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SYNATX):
<activityandroid:allowTaskReparenting=["true" | "false"]
android:alwaysRetainTaskState=["true" | "false"]
android:clearTaskOnLaunch=["true" | "false"]
android:configChanges=["mcc", "mnc", "locale",
"touchscreen", "keyboard", "keyboardHidden",navigation", "screenLayout", "fontScale", "uiMode","rientation", "screenSize", "smallestScreenSize"]
android:enabled=["true" | "false"]
android:excludeFromRecents=["true" | "false"]
android:exported=["true" | "false"]
android:finishOnTaskLaunch=["true" | "false"]
android:hardwareAccelerated=["true" | "false"]
android:icon="drawable resource"
android:label="string resource"
android:launchMode=["multiple" | "singleTop" |"singleTask" | "singleInstance"]
android:multiprocess=["true" | "false"]
android:name="string"
android:noHistory=["true" | "false"]
android:permission="string"
android:process="string"
android:screenOrientation=["unspecified" | "user" | "behind" | "landscape" | "portrait" |"reverseLandscape" |"reversePortrait" | "sensorLandscape" | "sensorPortrait" |"sensor" | "fullSensor" | "nosensor"]
android:stateNotNeeded=["true" | "false"]
android:taskAffinity="string"
android:theme="resource or theme"
android:uiOptions=["none" | "splitActionBarWhenNarrow"]
android:windowSoftInputMode=["stateUnspecified", "stateUnchanged", "stateHidden", "stateAlwaysHidden", "stateVisible", "stateAlwaysVisible", "adjustUnspecified", "adjustResize", "adjustPan"] >
. . .
</activity>
包含于(CONTAINED IN):
<application>
能够包含的元素(CAN CONTAIN):
<intent-filter>
<meta-data>
说明(DESCRIPTION):
这个元素声明了一个Activity(或Activity的子类),Activity实现了应用程序的可视化用户界面部分。应用程序中所有的Activity都必须在清单文件中用<activity>元素来声明,没有在清单文件中声明的Activity,系统不会看到,也不会运行它。
属性(ATTRIBUTES):
android:allowTaskReparenting
这个属性用于设定Activity能够从启动它的任务中转移到另一个与启动它的任务有亲缘关系的任务中,转移时机是在这个有亲缘关系的任务被带到前台的时候。如果设置了true,则能够转移,如果设置了false,则这个Activity必须要保留在启动它的那个任务中。
如果这个属性没有设置,那么其对应的<application>元素的allowTaskReparenting属性值就会应用到这个Activity上。它的默认值是false。
通常,当Activity被启动时,它会跟启动它的任务关联,并它的整个生命周期都会保持在那个任务中。但是当Activity的当前任务不在显示时,可以使用这个属性来强制Activity转移到与当前任务有亲缘关系的任务中。这种情况的典型应用是把应用程序的Activity转移到与这个应用程序相关联的主任务中。
