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Angular2新人常犯的5个错误

看到这儿,我猜你肯定已经看过一些博客、技术大会录像了,现在应该已经准备好踏上angular2这条不归路了吧!那么上路后,哪些东西是我们需要知道的?

下面就是一些新手常见错误汇总,当你要开始自己的angular2旅程时,尽量避免吧。

注:本文中,我假设诸位已经对angular2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如果你是绝对新手,之前只听说过,完全没概念什么是angular2的,先去读读下面这些资料:

  • Angular docs

  • Victor Savkin's blog

  • Thoughtram's Angular 2 blog

错误 #1:原生hidden属性绑定数据

AngularJS 1中,如果想切换DOM元素的显示状态,估计你会用AngularJS 1内置的指令如:ng-show 或者 ng-hide:

AngularJS 1示例:

Hello, there!

angular2里,新的模版语法允许你将表达式绑定到DOM元素的任何原生属性上。 这个绝对牛逼的功能带来了无限的可能。其中一项就是绑定表达式到原生的hidden属性上,和ng-show有点像,也是为元素设置display: none

angular2[hidden]示例(不推荐):

Hello, there!

第一眼看上面的例子,似乎就是AngularJS 1里的ng-show。其实不然,她们有着!important的不同。

ng-showng-hide都是通过一个叫ng-hide的CSS class来控制DOM元素的显示状态,ng-hide class就是简单的把元素设置成display: none。这里的关键在于,AngularJS 1ng-hide class里增加了!important,用来调整该class的优先级,使得它能够覆盖来自其他样式对该元素display属性的赋值。

再来说回本例,原生hidden属性上的display: none样式是由浏览器实现的。大多数浏览器是不会用!important来调整其优先级的。因此,通过[hidden]="expression"来控制元素显示状态就很容易意外的被其他样式覆盖掉。举个例子:如果我在其他地方对这个元素写了这样一个样式display: flex,这就比原生hidden属性的优先级高(看这里)。

基于这个原因,我们通常使用*ngIf切换元素存在状态来完成相同目标:

angular2*ngIf示例(推荐):

Hello, there!

和原生hidden属性不同,angular2中的*ngIf不受样式约束。无论你写了什么样的CSS,她都是安全的。但还是有必要提一下,*ngIf并不是控制元素的显示状态,而是直接通过从模版中增加/删除元素该元素来达成显示与否这一效果的。

当然你也可以通过全局的样式给元素的hidden属性增加隐藏的优先级,譬如:display: none !important,来达到这个效果。你或许会问,既然angular小组都知道这些问题,那干嘛不在框架里直接给hidden加一个全局最高优先级的隐藏样式呢?答案是我们没法保证加全局样式对所有应用来说都是最佳选择。因为这种方式其实破坏了那些依赖原生hidden能力的功能,所以我们把选择权交给工程师。

错误 #2:直接调用DOM APIs

只有极少的情况需要直接操作DOMangular2提供了一系列牛X的高阶APIs来完成你期望的DOM操作,例如:queries。利用angular2提供的这些APIs有如下优势:

  • 单元测试里不直接操作DOM可以降低测试复杂度,使你的测试用例跑的更快

  • 把你的代码从浏览器中解藕,允许你在任何渲染环境里跑你的程序,譬如:web worker,或者完全离开浏览器(比如:运行在服务器端,亦或是Electron里)

当你手动操作DOM时,就失去了上述优势,而且代码越写越不易读。

AngularJS 1(或者压根没写过Angular的人)转型的朋友,我能猜到大概哪些场景是你们想直接操作DOM的。那我们来一起看下这些状况,我来演示下如何用queries重构她们。

场景 一:当需要获取当前组件模版里的某一个元素时

假设你的组件模版里有一个input标签,并且你希望在组件加载后立即让这个input自动获取焦点

你或许已经知道通过@ViewChild/@ViewChildren这两个queries可以获取当前组件模版里的内嵌组件。但在这个例子里,你需要的是获取一个普通的HTML元素,而非一个组件。一开始估计你就直接注入ElementRef来操作了:

直接操作ElementRef(不推荐)

@Component({
  selector: 'my-comp',
  template: `
    
    
Some other content
` }) export class MyComp { constructor(el: ElementRef) { el.nativeElement.querySelector('input').focus(); } }

其实我想说的是,这种做法没必要

解决方案:@ViewChild配合local template variable

程序员们没想到的是除了组件本身,其他原生元素也是可以通过local variable获取的。在写组件时,我们可以直接在组件模版里给这个input标签加标记(譬如:#myInput), 然后把标记传给@ViewChild用来获取该元素。当组件初始化后,你就可以通过renderer在这个input标签上执行focus方法了。

@ViewChild配合local variable(推荐)

@Component({
  selector: 'my-comp',
  template: `
    
    
Some other content
` }) export class MyComp implements AfterViewInit { @ViewChild('myInput') input: ElementRef; constructor(private renderer: Renderer) {} ngAfterViewInit() { this.renderer.invokeElementMethod(this.input.nativeElement, 'focus'); } }

场景 二:当需要获取用户映射到组件里的某个元素时

如果你想获取的元素不在你的组件模版定义里怎么办?举个例子,假设你有个列表组件,允许用户自定义各列表项,然后你想跟踪列表项的数量。

当然你可以用@ContentChildren来获取组件里的“内容”(那些用户自定义,然后映射到你组件里的内容),但因为这些内容可以是任意值,所以是没办法向刚才那样通过local variable来追踪她们的。

一种方法是,要求用户给他将要映射的列表项都加上预定义的local variable。这样的话,代码可以从上面例子改成这样:

@ContentChildrenlocal variable(不推荐)

// user code

   
  • {{item}}
  • // component code @Component({ selector: 'my-list', template: `
    ` }) export class MyList implements AfterContentInit { @ContentChildren('list-item') items: QueryList; ngAfterContentInit() { // do something with list items } }

    可是,这需要用户写些额外的内容(#list-item),真心不怎么优雅!你可能希望用户就只写

  • 标签,不要什么#list-item属性,那肿么办?

