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神经元网络

人工神经元网络

    • 引言
    • 1、前馈(forward)网络
      • 与线性分类器的关系
      • 激活函数$f$为连续(可微)
    • 2、多层感知器(Multi-Layer Perceptron,MLP)
      • 异或问题(XOR)的解决
    • 3、反向传播算法
    • 4、BP算法步骤
    • 5、多样本
    • 6、典型的机器学习步骤
    • 7、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的区别
    • 附录

引言

  • LaTeX不熟练多为图片。
  • 图片多为SWUST模式识别课程李小霞老师课件。

一般的神经网络是由一层一层堆叠而成的,但是每层究竟在做啥呢?
数学公式   Y = f ( W ∗ X + b )   \, Y=f ( W * X + b ) \, Y=f(WX+b)其中 Y Y Y是输出量, X X X是输入量, f ( ) f() f()是一个激活函数, W W W是权重矩阵, b b b是偏置向量。每一层都是通过该公式简单的得到输出 Y Y Y

数学理解
通过如下5种对输入空间(输入向量的集合)的操作,完成输入空间到输出空间的变换(矩阵的行空间到列空间)。 注:用“空间”二字是指被分类的并不是单个事物,而是一类事物。空间是指这类事物所有个体的集合。

  1. 升维/降维
  2. 放大/缩小
  3. 旋转
  4. 平移
  5. “弯曲”
    这5种操作中, 1 , 2 , 3 1,2,3 1,2,3的操作由 W ∗ X W*X WX完成的, 4 4 4的操作是由 + b +b +b完成的, 5 5 5的操作则是由 f ( ) f() f()来实现。

1、前馈(forward)网络

人工神经元网络_第1张图片

与线性分类器的关系

  • 线性分类器 g ( x ) = w T x + w 0 = w 1 x 1 + w 2 x 2 + . . . + w 0 g(x)={ w }^{ T }x+{ w }_{ 0 }={w}_{1}{x}_{1}+{w}_{2}{x}_{2}+...+{w}_{0} g(x)=wTx+w0=w1x1+w2x2+...+w0
  • 感知器模型 y = s g n ( ∑ i = 1 n w i − θ ) y=sgn(\sum _{ i=1}^{ n}{{w}_{i}- \theta } ) y=sgn(i=1nwiθ)
  • 自学习,逐步修正,优化。
  • 感知器学习算法(perceptron)
    (1)初始化
    (2)迭代 w ( t ) = { w ( t − 1 ) 分 对 w ( t − 1 ) + η y ( t ) x ( t ) 分 错 \quad\quad\quad\quad\quad\quad\quad\quad\quad\quad\quad w(t)=\begin{cases} w(t-1) \quad\quad\quad\quad\quad\quad{分对}\\w(t-1)+\eta y(t)x(t)\quad{分错}\end{cases} w(t)={w(t1)w(t1)+ηy(t)x(t)
    η : 控 制 收 敛 速 度 的 参 数 \eta:控制收敛速度的参数 η
  • 局限:两类样本,线性分类。

激活函数 f f f为连续(可微)

$f$   #$不换行公式$   $$换行公式$$

f ( x ) = 1 1 + e − a x f(x)=\frac {1 }{ 1+{ e }^{-ax }} f(x)=1+eax1

人工神经元网络_第2张图片

2、多层感知器(Multi-Layer Perceptron,MLP)

异或问题(XOR)的解决

单层感知器无法解决“异或”问题

人工神经元网络_第3张图片
人工神经元网络_第4张图片
人工神经元网络_第5张图片![
人工神经元网络_第6张图片

3、反向传播算法

人工神经元网络_第7张图片
人工神经元网络_第8张图片

记住利用误差更新权重 w i j w_{ij} wij时是反向更新的,所以,所有的 △ w i j \triangle w_{ij} wij的更新都可以用这两类来归纳:
(1)节点 j j j是输出单元;
(2)节点 j j j是隐含层单元,因为是逆向回传计算,因此在计算隐含层单元时,该隐含层的下一层已经计算完成。
一定要想象数据在网络中流动的动态过程,数据是怎样一步一步的过五关斩六将脑袋里面过一遍,会发现数据量是很庞大的。
误差传播迭代公式:

