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机模型学习笔记及Python实现

  最近刚接触李航博士的《统计学习方法》,还是挺赞的一本书,特别适合机器学习初学者的入门。里面主要阐述机器学习中的几大经典模型的理论方面,包括感知机、kNN、决策树、朴素贝叶斯、逻辑回归、SVM等。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理解先介绍下感知机及其学习算法,然后通过Python实现这一模型并可视化处理。

1. 感知机模型


  感知机模型如下

f(x)=sign(wx+b)
  其中, x 表示实例的特征向量, w 表示权值向量, wx 表示 w x 的内积,计算公式为:
wx=w1x1+w2x2++wnxn
  sign为符号函数:
sign(x)={+1,x01,x<0

  上面几个公式看着比较抽象,下面从几何的角度看下什么是感知机:
感知机模型学习笔记及Python实现_第1张图片
  从上图可以看到, wx+b=0 对应于特征空间中的一个超平面(如果特征空间为二维空间,那么超平面为一条直线),该超平面将特征空间划分为正、负两部分。我们要学习得到的感知机模型,就是要求得其中的参数 w x .

2. 学习算法(原始形式与对偶形式对比)


  感知机学习算法是对以下最优化问题的算法. 给定一个训练数据集

T={(x1,y1),(x2,y2),,(xN,yN)}
  其中, xiχ=Rn,yi{1,1},i=1,2,,N ,求参数 w,b ,使其为以下损失函数极小化问题的解
minw,bL(w,b)=xiMyi(wxi+b)
  其中 M 为误分类点的集合。
  关于感知机的损失函数由来以及学习策略这里不再赘述,可以参照《统计学习方法》原著第2章节或者 参考资料.
  下面我主要从学习算法的原始形式和对偶形式两个方面的对比,来加深该算法的理解。

\ 原始形式 对偶形式
输入 数据集 T , 学习率 η(0<η1) 数据集 T , 学习率 η(0<η1)
输出 w,b; f(x)=sign(wxi+b) α,b; f(x)=sign(Nj=1αiyixjxi+b)
误分类条件 yi(wx+b)0 yi(Nj=1αiyixjxi+b)0
迭代更新 ww+ηyixi;bb+ηyi αiαi+η;bb+ηyi  ( αb 初始值为 0
区别 由误分类点调整 w,b w,b 表示成 x y 的线性组合的形式,从而得到 w,b

问1:如何简单地理解学习算法的对偶形式?
  通常来说,对于原始形式不好解决的问题,可以转换到对应的对偶形式中,使之更容易求解。比如,在多维空间中运算量较大,感知机学习的对偶形式能够更加简地便计算。
问2:为什么在对偶形式中,迭代更新 α b 能够得到参数 w b 呢?
  对偶形式的基本想法是, w b 表示为实例 xi 和标记 yi 的线性组合的形式,通过求解其系数而求得 w b .现在假设初始值 w0,b0 均为 0 . 对误分类点 (xi,yi) 通过

ww+ηyixi
bb+ηyi
  逐步修改 w,b . 设修改了 n 次,则 w,b 关于 (xi,yi) 的增量分别是 αiyixi αiyi ,这里 αi=niη . 最后学习到的 w,b 可以分别表示为
w=i=1Nniηyixi=i=1Nαiyixi
b=i=1Nniηyi=i=1Nαiyi
  这里, αi0,i=1,2,,N ,当 η=1 αi 表示第i个实例点由于误分二进行更新的次数.当某一个实例点更新的次数越多,意味着它距离分离超平面越近,也就越难分类. 换句话说,这样的实例对学习结果影响最大.