    解决方案:@ContentChildren配合li选择器指令

    介绍一个好方案,用@Directive装饰器,配合他的selector功能。定义一个能查找/选择

  • 元素的指令,然后用@ContentChildren过滤用户映射进当前组件里的内容,只留下符合条件的li元素。

    @ContentChildren配合@Directive(推荐)

    // user code
    
       
  • {{item}}
  • @Directive({ selector: 'li' }) export class ListItem {} // component code @Component({ selector: 'my-list' }) export class MyList implements AfterContentInit { @ContentChildren(ListItem) items: QueryList; ngAfterContentInit() { // do something with list items } }

    注:看起来只能选择里的li元素(例如:my-list li),需要注意的是,目前angular2尚不支持"parent-child"模式的选择器。如果需要获取组件里的元素,用@ViewChildren@ContentChildren这类queries是最好的选择

    错误 #3:在构造器里使用获取的元素

    第一次使用queries时,很容易犯这样的错:

    在构造器里打印query的结果(错误)

    @Component({...})
    export class MyComp {
      @ViewChild(SomeDir) someDir: SomeDir;
    
      constructor() {
        console.log(this.someDir);// undefined
      }
    }

    当看到打印出来undefined后,你或许以为你的query压根不能用,或者是不是构造器哪里错了。事实上,你就是用数据用的太早了。必须要注意的是,query的结果集在组件构造时是不能用的。

    幸运的是,angular2提供了一种新的生命周期管理钩子,可以非常轻松的帮你理清楚各类query什么时候是可用的。

    • 如果在用view query(譬如:@ViewChild@ViewChildren)时,结果集在视图初始化后可用。可以用ngAfterViewInit钩子

    • 如果在用content query(譬如:@ContentChild@ContentChildren)时,结果集在内容初始化后可用。可以用ngAfterContentInit钩子

    来动手改一下上面的例子吧:

    ngAfterViewInit里打印query结果集(推荐)

    @Component({...})
    export class MyComp implements AfterViewInit {
      @ViewChild(SomeDir) someDir: SomeDir;
    
      ngAfterViewInit() {
        console.log(this.someDir);// SomeDir {...}
      }
    }

    错误 #4:用ngOnChanges侦测query结果集的变化

    AngularJS 1里,如果想要监听一个数据的变化,需要设置一个$scope.$watch, 然后在每次digest cycle里手动判断数据变了没。在angular2里,ngOnChanges钩子把这个过程变得异常简单。只要你在组件里定义了ngOnChanges方法,在输入数据发生变化时该方法就会被自动调用。这超屌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ngOnChanges当且仅当组件输入数据变化时被调用,“输入数据”指的是通过@Input装饰器显式指定的那些数据。如果是@ViewChildren@ContentChildren的结果集增加/删除了数据,ngOnChanges是不会被调用的。

    如果你希望在query结果集变化时收到通知,那不能用ngOnChanges。应该通过query结果集的changes属性订阅其内置的observable。只要你在正确的钩子里订阅成功了(不是构造器里),当结果集变化时,你就会收到通知。

    举例,代码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通过changes订阅observable,监听query结果集变化(推荐)

    @Component({ selector: 'my-list' })
    export class MyList implements AfterContentInit {
      @ContentChildren(ListItem) items: QueryList;
    
      ngAfterContentInit() {
        this.items.changes.subscribe(() => {
           // will be called every time an item is added/removed
        });
      }
    }

    如果你对observables一窍不通,赶紧的,看这里

    错误 #5:错误使用*ngFor

    angular2里,我们介绍了一个新概念叫"structural directives",用来描述那些根据表达式在DOM上或增加、或删除元素的指令。和其他指令不同,"structural directive"要么作用在template tag上、 要么配合template attribute使用、要么前缀"*"作为简写语法糖。因为这个新语法特性,初学者常常犯错。

    你能分辨出来以下错误么?

    错误的ngFor用法

    // a:
    

    {{ item }}

    // b: // c:

    {{i}}: {{item}}

    来,一步步解决错误

    5a:把"in"换成"of"

    // incorrect
    

    {{ item }}

    如果有AngularJS 1经验,通常很容易犯这个错。在AngularJS 1里,相同的repeater写作ng-repeat="item in items"

    angular2将"in"换成"of"是为了和ES6中的for-of循环保持一致。也需要记住的是,如果不用"*"语法糖,那么完整的repeater写法要写作ngForOf, 而非ngForIn

    // correct
    

    {{ item }}

    5b:语法糖和完整语法混着写

    // incorrect
    

    混着写是没必要的 - 而且事实上,这么写也不工作。当你用了语法糖(前缀"*")以后,angular2就会把她当成一个template attribute,而不是一般的指令。具体来说,解析器拿到了ngFor后面的字符串, 在字符串前面加上ngFor,然后当作template attribute来解析。如下代码:

    会被当成这样:

    当你混着写时,他其实变成了这样: