT D,EMP E
      WHERE E.DEPT_NO = D.DEPT_NO
      AND DEPT_CAT = ‘A’ ;
  (译者按: 在RBO的情况下,前者的执行路径包括FILTER,后者使用NESTED LOOP)

用EXISTS替换DISTINCT
当提交一个包含一对多表信息(比如部门表和雇员表)的查询时,避免在SELECT子句中使用DISTINCT。 一般可以考虑用EXIST替换
例如:
低效:
    SELECT DISTINCT DEPT_NO,DEPT_NAME
    FROM DEPT D,EMP E
    WHERE D.DEPT_NO = E.DEPT_NO
高效:
    SELECT DEPT_NO,DEPT_NAME
    FROM DEPT D
    WHERE EXISTS ( SELECT ‘X’
                    FROM EMP E
                    WHERE E.DEPT_NO = D.DEPT_NO);
  EXISTS 使查询更为迅速,因为RDBMS核心模块将在子查询的条件一旦满足后,立刻返回结果。

强制索引失效
如果两个或以上索引具有相同的等级,你可以强制命令ORACLE优化器使用其中的一个(通过它,检索出的记录数量少) .

举例:
  
SELECT ENAME
FROM EMP
WHERE EMPNO = 7935 
AND DEPTNO + 0 = 10    /*DEPTNO上的索引将失效*/
AND EMP_TYPE || ‘’ = ‘A’  /*EMP_TYPE上的索引将失效*/

这是一种相当直接的提高查询效率的办法. 但是你必须谨慎考虑这种策略,一般来说,只有在你希望单独优化几个SQL时才能采用它.

这里有一个例子关于何时采用这种策略,

假设在EMP表的EMP_TYPE列上有一个非唯一性的索引而EMP_CLASS上没有索引.

SELECT ENAME
FROM EMP
WHERE EMP_TYPE = ‘A’
AND EMP_CLASS = ‘X’;

优化器会注意到EMP_TYPE上的索引并使用它. 这是目前唯一的选择. 如果,一段时间以后, 另一个非唯一性建立在EMP_CLASS上,优化器必须对两个索引进行选择,在通常情况下,优化器将使用两个索引并在他们的结果集合上执行排序及合并. 然而,如果其中一个索引(EMP_TYPE)接近于唯一性而另一个索引(EMP_CLASS)上有几千个重复的值. 排序及合并就会成为一种不必要的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你希望使优化器屏蔽掉EMP_CLASS索引.
用下面的方案就可以解决问题.
SELECT ENAME
FROM EMP
WHERE EMP_TYPE = ‘A’
AND EMP_CLASS||’’ = ‘X’;

避免在索引列上使用计算.
WHERE子句中,如果索引列是函数的一部分,优化器将不使用索引而使用全表扫描。

举例:

低效:
SELECT …
FROM DEPT
WHERE SAL * 12 > 25000;

高效:
SELECT …
FROM DEPT
WHERE SAL  > 25000/12;
避免在索引列上使用NOT
通常, 我们要避免在索引列上使用NOT, NOT会产生在和在索引列上使用函数相同的
影响. 当ORACLE”遇到”NOT,他就会停止使用索引转而执行全表扫描.
译者按: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规则,请务必牢记
用>=替代>

如果DEPTNO上有一个索引,

高效:

   SELECT *
   FROM EMP
   WHERE DEPTNO >=4
  
   低效:

   SELECT *
   FROM EMP
   WHERE DEPTNO >3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DBMS将直接跳到第一个DEPT等于4的记录而后者将首先定位到DEPTNO=3的记录并且向前扫描到第一个DEPT大于3的记录。
用UNION替换OR (适用于索引列)
通常情况下,用UNION替换WHERE子句中的OR将会起到较好的效果。对索引列使用OR将造成全表扫描。注意,以上规则只针对多个索引列有效。如果有column没有被索引,查询效率可能会因为你没有选择OR而降低。
   在下面的例子中, LOC_ID 和REGION上都建有索引.
高效:
   SELECT LOC_ID , LOC_DESC , REGION
   FROM LOCATION
   WHERE LOC_ID = 10
   UNION
   SELECT LOC_ID , LOC_DESC , REGION
   FROM LOCATION
   WHERE REGION = “MELBOURNE”

