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机的内存管理

目标机的内存管理



要允许目标机的binaries在不同平台执行,未必需要重新编译文件。如果源文件是以big-endian格式编码的,且如果给定平台是little-endian,那么目标机上的Run-time应该负责相应的转换。

虚拟机要支持可移植性特征,需要在软件中实现完整的内存保护。

当目标机的Run-time被调用时,它从本地操作系统分配内存来为单个应用程序构建人工的地址空间。此地址空间确切地被分成三部分:text 部分、heap 部分、stack 部分。地址依次从低到高,text部分起始地址为0。
在编译时test部分的地址是固定的,而stack和heap部分的地址大小是可调节的。

虚拟机支持命令行选项,允许调整stack和heap的尺寸,要求是非负值。运行时还检查确定stack不会溢出到heap部分,或溢出到被禁止的地址空间顶部。

保护本地平台要做的另一件事是,固定一定数量的有效内存到地址空间。一旦分配了text、heap和stack地址后,立刻做这件事。Unix系统使用sbrk()函数。

当虚拟机初始载入一个应用程序到内存,它做一次性检查,确定程序的binary编码指令的合法性。这种一次性检查就是字节码校验(Bytecode Verification)。虚拟机检查看指令操作数是否有正确的值,还检查确定地址符号没有越界,所有的指令操作代码均有效。

要消除内存延迟(Memory Latency)造成的一些危险,最好是把Run-time载入到物理内存。在目标机建立地址空间之前,目标机做一个调用,查看空闲的物理内存大小,如果有效的物理内存不足,则虚拟机不启动。

最为复杂的是heap管理。可以考虑使用显示内存管理模式。理由如下:
1)大多数垃圾收集器的实现都采用了多线程环境,耗用不少CPU周期。如果目标机不是多线程环境呢?

2)虚拟机的设计目标是可移植性、简单性、高性能。类似与BDW收集器之类的保守垃圾收集器并不简单,不能马上就实现移植。从本质上讲,垃圾收集器需要run-time系统做额外的工作来跟踪已分配的内存。这些额外的工作引入了额外的指令,降低了系统性能。


机器设计

中央处理器能以基于寄存器或基于Stack的机器来实现。基于寄存器的处理器,如Intel的奔腾处理器;而基于Stack的处理器,如Harris半导体的RTX32P,它有两个片上Stack来执行基本的操作。

基于Stack的处理器在嵌入式领域往往更为流行,因为它们可支持更小的程序,更受限的资源。比如一个基于Stack的处理器指令如IADD,从Stack弹出两个整数,然后求和,并把和压入Stack,指令如下:
ADD $R1, $R2, $R3
此指令求得$R2和$R3的和,并放入$R1。
基于Stack的IADD指令只需一个单字节就可完成该工作。而基于寄存器的ADD指令至少需要四个字节。
所以显然基于Stack的机器编译程序所需的时间比基于寄存器的机器编译时间更短。

基于Stack的计算机执行函数调用也更高效。因为函数参数本身就存放在Stack内。而基于寄存器的计算机,其函数参数必须存取,并手动放入到Stack,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基于Stack的计算机其上下文切换耗费资源也更小。而基于寄存器的计算机,上下文切换前必须手动保存所有寄存器的状态,RISC架构往往有大量的寄存器,其上下文切换需要集中内存操作。而基于Stack的计算机则没有这些问题。

并非基于寄存器的架构就一无是处,它有一个更大的优势:更快。寄存器位于CPU内,存取值操作非常块。Intel的新64处理器,如Itanium,有上百个片上寄存器,而基于Stack的处理器,几乎总是从内存存取数据,这显然比较慢。

比较表
————————————————————————————————————————————————
--------- 基于Stack的处理器 基于寄存器的处理器
————————————————————————————————————————————————
Benefits 更小的内存占用 基本操作非常快
更快的函数调用 (整体性能更好)
更快的上下文切换 执行更透明
Costs 基本操作比较慢 memory-intensive上下文切换
work-intensive函数调用
————————————————————————————————————————————————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模式,多线程,工作,虚拟机,嵌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