例如,如果一个电子邮件消息中包含了一个网页的链接,点击这个链接会启动一个显示这个网页的Activity。但是,由e-mail任务部分启动的这个Activity是由浏览器应用程序定义的。如果把它放到浏览器的任务中,那么在浏览器下次启动到前台时,这个网页会被显示,并且在e-mail任务再次显示时,这个Activity有会消失。
Activity的亲缘关系是由taskAffinity属性定义的。通过读取任务的根Activity的亲缘关系来判断任务的亲缘关系。因此,通过定义,任务中的根Activity与任务有着相同的亲缘关系。因此带有singleTask或singleInstance启动模式的Activity只能是任务的根节点,Activity的任务归属受限于standard和singleTop模式。
android:alwaysRetainTaskState
这个属性用于设置Activity所属的任务状态是否始终由系统来维护。如果设置为true,则由系统来维护状态,设置为false,那么在某些情况下,系统会允许重设任务的初始状态。默认值是false。这个属性只对任务根节点的Activity有意义,其他所有的Activity都会被忽略。
通常,在某些情况中,当用户从主屏中重新启动一个任务时,系统会先清除任务(从堆栈中删除根节点Activity之上的所有Activity)。
但是,当这个属性被设置为true时,用户会始终返回到这个任务的最后状态,而不管中间经历了哪些操作。这样做是有好处的,例如,Web浏览器的应用就会保留很多用户不想丢失的状态,如多个被打开的标签页。
android:clearTaskOnLaunch
这个属性用于设定在从主屏中重启任务时,处理根节点的Activity以外,任务中的其他所有的Activity是否要被删除。如果设置为true,那么任务根节点的Activity之上的所有Activity都要被清除,如果设置了false,就不会被清除。默认设置时false。这个属性只对启动新任务(或根Activity)的那些Activity有意义,任务中其他所有的Activity都会被忽略。
当这个属性值被设置为true,用户再次启动任务时,任务根节点的Activity就会被显示,而不管在任务的最后做了什么,也不管任务使用Back按钮,还是使用Home离开的。当这个属性被设置为false时,在某些情况中这个任务的Activity可以被清除,但不总是这样的。
例如,假设某人从主屏中启动了Activity P,并且又从P中启动了Activity Q。接下来用户按下了Home按钮,然后由返回到Activity P。通常用户会看到Activity Q,因为这是在P的任务中所做的最后的事情。但是,如果P把这个属性设置为true,那么在用户按下Home按钮,任务被挂起时,Activity P之上的所有Activity(本例中是Activity Q)都会被删除。因此当用户再次返回到本任务时,用户只能看到Activity P。
如果这个属性和allowTaskReparenting属性都被设置为true,那些被设置了亲缘关系的Activity会被转移到它们共享的亲缘任务中,然后把剩下的Activity都给删除。
android:configChanges
这个属性列出了那些需要Activity进行自我处理的配置变化。当在运行时配置变化发生的时候,默认情况下,这个Activity会被关掉并重启,但是用这个属性声明一个配置,就会阻止Activity被重启。相反,这个Activity会保持运行,并且它的onConfigurationChanged()方法会被调用。
注意:应该避免使用这个属性,并且只把它作为最后的手段来使用。有关如何正确处理配置改变期间的重启,请阅读“处理运行是变化”(http://blog.csdn.net/fireofstar/article/details/7456363)
下表中列出了这个属性的有效值,要设置多个值的时候,用“|”符号连接,例如:
“locale|navigation|orientation”
值 |
说明 |
mcc |
IMSI移动国家编码改变时要进行自我处理---系统发现了一个新的SIM卡,并且更新了MCC。 |
mnc |
IMSI移动网络编码改变时要进行自我处理---系统发现了一个新的SIM卡,并且更新了MNC |
locale |
语言环境发生变化时要进行自我处理---用户选择了一种用于显示文本的新语言。 |
touchscreen |
触屏发生变化时要进行自我处理。(这种情况通常不会发生) |
keyboard |
键盘类型发生变化时,要进行自我处理。例如用户插入了一个外部键盘 |
keyboardHidden |
键盘的可用性发生变化时,要进行自我处理。例如用户启用了硬件键盘。 |