人工神经元网络_第9张图片
人工神经元网络_第10张图片

输出层和隐藏层的误差传播公式可统一为:
权 重 增 量 = − 1 ∗ 学 习 步 长 ∗ 目 标 函 数 对 权 重 的 偏 导 数 权重增量 = -1*学习步长*目标函数对权重的偏导数 =1 目 标 函 数 对 权 重 的 偏 导 数 = − 1 ∗ 残 差 ∗ 当 前 层 的 输 入 目标函数对权重的偏导数 = -1*残差*当前层的输入 =1 残 差 = 当 前 层 激 励 函 数 的 导 数 ∗ 上 层 反 传 来 的 误 差 残差= 当前层激励函数的导数*上层反传来的误差 = 上 层 反 传 来 的 误 差 = 上 层 残 差 的 加 权 和 上层反传来的误差 = 上层残差的加权和 =

人工神经元网络_第11张图片

为什么是负梯度修正:

人工神经元网络_第12张图片

4、BP算法步骤

(1)选定权系数初始值。如0, rand(-0.3,0.3)
(2)重复下述过程直至收敛(对各样本依次计算)
①从前向后计算各层各单元 O j O_j Oj n e t j = ∑ i w i j O i O j = 1 / ( 1 + e − n e t j ) net_j=\sum_{i}w_{ij}O_{i} \quad\quad\qquad O_j=1/(1+e^{-net_{j}}) netj=iwijOiOj=1/(1+enetj)②对输出层计算局部梯度 δ j = ( y − O j ) O j ( 1 − O j ) \delta_j=(y-O_j)O_j(1-O_j) δj=(yOj)Oj(1Oj)③从后向前计算各隐层 δ j = O j ( 1 − O j ) ∑ k δ k w j k \delta_j=O_j(1-O_j) \sum_{k}\delta_kw_{jk} δj=Oj(1Oj)kδkwjk④计算并保存各权值修正量 △ w i j ( t ) = α △ w i j ( t − 1 ) + η δ j O i \triangle w_{ij}(t)=\alpha\triangle w_{ij}(t-1)+\eta \delta_jO_i wij(t)=αwij(t1)+ηδjOi⑤修正权值 w i j ( t + 1 ) = w i j ( t ) + △ w i j ( t ) \qquad w_{ij}(t+1)=w_{ij}(t)+\triangle w_{ij}(t) wij(t+1)=wij(t)+wij(t)

其中, s i g m o i d sigmoid sigmoid函数取 f ( x ) = 1 1 + e − x f(x)=\frac {1 }{ 1+{ e }^{-x }} f(x)=1+ex1 f ′ ( x ) = O j ( 1 − O j ) f^{ \prime }\left( x \right) =O_j(1-O_j) f(x)=Oj(1Oj)
代入 f ( x ) f(x) f(x)对应上面的公式就很好理解了。一般的, η = 0.1 ∼ 3 α = 0 ∼ 1 , 常 用 0.95. \eta=0.1\sim 3\qquad \alpha=0 \sim 1,常用0.95. η=0.13α=01,0.95.

5、多样本

人工神经元网络_第13张图片
人工神经元网络_第14张图片

优化方法总结参考1 参考2 参考3 参考4
2d classification with 2-layer neural network demo参考5

6、典型的机器学习步骤

人工神经元网络_第15张图片
人工神经元网络_第16张图片
人工神经元网络_第17张图片

7、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的区别

人工神经元网络_第18张图片

附录

李小霞老师教学代码,严格按照公式推导过程码出来的。对理解推导过程很有帮助。

%严格按照BP网络计算公式来设计的一个matlab程序,对BP网络进行了优化设计
%优化1:设计了yyy,即在o(k)计算公式时,当网络进入平坦区时(<0.0001)学习率加大,  出来后学习率又还原 P68 3.30
%优化2:v(i,j)=v(i,j)+deltv(i,j)+a*dv(i,j); 参照了P67 3.29

clear all
clc
inputNums=3;              %输入层节点
outputNums=3;             %输出层节点
hideNums=10;              %隐层节点数
maxcount=20000;           %最大迭代次数
samplenum=3;              %一个计数器,无意义
precision=0.001;          %预设精度
yyy=1.3;                  %yyy是帮助网络加速走出平坦区 