低效:
   SELECT LOC_ID , LOC_DESC , REGION
   FROM LOCATION
   WHERE LOC_ID = 10 OR REGION = “MELBOURNE”

如果你坚持要用OR,那就需要返回记录最少的索引列写在最前面。

注意:

WHERE KEY1 = 10   (返回最少记录)
OR KEY2 = 20        (返回最多记录)

ORACLE 内部将以上转换为
WHERE KEY1 = 10 AND
((NOT KEY1 = 10) AND KEY2 = 20)       
总是使用索引的第一个列
如果索引是建立在多个列上, 只有在它的第一个列(leading column)被where子句引用时,优化器才会选择使用该索引。
用UNION-ALL 替换UNION ( 如果有可能的话)

当SQL语句需要UNION两个查询结果集合时,这两个结果集合会以UNION-ALL的方式被合并, 然后在输出最终结果前进行排序.
如果用UNION ALL替代UNION, 这样排序就不是必要了. 效率就会因此得到提高.

举例:
   低效:
    SELECT ACCT_NUM, BALANCE_AMT
        FROM DEBIT_TRANSACTIONS
        WHERE TRAN_DATE = ’31-DEC-95’
        UNION
        SELECT ACCT_NUM, BALANCE_AMT
        FROM DEBIT_TRANSACTIONS
        WHERE TRAN_DATE = ’31-DEC-95’
高效:
        SELECT ACCT_NUM, BALANCE_AMT
        FROM DEBIT_TRANSACTIONS
        WHERE TRAN_DATE = ’31-DEC-95’
        UNION ALL
        SELECT ACCT_NUM, BALANCE_AMT
        FROM DEBIT_TRANSACTIONS
        WHERE TRAN_DATE = ’31-DEC-95’

译者按:
需要注意的是,UNION ALL 将重复输出两个结果集合中相同记录。 因此各位还是
要从业务需求分析使用UNION ALL的可行性。
UNION 将对结果集合排序,这个操作会使用到SORT_AREA_SIZE这块内存。 对于这
块内存的优化也是相当重要的。


使用提示(Hints)
对于表的访问,可以使用两种Hints。
FULL 和 ROWID

FULL hint 告诉ORACLE使用全表扫描的方式访问指定表。
例如:
   SELECT /*+ FULL(EMP) */ *
   FROM EMP
   WHERE EMPNO = 7893;

   ROWID hint 告诉ORACLE使用TABLE ACCESS BY ROWID的操作访问表。

   通常, 你需要采用TABLE ACCESS BY ROWID的方式特别是当访问大表的时候, 使用这种方式, 你需要知道ROIWD的值或者使用索引。
   如果一个大表没有被设定为缓存(CACHED)表而你希望它的数据在查询结束是仍然停留
在SGA中,你就可以使用CACHE hint 来告诉优化器把数据保留在SGA中。 通常CACHE hint 和 FULL hint 一起使用。
例如:
SELECT /*+ FULL(WORKER) CACHE(WORKER)*/ *
FROM WORK;

   索引hint 告诉ORACLE使用基于索引的扫描方式。 你不必说明具体的索引名称
例如:
   SELECT /*+ INDEX(LODGING) */ LODGING
   FROM LODGING
   WHERE MANAGER = ‘BILL GATES’;
  
   在不使用hint的情况下, 以上的查询应该也会使用索引,然而,如果该索引的重复值过多而你的优化器是CBO, 优化器就可能忽略索引。 在这种情况下, 你可以用INDEX hint强制ORACLE使用该索引。

   ORACLE hints 还包括ALL_ROWS, FIRST_ROWS, RULE,USE_NL, USE_MERGE, USE_HASH 等等。
  
译者按:
   使用hint , 表示我们对ORACLE优化器缺省的执行路径不满意,需要手工修改。
这是一个很有技巧性的工作。 我建议只针对特定的,少数的SQL进行hint的优化。
对ORACLE的优化器还是要有信心(特别是CBO)
分离表和索引
总是将你的表和索引建立在不同的表空间内(TABLESPACES)。 决不要将不属于ORACLE内部系统的对象存放到SYSTEM表空间里。 同时,确保数据表空间和索引表空间置于不同的硬盘上。

译者按:
“同时,确保数据表空间和索引表空间置与不同的硬盘上。”可能改为如下更为准确 “同时,确保数据表空间和索引表空间置与不同的硬盘控制卡控制的硬盘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oracle,sql,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