navigation |
导航类型(轨迹球/方向板)发生变化时,要进行自我处理。这种情况通常不会发生。 |
screenLayout |
屏幕布局发生变化时,要进行自我处理。这可能是由被激活的不同的显示方式所导致的变化。 |
fontScale |
字体的缩放因子发生变化时,要进行自我处理。如用户选择了一个新的全局字体尺寸。 |
uiMode |
用户界面发生变化时,要进行自我处理。在把设备放入桌面/轿车内或夜间模式变化时,会导致这种情况发生。它在API级别8中被引入。 |
orientation |
屏幕的方向发生变化时,要进行自我处理。用户旋转设备时会发生这种变化。 注意:如果应用程序的目标API级别是13或更高的版本,那么还应该声明screenSize配置,因为设备在横向和纵向之间切换时,对应的尺寸也会发生变化。 |
screenSize |
当前有效的屏幕尺寸发生变化时,要进行自我处理。这种变化意味着当前可用的相对长、宽比的尺寸发生了变化,因此当用户在横向和纵向之间切换时,就会产生屏幕可用尺寸的变化。但是,如果应用程序是在API级别12或更低的版本上编译的,那么Activity就要始终自己来处理这种变化(这个配置的变化不会重启Activity,即使是运行在Android3.2或更高版本的设备上)。 这个设置在API级别13中被引入。 |
smallestScreenSize |
物理尺寸发生变化时,要进行自我处理。这种变化不关注屏幕方向的变化,只在实际的物理屏幕尺寸发生变化时才会发生,如切换到另一个显示器上的时候。这个变化对应smallestWidth属性的配置来进行改变。如果应用程序是在API级别12或更低的版本上编译的,那么Activity就要始终自己来处理这种变化(这个配置的变化不会重启Activity,即使是运行在Android3.2或更高版本的设备上)。 这个设置在API级别13中被引入。 |
所有这些配置的改变都会影响到应用中所能看到的资源值。因此,当onConfigurationChanged()方法被调用时,通常需要重新获取所有的资源(包括布局资源、可绘制资源等等),以便能够正确的处理这些改变。
android:enabled
这个属性用于设置Activity是否能够被系统实例化。如果设置为true,则可以被实例化,如果设置为false,则不能被实例化。默认值是true。
<application>元素有它自己的enabled属性,它的这个属性设置会用于应用程序中的所有组件,包括Activity。<application>和<activity>元素的这个属性必须要设置为true(默认情况下都是true),以便系统能够实例化Activity。否则Activity不能被实例化。
android:excledeFromRecents
这属性用于设置由该Activity所启动的任务是否应该被排除在最近使用的应用程序列表之外。也就是说,当这个Activity是一个新任务的根节点时,这个属性决定了这个任务适应要显示在用户最近使用的应用程序列表中。如果设置为true,则这个任务会被排除在列表之外,如何设置为false,则应该包含在最近使用的应用列表中。默认值是false。
android:exported
这个属性用于设置该Activity能否由另一个应用程序的组件来启动,如果设置为true,则可以启动,否则不能启动。如果设置为false,那么该Activity只能被同一个应用程序中的组件或带有相同用户ID的应用程序来启动。
它的默认值要依赖与该Activity是否包含了Intent过滤器。如果没有任何过滤器,则意味着该Activity只能通过明确的类名来调用,这样就暗示者该Activity只能在应用程序内部使用(因为其他用户不会知道它的类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默认值是false。在另一方面,至少存在一个过滤器,则暗示着该Activity可被外部使用,因此默认值是true。
这个属性不是限制Activity暴露给其他应用程序的唯一方法。还可以使用权限来限制外部实体对该Activity的调用。
android:finishOnTaskLaunch
这个属性用于设置既存的Activity实例,在用户再次启动(在主屏上选择这个任务)它所属的任务时,是否应该被关闭。设置为true,则要关闭,否则不关闭,默认值是false。
如果这个属性和allowTaskReparenting属性都被设置为true,那么这个属性要优于其他属性,Activity的亲缘关系会被忽略。该Activity不会被转移父任务,而是被销毁。
android:hardwareAccelerated
这个属性用于设置该Activity是否应该启用硬件加速渲染。如果设置为true,则启用硬件加速,否则不启用。默认设置是false。
从Android3.0开始,硬件加速的OpenGL渲染器对应用程序可用,以便改善许多共同的2D图形操作的性能。当硬件加速渲染器被启用时,在Canva、Paint、Xfermode、ColorFilter、Shader和Camera中大多数操作都会被加速。这样会使动画、滚动更平滑,并改善整体的响应效果,即使应用程序没有明确要使用框架的OpenGL类库。因为启用硬件加速会增加系统的资源需求,所以应用程序会占用更多的内存。
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OpenGL 2D操作都会被加速。如果启用了硬件加速渲染,就要对应用程序进行充分测试,以确保所使用的渲染没有错误。
android:icon
这属性定义了代表Activity的一个图标。当Activity被要求显示到屏幕上时,这个图标会被显示给用户。例如,这个图标会显示在Launcher的窗口中,用于启动任务。这个图标经常会和label属性组合使用。
这个属性必须被设置为一个包含图片定义的可绘制资源。如果没有设置,就会使用给应用程序设置的图标来代替。
Activity的图标(或者是<application>元素设置的图标)也是所有的Activity的Intent过滤器的默认图标。
android:label
这个属性给Activity设置了一个可读的标签。当Activity要展现给用户的时候,这个标签会显示在屏幕上,它经常会跟Activity的图标一起来显示。
如果这个属性没有被设置,就会使用给应用程序设置的标签来代替。
Activity的标签(或者是<application>元素设置的标签)也是所有Activity的Intent过滤器的默认标签。
这个属性应该用一个字符串资源来设置。以便它能够在用户界面中用其他的语言来本地化。但是为了开发应用程序的便利,也可以用原始的字符串来设置。
android:launchMode
这个属性定义了应该如何启动Activity的一个指令。有四种工作模式会跟Intent对象中的Activity标记(FLAG_ACTIVITY_*常量)结合在一起用来决定被调用Activity在处理Intent对象时应该发生的事情,这四种模式是:
standard
singleTop
singleTask
singleInstance
默认的模式是standard。
像下表显示的那样,这四种模式被分成两组,standard和singleTop为一组,singleTask和singleInstance为一组。带有standard和singleTop启动模式的Activity能够被实例化多次。其实例能够属于任何任务,并且能够在Activity的堆栈中被定为。通常是调用startActivity()方法把它们加载到任务中(除非Intent对象包含了一个FLAG_ACTIVITY_NEW_TASK指令,这种情况下会选择启动一个新的任务。)
相比之下,singleTask和singleInstance启动模式的Activity只能启动一个任务。它们始终是Activity堆栈的根节点。并且设备每次只能拥有一个这样的Activity---只有一个这样的任务。
standard和singleTop模式彼此在一个方面有所不同:对于standard启动模式的Activity,每次要有一个新的Intent对象才能启动,系统会创建一个新的Activity类的实例来响应Intent对象的请求。每个实例处理一个Intent对象。同样,singleTop启动模式的Activity也会创建一个新的实例来处理一个新的Intent对象。但是,如果目标任务中在堆栈的顶部已经有了这个Activity的实例,那么这个实例会接受这个新的Intent对象(在onNewIntent()回调方法中调用);而不是创一个新的Activity实例。另一种情况,如:如果singleTop启动模式的Activity的一个实例,在目标任务中已经存在,但是它没有在任务堆栈的顶部,或者是在堆栈的顶部,却不是目标任务,那么就会创建一个新的Activity实例,并把它压入目标任务堆栈。
singleTask和singleInstance模式彼此也在一个方面有所不同:singleTask模式的Activity,允许其他Activity作为它所在任务的一部分。它始终在所在任务的根节点,但是其他的Activity(需要是standard和singleTop模式的Activity)能够被加载到它的任务中。而singleInstance模式的Activity,不允许其他的Activity做它所在任务的一部分。它是其任务中唯一的Activity。如果要启动另外的Activity,那么被启动的Activity要关联到不同的任务中---就像是在Intent对象中设置了FLAG_ACTIVITY_NEW_TASK标记一样。