3. 算法实现


  例子:正样本点是 x1=(3,3)T,x2=(4,3)T, 负样本点是 x3=(1,1)T, 试用感知机学习算法对偶形式求感知机模型.

import numpy as np

x = np.array([[3,3],[4,3],[1,1]])#创建数据集,共3个实例
y = np.array([1,1,-1])           #创建标签
history = []                     #存储迭代学习过程中的w,b值,便于可视化绘图

gramMatrix = x.dot(x.T)          #计算Gram矩阵,后面需要多次用到
print "gramMatrix = ",gramMatrix

alpha = np.zeros(len(x))        #初始化alpha为零向量
b = 0                           #b为回归直线截距
learnRate = 1                   #初始化为0;learnRate为学习率,设为1
k = 0; i = 0                    #k用来计算迭代次数;i用来判定何时退出while循环 

while 1: 

    if y[i] * (np.sum(alpha * y * gramMatrix[i])+ b)<=0: #误分条件:若某一数据点被错误分类    
        alpha[i] = alpha[i] + learnRate           #更新 alpha 值
        b = b + learnRate * y[i]                  #更新 b 值
        i = 0                                     #i 赋值为0,再遍历一次所有的数据集
        k = k + 1                                 #k + 1 即迭代次数加1
        history.append([(alpha * y.T).dot(x), b]) #存储w,b
        print "iteration counter =",k
        print "alpha = ",alpha
        print "b = ", b
        continue
    else:                       #若某一数据点被正确分类
        i = i + 1
        print "i = ",i

    if i >= x.shape[0]:        #退出while循环条件,即 i >= 3,所有数据点都能正确分类
        print "iteration finish"
        break                  #break 退出wile循环

w = (alpha*y.T).dot(x)         #计算得到权值 w
print "w = ", w
print "b = ", b
print "history w,b = ",history

#==========================可视化===========================#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matplotlib import animation

fig = plt.figure()
ax = plt.axes()
line, = ax.plot([], [], 'g', lw=2)
label = ax.text([], [], '')

def init():
    global x,y,line,label
    plt.axis([-6, 6, -6, 6])
    plt.scatter(x[0:2,0],x[0:2,1],c ="r",label = "postive",s = 60) #画正样本点
    plt.scatter(x[2,0],x[2,1],c = "y",label = "negtive",s =60)     #画负样本点
    plt.grid(True)
    plt.xlabel('X1')
    plt.ylabel('X2')
    plt.title('myPerceptron')
    return line, label       #返回值为line,label对象,表示这两个对象有动画效果

def animate(i):              #形参 i 表示帧数,即 animation.FuncAnimation 函数形参列表中的frames属性
    global history, ax, line, label

    w = history[i][0]
    b = history[i][1]
    if w[1] == 0: return line, label
    x1 = -6.0                        #点(x1,y1)和点(x2,y2)确定分类超平面
    y1 = -(b + w[0] * x1) / w[1]
    x2 = 6.0
    y2 = -(b + w[0] * x2) / w[1]
    line.set_data([x1, x2], [y1, y2])#画出分类超平面
    x1 = 0.0
    y1 = -(b + w[0] * x1) / w[1]     
    label.set_text(str( history[i][0]) + '  ' + str(b)) #在点 (0,y1) 上绘制文本便签
    label.set_position([x1, y1])
    return line, label

anim = animation.FuncAnimation(fig, animate,init_func=init, frames=len(history), interval=1000, repeat=True,blit=True)
plt.legend(fancybox = True)
plt.show()
#anim.save('perceptron.gif', fps=2, writer='imagemagick') #使用ImageMagick导出GIF图片

实现效果:
感知机模型学习笔记及Python实现_第2张图片

4. 总结


  感知机是最简单最基础的分类器,理论也较简单. 但到了真正自己动手实现算法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说到底还是经验不足,以后有空还是要多推敲推敲代码. 一边实践,一边温习理论知识,理解才会更加深刻.

参考资料:

  1. http://www.hankcs.com/ml/the-perceptron.html

本文作为个人学习笔记,有什么不正确的地方,还请多多批评指正

你可能感兴趣的:(机器学习,python,统计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