alpha=0.01;                %学习率设定值
a=0.5;                    %BP优化算法的一个设定值,对上组训练的调整值按比例修改
error=zeros(1,maxcount+1);  %error数组初始化;目的是预分配内存空间
errorp=zeros(1,samplenum);%同上

v=rand(inputNums,hideNums);      %3*10;v初始化为一个3*10的随机归一矩阵; v表输入层到隐层的权值
deltv=zeros(inputNums,hideNums); %3*10;内存空间预分配
dv=zeros(inputNums,hideNums);    %3*10;  


w=rand(hideNums,outputNums);     %10*3;同V
deltw=zeros(hideNums,outputNums);%10*3
dw=zeros(hideNums,outputNums);   %10*3


samplelist=[0.1323,0.323,-0.132;0.321,0.2434,0.456;-0.6546,-0.3242,0.3255];  %3*3;指定输入值3*3(实为3个向量)
expectlist=[0.5435,0.422,-0.642;0.1,0.562,0.5675;-0.6464,-0.756,0.11];  %3*3;期望输出值3*3(实为3个向量),有导师的监督学习

count=1;
while (count<=maxcount)          %结束条件1迭代2000次
    c=1;
    while (c<=samplenum)
      for k=1:outputNums 
        d(k)=expectlist(c,k);    %获得期望输出的向量,d(1:3)表示一个期望向量内 的值
      end
    
      for i=1:inputNums
        x(i)=samplelist(c,i);    %获得输入的向量(数据),x(1:3)表一个训练向量
      end

%Forward();
     for j=1:hideNums
         net=0.0;
           for i=1:inputNums
               net=net+x(i)*v(i,j);%输入层到隐层的加权和∑X(i)V(i)               3.11
           end
         y(j)=1/(1+exp(-net));     %输出层处理f(x)=1/(1+exp(-x))单极性sigmiod函数 3.14
     end
     for k=1:outputNums
         net=0.0;
         for j=1:hideNums
             net=net+y(j)*w(j,k);
         end
         if count>=2&&error(count)-error(count+1)<=0.0001
            o(k)=1/(1+exp(-net)/yyy);
         else o(k)=1/(1+exp(-net));     %同上
         end
     end

%BpError(c)反馈/修改;
    errortmp=0.0;
    for k=1:outputNums
        errortmp=errortmp+(d(k)-o(k))^2;  %第一组训练后的误差计算
    end
    errorp(c)=0.5*errortmp;               %误差E=∑(d(k)-o(k))^2 * 1/2      3.15
%end
      
      %Backward();
    for k=1:outputNums
        yitao(k)=(d(k)-o(k))*o(k)*(1-o(k)); %输入层误差偏导                  3.25a
    end
    for j=1:hideNums
        tem=0.0;
        for k=1:outputNums
            tem=tem+yitao(k)*w(j,k);         %为了求隐层偏导,而计算的∑
        end
         yitay(j)=tem*y(j)*(1-y(j));         %隐层偏导                      3.25b
     end

   %调整各层权值
   for j=1:hideNums
       for k=1:outputNums
           deltw(j,k)=alpha*yitao(k)*y(j);    %权值w的调整量deltw(已乘学习率)3.26a
           w(j,k)=w(j,k)+deltw(j,k)+a*dw(j,k);%权值调整,这里的dw=dletw(t-1),实际是对BP算法的一个
           dw(j,k)=deltw(j,k);                %改进措施--增加动量项目的是提高训练速度          
       end                                                                 %3.29
   end
   for i=1:inputNums
       for j=1:hideNums
           deltv(i,j)=alpha*yitay(j)*x(i);     %同上deltw
           v(i,j)=v(i,j)+deltv(i,j)+a*dv(i,j); 
           dv(i,j)=deltv(i,j);
       end
   end
    c=c+1;
    end%第二个while结束;表示一次BP训练结束
    
    double tmp;
    tmp=0.0;
    for i=1:samplenum
      tmp=tmp+errorp(i)*errorp(i);%误差求和
    end
    tmp=tmp/c;
    error(count)=sqrt(tmp);%误差求均方根,即精度

    if (error(count)

比 心 ♡ ! 比心 \heartsuit !

你可能感兴趣的:(神经网络,感知器,BP,MLP,深度学习,模式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