使用场景 |
启动模式 |
支持多实例吗? |
解释 |
针对大多数Activity的启动模式 |
standard |
Yes |
默认启动模式,系统总是在目标任务中创建一个新的Activity实例,并把Intent对象发送给它。 |
singleTop |
有条件的 |
如果这中模式的Activity始终存在与目标任务堆栈的顶部,系统就会通过调用它的onNewIntent()方法,把Intent对象发送给这个实例,而不是创建一个的Activity实例。 |
|
特殊的启动模式,通常不推荐使用。 |
singleTask |
No |
系统在一个新任务堆栈的根节点处创建这个Activity,并且把Intent对象发送给它。但是,如果这个Activity的实例已经存在,系统就会通过调用它的onNewIntent()方法,把Intent对象发送给这个实例,而不是创建一个的Activity实例。 |
singleInstance |
No |
除了系统不能把其他的Activity加载到该Activity实例所归属的任务中之外,其他与singleTask模式相同。这种模式的Activity始终是单独存在的,并且是其任务中唯一的成员 |
如上表所示,standard模式是默认模式,并且适用于大多数Activity。singleTop也是一种通用的,且被很多Activity类型所使用的启动模式。其他模式(singleTask和singleInstance)是不推荐给大多数应用程序使用的,因为它们会产生用户不熟悉的交互模式,并且与大多数应用程序也会产生差异。
不管选择了那种启动模式,都要测试Activity在启动期间的可用性,并且在使用Back按钮时能够返回到其他的Activity和任务。
android:multiprocess
这个属性用于设置Activity的实例能否被加载到与启动它的那个组件所在的进程中,如果设置为true,则可以,否则不可以。默认值是false。
通常,一个新的Activity实例会被加载到定义它的应用程序的进程中,以便应用程序的所有Activity都运行在同一个进程中。但是,如果这个属性被设置为true,那么这个Activity的实例就可以运行在多个进程中,允许系统在使用它们的进程中来创建实例(权限许可的情况下),这几乎是从来都不需要的事情。
android:name
这个属性用于设置Activity的实现类(Activity的子类)的名字。这个属性值应该是完整的Java类名,如:com.example.project.ExtracurricularActivity。但是,可以用简写的方式,名字第一个字符用“.”符号,如:.ExtracurricularActivity。它对应的包名是在<manifest>元素中指定的。
一旦发布了应用程序,就不应该改变这个名称了(除非设置了android:exported=”false”)。
这个属性没有默认值,名称必须被指定。
android:noHistory
这个属性用于设置在用户离开该Activity,并且它在屏幕上不再可见的时候,它是否应该从Activity的堆栈被删除。如果设置了true,则要删除,否则不删除。默认值是false。
如果设置为true,则意味着Activity不会保留历史轨迹。也就是说,它不会保留在任务的Activity堆栈中,因此用户不能够在返回到这个Activity。
这个属性在API Level 3中被引入。
android:permission
这个属性用于设定启动Activity的客户端或者是响应一个Intent对象的请求所必须要有的权限。如果startActivity()方法或startActivityForResult()方法的调用者没有被授予指定的权限,那么它的Intent对象就不会发送给对应的Activity。
如果这个属性没有设置,那么<application>元素中的permission属性的设置就应用到Activity元素上。如果<application>元素也没有设置,那么这个Activity就不会受到权限的保护。
android:process
这个属性用于设置Activity应该运行的那个进程的名字。通常,应用程序的所有组件都运行在为这个程序所创建的一个默认的进程中。它跟应用程序的包有相同的名字。<application>元素的process属性能够给所有的组件设置一个不同的默认值。但是每个组件都能够覆盖这个默认设置,允许把应用程序分离到多个进程中。
如果这个属性名的值是用“:”开始,那么在需要的时候,就会创建一个应用程序私有的新的进程,这个Activity就会运行在这个进程中。如果进程名使用小写字母开头,那么在权限许可的情况下,该Activity会运行在用它命名的全局进程中。这样就运行不同应用程序的组件能够共享一个进程,从而减少资源的使用。
android:screenOrientation
这个属性用于设置Activity在设备上显示的方向。
属性值可以是下表中列出的一个值:
unspecified |
默认值,由系统来选择方向。它的使用策略,以及由于选择时特定的上下文环境,可能会因为设备的差异而不同。 |
user |
使用用户当前首选的方向。 |
behind |
使用Activity堆栈中与该Activity之下的那个Activity的相同的方向。 |
landscape |
横向显示(宽度比高度要大) |
portrait |
纵向显示(高度比宽度要大) |
reverseLandscape |
与正常的横向方向相反显示,在API Level 9中被引入。 |
reversePortrait |
与正常的纵向方向相反显示,在API Level 9中被引入。 |
sensorLandscape |
横向显示,但是基于设备传感器,既可以是按正常方向显示,也可以反向显示,在API Level 9中被引入。 |
sensorPortrait |
纵向显示,但是基于设备传感器,既可以是按正常方向显示,也可以反向显示,在API Level 9中被引入。 |
sensor |
显示的方向是由设备的方向传感器来决定的。显示方向依赖与用户怎样持有设备;当用户旋转设备时,显示的方向会改变。但是,默认情况下,有些设备不会在所有的四个方向上都旋转,因此要允许在所有的四个方向上都能旋转,就要使用fullSensor属性值。 |
fullSensor |
显示的方向(4个方向)是由设备的方向传感器来决定的,除了它允许屏幕有4个显示方向之外,其他与设置为“sensor”时情况类似,不管什么样的设备,通常都会这么做。例如,某些设备通常不使用纵向倒转或横向反转,但是使用这个设置,还是会发生这样的反转。这个值在API Level 9中引入。 |
nosensor |
屏幕的显示方向不会参照物理方向传感器。传感器会被忽略,所以显示不会因用户移动设备而旋转。除了这个差别之外,系统会使用与“unspecified”设置相同的策略来旋转屏幕的方向。 |
注意:在给这个属性设置的值是“landscape”或portrait的时候,要考虑硬件对Activity运行的方向要求。正因如此,这些声明的值能够被诸如Google Play这样的服务所过滤,以便应用程序只能适用于那些支持Activity所要求的方向的设备。例如,如果声明了“landscape”、“reverseLandscape”、或“sensorLandscape”,那么应用程序就只能适用于那些支持横向显示的设备。但是,还应该使用<uses-feature>元素来明确的声明应用程序所有的屏幕方向是纵向的还是横行的。例如:<uses-feature android:name=”android.hardware.screen.portrait”/>。这个设置由Google Play提供的纯粹的过滤行为,并且在设备仅支持某个特定的方向时,平台本身并不控制应用程序是否能够被按照。
android:stateNotNeeded
这个属性用于设置在没有保存Activity状态的情况下,它能否被销毁且成功的重启。如果设置为true,则不引用Activity之前的状态就能够被重启,如果设置为false,重启Activity时,则需要它之前的状态。默认值是false。
通常,Activity在最终被关掉之前,会调用onSaveInstanceState()方法来保存资源。这个方法会用一个Bundle对象来保存Activity的当前状态,然后在这个Activity被重启时,再把这个Bundle对象传递给onCreate()方法。如果这个属性设置为true,onSaveInstanceState()方法就可以不被调用,并且调用onCreate()方法时,会用null来代替Bundle对象,就像Activity被第一次重启一样。
设置为true,会确保Activity在缺省状态下能够被重启。例如,在主屏显示的Activity如果使用这个设置,即使由于某些原因导致Activity崩溃,也会确保它不会被删除。
android:taskAffinity
这个属性用于跟Activity有亲缘关系的任务。带有相同亲缘关系的Activity,在概念上是属于相同任务的(从用户的角度看,它们是属于同一应用程序的)。任务的亲缘关系是通过它的根节点的Activity的亲缘关系来判定的。
亲缘关系决定了两件事情:1.Activity能否重新设定父任务(看allowTaskReparenting属性);2.这个任务能够包含用FLAG_ACTIVITY_NEW_TASK标记启动的Activity。
默认情况下,在一个应用程序中的所有Activity都有相同的亲缘关系。能够通过设置这个属性把Activity分到不同的组中。甚至能够把定义在不同应用程序中的Activity放到同一个任务中。要指定一个跟任何任务没有亲缘关系的Activity,就要把这个属性设置为空字符串。
如果这个属性没有设置,那么这个Activity会继承应用程序的亲缘关系(看<application>元素的taskAffinity属性)。应用程序默认的亲缘关系名称是由<manifest>元素的package属性设定包名。
android:theme
这个属性用于设定Activity整体主题,它会应用一个样式资源。系统会使用这个主题来自动的设置Activity的内容。
如果这个属性没有设置,Activity会继承应用程序的主题(<application>元素的theme属性)做它的整体样式。如果这个属性也没有设置,那么默认使用系统的主题。
android:uiOptions
这个属性用于设置Activity的UI的额外选项,它必须是下表中的一个值。
值 |
说明 |
none |
默认设置,没有额外的UI选项。 |
splitActionBarWhenNarrow |
在水平空间受到限制的时候,会在屏幕的底部添加一个用于显示ActionBar中操作项的栏,例如:在纵向的手持设备上。而不是在屏幕顶部的操作栏中显示少量的操作项。它会把操作栏分成上下两部分,顶部用于导航选择,底部用于操作项目。这样就会确保可用的合理空间不仅只是针对操作项目,而且还会在顶部给导航和标题留有空间。菜单项目不能被分开到两个栏中,它们要显示在一起。 |
这个属性在API Level 14中被引入。
android:windowSoftInputMode
这个属性用于设定Activity的主窗口与软件键盘的窗口如何交互。设置这个属性会影响以下两件事情:
<!--[if !supportLists]-->1. 软键盘的状态---在Activity获取输入焦点时,软键盘是隐藏还是显示。
<!--[if !supportLists]-->2. 调整Activity的主窗口---是调整Activity主窗口的大小,以便给软键盘腾出显示空间;还是在Activity窗口中的输入焦点被软键盘覆盖时,让Activity窗口中的内容平移,以便输入焦点能够显示给用户。
这个属性必须用下表中的一个值来设定,或者是一个state…的值和一个adjust…的值的组合。如:
<activityandroid:windowSoftInputMode="stateVisible|adjustResize" . . . >
这个属性设置的值会覆盖主题中设置的值。
值 |
说明 |
stateUnspecified |
它不指定软键盘的状态(显示或隐藏)。系统会选择合适的状态,或者依赖主题中的设置。 它是软键盘行为的默认设置。 |
stateUnchanged |
当Activity显示在前台时,软键盘会保持它最后的状态(显示或隐藏) |
stateHidden |
当用户选择这个Activity时,软键盘会隐藏。也就是说,当用户确认向前浏览到这个Activity的时候,而不是因为离开另一个Activity而返回这个Activity的时候。 |
stateAlwaysHidden |
当Activity的主窗口有输入焦点时,软键盘会始终隐藏 |
stateVisible |
在适当的时候(通常是用户浏览到这个Activity的主窗口),软键盘是可见的。 |
stateAlwaysVisible |
当用户选择了这个Activity时,软键盘变的可见,也就是说,当用户确认向前浏览到这个Activity的时候,而不是因为离开另一个Activity而返回这个Activity的时候。 |
adjustUnspecified |
这个值并不指定Activity的主窗口会软键盘的显示而进行大小的调整,也不会指定Activity的主窗口是否会平移,以便把因软键盘所遮挡的输入焦点显示给用户。系统会依赖内容窗口中的内容是否能够滚动,来自动的选择这两种模式。如果Activity窗口中有一个能够滚动的布局,那么这个窗口就会被调整大小,并假设通过滚动能够在一个较小的区域内来浏览窗口中所有的内容。 |
adjustResize |
为适应软键盘的显示,Activity的主窗口始终要调整大小。 |
adjustPan |
Activity的主窗口不会因软键盘的显示而调整大小,相反,窗口中的内容会被自动的平移,以便输入焦点不会被软键盘所遮挡,并且用户能够看到他们所输入的内容。通常很少使用这种模式,因为用户可能需要关闭软键盘,以便能够跟软键盘所遮挡进行交互。 |
这个属性在API Level 3中被引入。
元素引入(INTRODUCED IN)
处理noHistory和windowSoftInputMode属性以外(这两个属性在API Level 3中被引入),其他所有的属性都在API Level 1中被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